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晚粳宁1318是宁波市农科所1978年用前和晴与湘虎25杂交,于1981年定型的晚稻新品种。去年在全市各地试种示范均获得丰收,尤其是中低产稻区,增产幅度更大。如慈溪县彭桥乡张岙村种植10.64亩,平均亩产762斤,比8.75亩农虎6号增产14.1%;宁海县长街乡大湖村种植8亩,平均亩产843斤,比3亩秀水48增产12.3%;余姚县二六  相似文献   

2.
永福大队1976年粮食又喜获丰收,全大队2428.5亩粮地平均亩产2012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00亩春粮,平均亩产379斤,比上年增产17%;2305亩早稻,平均亩产1012斤,比上年增产6%;2640亩晚稻,平均亩产697斤,比上年增产9.8%。这是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胜利成果,是坚持大寨的根本经验,排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里铺大队的春粮获得了好收成。全大队397.4亩麦子,平均亩产420.8斤。早熟三号372.11亩,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13.2亩,平均亩产611斤,最高的一丘1.45亩,亩产666.5斤。裸大麦干11425.36亩,平均亩产391.8斤。其中1.27亩平均亩产500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2年每亩增产62.8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4.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5.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6.
连晚杂交稻秧田抽行留苗,是夺取晚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龙泉县城郊区1981年推广395亩,去年又推广910亩,占连晚迟插秧田50%面积,均获显著高产。它的好处是:一、产量高。如大沙公社抽行留苗81年218亩亩产782斤,比拔插秧每亩增产170至280斤,去年282亩,占连晚秧田91%,亩产  相似文献   

7.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8.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县杂交水稻的生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县从1976年杂交水稻生产示范115亩,1977年发展到24,224亩,其中晚稻22,093亩。从各地实收结果看,去年全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据252个单位5,261亩统计,杂交水稻亩产768.8斤,比早金凤平均亩产688 9斤增产11.6%,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45亩,超“纲要”有11,488亩,单位产量最高的仙降区阁巷公社1大队11队1.1亩,平均亩产1,183斤,红旗公社一桥大队2队10.0了亩,平均亩产1,080斤。全县杂交水稻100亩以上丰产片38个单位,其中37个单位获得增产,1个单位平产。  相似文献   

10.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1.
许村公社永福大队,1972年粮食生产在1971年亩产1728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跃进。全大队2483亩粮地,平均亩产1950斤,比1971年增产222斤,总产提高12.8%。其中春粮、早稻、晚稻亩产分别比1971年增产18—20%。在19个生产队中,有10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双千斤。在粮食生产获得持续大幅度增产的同时,络麻总产比1971年增产28%,蚕茧总产比1971年增产  相似文献   

12.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欢庆我国粮食大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前未有的粮食大丰收 1958年我国人民在粮食生产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五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钱的光辉照耀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粮食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据最近资料:中稻亩产六万零四百三十七斤多,小麦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玉米亩产二万五千七百一十五斤,谷子亩产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斤,高粱亩产五千三百三十三斤。不但如此,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也不断涌现: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的一千七百三十二万亩早稻,均已达到平均亩产一千斤;江西省早稻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的共有二百四十五万亩,千斤以上三千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万亩。由于广大农民的忘我劳动,我们取得了1958年农业战线上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夏季作物总产量来说,已达到一千零一十亿斤,比去年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超  相似文献   

14.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15.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发揮密植的增产作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株密度,探索玉米密植增  相似文献   

17.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是一种耐盐耐瘠作物,适宜于海涂土上种植。绍兴市海涂区农技站为了开发利用海涂资源,探索多种经营的新门路,于1980年,从本地五月葵中,经过二年的选育和提纯复壮,选育出具有杆矮、盘大、早熟、高产的向日葵良种:绍葵一号、二号、三号。它在1981年平均亩产是340.4斤,1982年亩产为351.8斤。比选育前平均亩产202斤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四人邦”的破坏干扰,根据我社地处丘陵秋粮90%以上是玉米而产量较低的实际情况,自1973年以来,开展以推广杂交玉米为重点的科学实验活动,突破春季杂交玉米制种关,自力更生解决杂交种子问题,实现全社玉米杂交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7年全社8300亩秋玉米,全部杂交化,总产达484万斤,比1976年增产115万斤,平均亩产583斤,比1976年每亩增加113斤,比1973年前老品种亩产300斤增加90%以上,全社全  相似文献   

20.
广西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43.5万亩,其中早稻2.8万亩,平均亩产835斤,晚稻一般亩产700~800斤,高的1000多斤,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0~20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培育多蘖壮秧,严格掌握季节,带土浅插,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