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当年的"黑烟囱"到如今"云园区",近年来,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实现了成功转型。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阶段,园区提出了发展新目标,致力打造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张子龙 《广东科技》2010,19(15):63-64
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国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不二选择,珠三角要站在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和前沿,就要坚持高新技术主导路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增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关联度,以知识型、环保型、新兴业态等服务业为突破口,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推动力作用,重视信息技术,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等级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5年福建省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制造业FDI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协同定位,且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大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也存在协同定位,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追逐;而中小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还未形成协同关系。因此,大型城市应将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小型城市仍应将引资重点放在基础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当今,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大力推动下,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进入了知识化、集群化、融合化和国际化发展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世界各国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出的主要增长点和就业增加的主渠道,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太原市正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5.
深受工业时代影响的人们往往直观地将企业与“工作”———并且是与生活割裂的工作 ,即纯粹生产性的或为了谋生的工作———联想在一起。如果说这种联想的确反映了某种现实 ,那么 ,今天我们也许可以说 :这种现实已经或正在成为历史。现代高科技企业园区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全新工作理念下的时代的到来 ,而这个时代 ,正是和我们所要建设的全面的小康社会紧密契合的。一、从生产基地到生活地 :高科技企业园区的由来现代企业园区是由以前的工业园区直接发展而来。随着社会和城市形态的发展 ,企业园区也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根据Phillip…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两园区一基地”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建设好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省级工业开发新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投资等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展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敏 《科技与经济》2003,16(1):12-14
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是一种新的业态。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推动和发展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将为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赢得先机、赢得主动,也对南京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及发展趋势,展望了发展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将对南京带来的深远影响,分析了南京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的现实基础,指出了南京发展高新技术知识服务业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工信部智慧园区和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上海浦东软件园(以下简称“浦软”)在2012年率先完成了智慧园区总体规划.规划从“有利于园区管理方的高效管理、有利于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园区从业者的和谐共处与共同成长”出发,突出智慧园区参与各方的参与度和感知度,着重强调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园区从业人员及外部环境的全方位、多维感知,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全面提高园区的智能管控能力和服务品质,构建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的园区发展新模式,将浦软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之地.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着眼于增强核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性、全局性部署.从产业布局与可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关系、全域开发与产业板块布局关系、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分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对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意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石油化工等大连市传统支柱产业的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开发目标、重点领域和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宁波市新阶段发展的重点。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着重分析和评价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望能为更好地推动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10,(24):3-3
禅城“智慧新城”依托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禅城园区约1058卣土地,加上周边村级商业、商贸、商住留用地约940亩,共计约2000亩土地规划建设而成。根据“智慧新城”可利用面积以及禅城区产业发展现状,“智慧新城”将重点发展新IT、物联网、三网融合、LED新材料、智慧型服务业五大智慧型产业领域,主要发展研发设计、创意经济、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环节,力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智慧型产业CBD。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发展智慧型产业的高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服务业嵌入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为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而高科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构建园区多样化的服务部门和提升服务功能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张江高科园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需要不断完善园区的创新环境,通过发展功能齐全、服务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部门来推动园区内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以中介服务机构和综合配套服务为载体,来剖析张江园区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以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2020,(1):38-38
浙江已在平台、工厂、园区等多个层面,为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准备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尽管共享制造仍属新兴概念,但浙江省在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积极发展共享经济的过程中,已在平台、工厂、园区等多个层面,为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准备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是典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性产业,它能产生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极大的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在区域乃至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发展目标的武汉而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入手,结合武汉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增强武汉城市创新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不管是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与江苏省南通市合作建立的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还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浙江省东北部平湖市建立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抑或是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所设立的盐城分区、海宁分区等,随着孵化器的建设进入而立之年,沪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选择将发展触角延伸至周边区域,将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样式、管理方式、孵化模式等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而逐步扩散出去,  相似文献   

16.
罗敏 《华东科技》2012,(2):56-57
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下简称"市北高新园区")是上海首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和首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闸北区北部,总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近年来,市北高新园区立足区域经济和自身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现实需求,围绕"提升、聚焦、扩容、拓展、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对小尺度经济活动的有效描述功能,以西安市为例,探究轨道交通站域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提出站域范围确定方法并整合城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业态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测度揭示6类业态的站域空间分布整体特征及局域特征,借助二阶偏相关分析研判站域物质空间环境对各类...  相似文献   

18.
黎群 《科技潮》2003,(2):61-61
作为高新技术园区,中关村发展的一个关键是人才资源储备。如何吸引和激励人才,将巨大的智力资源聚集起来推动区内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中关村园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为此,从有关方面给予的特殊政策,到中关村自身“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园区人才机制的构建渐渐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自主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特别是近年来,自主创新正在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不断衍生出全新的服务业态,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说明安徽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并提出安徽应加强与江浙制造大省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等建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