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0年代空前繁荣的叙事长诗创作自觉整合中西叙事诗学资源,尤其是借鉴并融合抒情诗、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技巧,大大发展了抒情化叙事、意象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叙事策略。本文将试图从"抒情化叙事"与"意象化叙事"两个层面对40年代叙事诗的叙事艺术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2.
“鞋”意象在《金瓶梅》小说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鞋”是小说行文的重要标记性意象,直接与人物性格产生联系,鞋的样式转变也与小说情节的炎凉转换相关联;其次,“做鞋脚”是女性世界的度量衡,鞋既是私密的闺阁社交针线,也是女性地位和人格的外在表现,小说的叙事节奏与循环往复的做鞋过程紧密相关。对鞋的关注,体现了一种普遍的对女性身体的理解方式,“鞋”意象与女性角色的生命建立了一种映射关系。小说的叙事围绕着中心意象“鞋”展开,在鞋的制作、交换与失而复得中循环前进。  相似文献   

3.
现代小说意象的研究是小说文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意象处在点染人物、贯通情节以及蕴含世俗哲学的功能层面。意象经过作者的选择和组合,达到象与意互相蕴涵和融合的状态,然而由于组成意象的物象来源不同,它们所包含的意蕴、味道和幻想形式也千差万别。《杂色》的叙事意象是值得研究的。借助于比较、联想的主动参预,会体悟到小说文本许多未被阐释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麻将这个重要意象起着叙事结构手段和叙事动力的作用。本文以西方女权主义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传统和美国少数族裔妇女创作探索轨迹为背景,把《喜福会》放在华裔母系文学语境中,分析小说如何发扬和推进美国少数族裔、尤其是华裔妇女写作传统,利用麻将意象建构独具特色的去中心、多视角、多元在场、环形流变的叙事策略,挑战和颠覆父权大一统叙事规范,呈现华裔女性身份建构过程的复杂性、解构性和动态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褚殷超 《科技信息》2009,(29):159-159
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小说意象,其首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小说中。意象的建构功能是统摄作品整体结构,而对应式意象成为文本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线、辐射点。小说意象在美感上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抒情性,调控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解读关于“意象叙事”在鲁迅小说文本中的运用,试图探求中国叙事言说背景下的鲁迅叙 事方略,在其小说文本中如何体现意象的双构或多构性,从而寻找到了以意象为中介,那种作者或隐含作者,与读 者或隐含读者间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1.
<城市白皮书>作为李佩甫整个小说创作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其潜在意义远值得深刻的挖掘,其叙事策略的独异性也值得合理有效的阐释."病孩"明明作为小说的视点人物,使小说批判城市的主题得到了更为恰切有效的表达."病孩"在叙述功能中显现出来的矛盾性与深刻性,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来自边缘的声音——《看不见的人》的音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二十世纪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凭借对黑人音乐的爱好与精通,试验性地将布鲁斯、爵士乐的精髓渗透到作品中。无论是小说的结构、还是其叙事语言都体现出明显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娴熟的叙述技巧确立了他在美国小说界中的地位。从顺序、时距、频率三部分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孙方友的小说无论从叙事风格上还是从小说精神上都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延续。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地域文化、传统精神越来越受到冲击,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孙方友的这些小说显然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桂西北作家红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评论,指出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浓重的地域民族文化内涵和机灵智慧的叙事策略,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红日小说个人化叙事的显著特点,日趋呈现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在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小说因其写作的无功利性与随意性,而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了与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清晰严谨截然相反的特征,如多种叙事方式糅合并存,形成多变与多样化的叙事结构;或是由于叙事的松散随意,而成为一种"无结构"的结构样式。网络小说叙事结构的创新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遭遇尴尬>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在作者的所有小说中是最为独特而又最切近自然的.作品运用了复调式的多重叙事以及多个叙述人的交错同时叙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凸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忧思.  相似文献   

20.
王晓玉小说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全聚焦的叙述模式、流畅明快的语言等,形成了她的小说婉曲中见率真、柔婉中蕴刚健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王晓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