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昂 《科技信息》2011,(12):I0170-I0170,I017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映射过程。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尤其是诗歌隐喻翻译。诗歌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重点之一,因为诗歌中无处不存在着隐喻。本文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对"旅夜书怀"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试图探讨原著与两个译本反应的心理映射是否一致,为隐喻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之间建立对等的过程,隐喻翻译的目标同样也是达到原语和译语表达的对等.由于现代语言学对隐喻现象的不重视,在翻译理论中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弱项.从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纽马克的隐喻翻译,分析了纽马克关于隐喻翻译的观点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具有的典型意义和其隐喻观导致的理论不足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潘玥 《科技信息》2009,(31):I0184-I0184,I0094
对于中诗英译问题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主要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从语法隐喻角度探讨尚为少见。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以王维《相思》一诗的两种译本为例进行概念语法隐喻分析,以探索语法隐喻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一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澎 《科技资讯》2006,(16):103-104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的分析比较,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英语隐喻的可译性问题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邓玉荣 《科技信息》2012,(2):47-47,49
本文以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着重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在翻译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三种类型及其翻译,指出概念语法隐喻是翻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作者从介绍隐喻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入手对传统的隐喻理论和现代的认知隐喻理论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代隐喻理论相对于传统理论的进步性,着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了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看作是人类一种重要认知工具。文章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翻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关于隐喻的本质,隐喻在语言应用中的理解以及隐喻的功能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本文作者从介绍隐喻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入手阐述了隐喻在诗歌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派,它主张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语言.其感兴趣的课题有概念隐喻,心理空间,意象图式,原型理论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文学语篇,为文学语篇的研究开拓了一片新的天空.本文拟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三个角度来分析歌德的著名诗歌<夜思>.  相似文献   

14.
梁琦 《科技信息》2010,(28):I0182-I0183
近年来,翻译理论更多的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然而,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最早途径,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翻译的语言学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许钧教授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方面。从而更深刻的从语言学方面了解翻译的本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两篇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社论文章中所蕴含的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探索作者写作的一些行文思路,以在一致式和隐喻式之间进行更好的选择,力求翻译得更贴切生动。  相似文献   

16.
许佳欢 《科技信息》2011,(32):I0102-I0102,I0105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和诗歌联系紧密,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因此意象是衡量一首诗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两个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其对于诗歌意象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翻译与语篇分析结合,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连贯与语义分析,语言和文化语境对《鹊桥仙》的不同英译本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语广告中隐喻的内涵及翻译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科技信息》2007,(22):178-179
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而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广告隐喻通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互作用,将事物经过性质的投射和融合,加深了对广告的注意、理解和体验。本文将贝尔的认知模式中文本转换过程运用在广告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从而探析广告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隐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所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领域是语言学,而通过在语言学的视角下来对隐喻进行探讨和分析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认知基础,但其核心是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林论逐步从概念过渡到隐喻所实际的可应用的语言交际中。因此,这就要求对这种语言学视角的人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框架结构,并沿着这种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比、语义、互动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隐喻本质的探讨,但对于以非常规性为特征的诗性隐喻的理解机制不能是单一的,该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对隐喻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大多是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进行,即以语言分析为基础。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则摆脱了单一语言研究的束缚,使翻译研究从文本内部走向了社会、文化及政治等领域。运用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索如何在抵制文化霸权的同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