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地表面或混入浅层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的耕作技术。此项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结合鸡东县农业发展现状,雏系农业的可待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一) 绪言我国农田土壤的含氮量很低,一般只有0.05-0.08%。据叶和才、陈华癸两氏的报告(1945),全国94%以上的水稻田都缺氮素,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与品质改良。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必须采取措施来增土壤含氮量,主要的方法是依靠人工施肥和生物的固氮作用。人工施肥虽是常用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我国氮素化学肥料相当缺乏,有机氮肥的供应量也不够充裕,开闢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各种土壤通常都感染线虫,其为害程度因种植作物、土壤类型、线虫类群的种和密度而异。所有病原性线虫发生周期的一个段落均在土壤中通过,因此将杀线虫剂施入土壤,可以显著减少土壤表层的线虫。目前施用的杀线虫剂多为土壤熏蒸剂,如甲基溴、二溴乙烯、三氯硝基甲烷、1,3二氯丙烯混剂(滴滴)、三氯丙烯等。这些药剂对作物有毒,因此只能在播种前或收获后施用。把熏  相似文献   

4.
人们概念中的水库,应是储存水、供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使用。“土壤水库”近年来在报纸和一些科技书籍上经常看到和提到。土壤中的水常常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而呈现干旱,使作物减产,土壤水库在哪里呢? 首先,从地表面向下的土层,1米和2米深植物根分布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地耳、木耳、石耳是分别长在地面、木头上和石头上的耳状、片状物.不同的是,地耳是蓝藻,木耳是真菌,而石耳则是菌藻共生的地衣.在质地上,它们都带有胶质,地耳最薄,石耳较厚而脆.地耳也叫地木耳、地皮菜,学名是普通念珠藻.生长在潮湿土壤上,夏秋季常见.蓝藻是原核生物,它们的原生质不分化成细胞质和细胞核,原始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念珠藻是蓝藻门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生长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变坡试验水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直根系作物大豆和马铃薯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在作物生长季,直根系作物大豆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并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2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农事活动、土壤硬化、水稳性团聚体和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3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水流剪切力、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很好地模拟(R20.64,NSE0.63)。结论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过程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季节变化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收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在饱和-风干失水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往往伴随着表面下陷和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桂林市农业科学院通过采样来测定甘蔗、梨树、大豆试验地的土壤收缩变化,并利用Soil Shrinkage Simulator(SSS)软件进行土壤收缩曲线的拟合和收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SSS软件能够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r0.97),土壤的收缩曲线整体结构是呈现"S"型;但不同试验地的土壤收缩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梨树地容重小,总孔隙度大,有机质含量高,以及免耕的耕作方式使其土壤结构疏松,含水量较高,从而导致它的土壤收缩程度最大;但甘蔗地和大豆地收缩程度较为接近,这与原假设的不同作物类型下甘蔗地土壤收缩大于大豆地相反。一方面由于甘蔗地垄沟种植使得部分表层土壤容重加大;另一方面,垄沟中存储的水分直接入渗到下层土壤,对表层土壤水分的贡献不大,这些均导致甘蔗地表层土壤收缩相较于大豆地不明显。因此,除了土壤自身性质外,耕作方式对土壤收缩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祥忠  孙静 《遵义科技》1999,27(1):15-19
本文根据遵义市土壤有机肥发展历史、投入现状与有机肥资源的特点,论述了不同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合理开发应用有机肥资源、增肥土壤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邢杰 《科技园地》2004,(4):13-14
荞麦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作物,其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广大农民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种植和食用加工经验。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旱地、坡地、瘦地均可栽培,且生育期短,一般60~70天即可成熟。因此,我市六、七十年代将其视作主要的备荒救灾作物,往往在春旱特别严重,其它作物无法播种的情况下雨后抢种或原播种作物受灾毁种后改种之用。  相似文献   

10.
混配肥料是以物理过程(有时也伴有化学反应发生),将含有N、P、K的基础肥料混合在一起加工制成的复合肥料。目前,生产混配肥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巴西、爱尔兰和英国。由于混配肥料具有简便、节能等特点,所以比化成复合肥和造粒型混合肥更具有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养分全面,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有微量元素及中量元素硫。钙、镁;二是与当地的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相适应,配方灵活性大,针对性强,与农户要求密切结合。工厂可根据用户的要求,数最多少不限,随配随用,其配比可按土壤、作物的需要而改变;三是讲求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凋落物与蚯蚓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和N含量的影响,为改善杨树人工林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台滨海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置野外固定试验样地,共设置6个不同处理,即对照(CK)、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混施(T2)、接种蚯蚓(T3)、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样地。按照粒径的不同对土壤中的团聚体进行分级,测定每种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同时以平均质量直径(MWD)作为指标来考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不同粒径水稳性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一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提高。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比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更能提高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在接种蚯蚓后,杨树凋落叶无论是表施还是混施均使得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对比同一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全氮含量,粒径为≥0.250~2.000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普遍要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的,而粒径<0.053 mm团聚体的全氮含量相对最低。【结论】接种蚯蚓可以提高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同时杨树凋落叶混施比表施能更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接种蚯蚓加速了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使得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加快。相比杨树凋落叶表施处理,杨树凋落叶混施处理会加快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道路、街头等样地,研究了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各土壤剖面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1.21、1.06 g/kg,其中有机碳含量以0~10 g/kg和10~20 g/kg为主,分别占全部的47.18%、47.18%,全氮含量以0.5~1.0 g/kg和1.0~1.5 g/kg为主,分别占全部的49.56%和39.80%;与上海市郊区农田土壤相比,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低5.68g/kg,幅度为33.63%,全氮平均含量低0.89 g/kg,幅度为45.64%;与第2次土壤普查上海数据相比,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10.19 g/kg,降幅为47.62%,全氮含量下降了0.18 g/kg,降幅为14.52%。不同利用方式下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公园、街头、道路,且差异主要与人为养护水平有关;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表层均显著高于下层(p<0.05)。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满足显著线性关系,符合方程y=0.056 3x+0.430 5。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土壤养护水平,降低人为活动影响强度是增加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米槠林为研究对象, 开展氮添加实验。采用4个氮添加梯度(CK, N50, N100和N150, 分别表示氮添加0, 50, 100和150 kg/(hm2·a))模拟自然氮沉降变化, 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添加对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 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两种不同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 N100和N150处理分别使土壤POC含量显著上升110.7%和147.9% (p1 = 0.024, p2 < 0.001); 土壤MAOC含量则随氮添加量升高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际波动呈单峰式, 且在不同观测时间内, 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通过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拟合方程计算, 得到2018—2020年CK, N50, N100和N150样地土壤呼吸年均碳排放量分别为1205.31, 1191.56, 1287.56和1128.61 g C/m2。其中, N50样地与CK样地无显著差异, N100样地显著上升6.82% (p<0.001), N150显著下降 6.8% (p<0.001), 即N100可以促进土壤呼吸年碳排放, 而N150对土壤呼吸年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以及施氮对滨海盐土氮素转化的影响,探究提高滨海盐土氮素供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江苏北部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接种AMF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土壤氮素矿化和氮素供给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菌根侵染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低氮处理(N1,施氮量为92 mg/kg)菌根侵染率达45.22%,显著高于高氮处理(N2,施氮量为184 mg/kg)的32.44%,而不施氮处理(N0)菌根侵染率仅有16.00%。在接种AMF 1 d时,低氮处理的滨海盐土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高氮和不施氮处理的滨海盐土(P<0.05),说明较高的菌根侵染率更有利于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施氮及接种处理显著影响了滨海盐土的氨化过程(P<0.05),但并未对其产生交互作用。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除培养5和10 d外,其余时间点高氮处理滨海盐土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低氮以及不施氮处理(P<0.05)的滨海盐土,硝化作用受施氮和接种AMF的交互作用影响。滨海盐土净氮矿化量以及净氮矿化速率在施氮处理和接种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交互作用对其产生了极显著促进作用(P<0.001)。【结论】对于滨海盐土,添加过多的氮反而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耐盐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施氮有利于提高滨海盐土的氮矿化作用,施氮量过高并不能对其供氮能力产生促进作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施氮和接种AMF通过一定的交互作用对滨海盐土氮矿化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添加到土壤中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以及土壤矿质化氮的动态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单位面积香樟叶年凋落量作为凋落叶的基本添加量,设不添加凋落叶的对照(CK)和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25 g/盆)、A2(50 g/盆)、A3(100 g/盆),每处理重复5次,处理3种作物共计60盆。处理后,定期对植株生长指标(株高、地径)和抗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作物所生长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地径、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并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的效应; 香樟凋落叶分解初期(20~40 d),各水平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凋落叶分解到80 d时,各处理CAT、POD、SOD活性的差异明显缩小; 加入不同量的香樟凋落叶在一定时间(30~50 d)内大幅降低了土壤矿化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不同作物对香樟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莴笋最为敏感,其次是小白菜,茄子的耐受性最强,相对更适宜在香樟林间或林缘种植。【结论】香樟凋落叶分解可能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并对作物造成活性氧伤害,最终限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地木耳和枯草覆盖处理,在温室内模拟研究了天然草地围封过程中产生的地木耳和枯草层覆盖对羊草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的处理显著降低了羊草的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对枝条密度和抽穗都有负面影响,只对羊草存活有利,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中的羊草出苗率、生物量和株高分别是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中的相应指标的2.7和6.2倍,10.4和19.3倍,3.2和10.4倍.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后的光照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3.5%和92.2%.地木耳及枯草覆盖物处理中羊草出苗率的显著降低可能与这些处理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ial analysis, studies diverse alpine meadow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or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dynamic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studies show that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herb layer of upland meadow is more than that in the terrace meadow, while underground biomass in the upland shrubland is the mos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each type is obvious as in shape of"T". A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three sample grounds, it showed that the deeper the soil the les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May, unlike at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meadow and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In July, at upland meadow and terrace meadow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itrogen in positive proportion, such revelation at upland shrubland is not apparent either.  相似文献   

18.
淋洗对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红  吕军 《青海大学学报》2005,23(6):32-34,38
采用淹水培养间歇淋洗法、淹水密闭连续培养法和淹水培养间歇多次淋洗法对四种稻田土壤进行土壤氮素矿化的淋洗试验。结果表明:淋洗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但淋洗频率过快并没有造成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Ca~(2+)对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nch.)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念珠藻(NostoccommuneVanch.)进行了生长条件的探索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念珠藻的生长需要最适光照强度为2200lux左右,最适温度25℃,生长最适点pH=8;在0.02%的Ca2+浓度下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0.
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影响,为该区湿地的开发保护和氮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的芦苇湿地及其垦殖而成的稻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垦殖对垂直方向上土壤SON含量的影响,并探求SON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其他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0~100 cm土壤深度内,芦苇湿地和稻田土壤的SON含量占土壤可溶性总氮(TSN)含量的58.9%~74.1%,表明SON是该区域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SON含量在垦殖后降低了16.7%~40.5%,在≥20~6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表明垦殖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不仅限于表层土壤,这缘于湿地和稻田土壤的高含水率使得土壤SON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性较强; 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在垦殖后大幅减少,其中垦殖前的含量分别是垦殖后的2.9~5.9倍和2.0~6.0倍。总体上讲,土壤碳氮比、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开垦前后的变化不大,只有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在垦殖后显著降低(P < 0.05); 土壤SON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垦殖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降低是SON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土壤SON是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形态,但其含量在湿地垦殖为稻田后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