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系军阀民族政策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桂系军阀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下。对广西少数民族实施保甲制,发展交通、文化教育、改良风俗,禁止滥用夷等名称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2.
先秦典籍中,由于《左传》注重记载风俗民情,从而为后人探究先秦礼制提供了宝贵资料。《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丧葬制度与具体礼仪,其关于治丧礼仪和殡葬礼仪的记载虽然分散于各国历史事件中却但其涉及的丧葬习俗比较丰富,呈现着"合礼"与"非礼"的交织存在。  相似文献   

3.
历代繁盛的祭祀活动给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神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神庙中有一部分修建了用以祭祀娱神的剧场建筑即神庙剧场.本文对泰山神庙剧场之建筑结构、演出习俗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 ,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 ,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 ,如禁烟赐火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 ,如上坟扫墓 ;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 ,如踏青游玩 ;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 ,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有关蒙古人的众多著述中,几乎均是对双方历年来的战事、交聘的记述。萧大亨所撰《北虏风俗》一书,却独辟蹊径,评述了蒙古人的生活习尚、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民族学的观点来看,该书是一部研究古代蒙古游牧文化的重要著述,然而,国内似乎对此书研究不多,笔者拟结合有关蒙古人的中外史料,对《北虏风俗》一书作些探索。萧大亨其人,明代官修史书如《明知、《明通鉴》中,尚无其生平洋载.笔者根据律安县志人赚次县志人《朔方卫志》、《山东省通志》的记载,整理综述如下:萧大亨,字夏卿,号岳峰,体貌…  相似文献   

6.
《愧郯录》是南宋学者岳珂的一部考证笔记,书中所记内容都是宋朝自建立起至宁宗时的史实,阐发先贤和朝廷所制定的典章制度。该书考证内容十分广博,涉及职官、舆服、礼仪、宗室、科举等制度,此外还保存了地理、宗教、经济、儒学、科技等方面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征引的文献亦相当丰富,除前代正史、杂史和笔记外,还有宋代官修史书和官方认可的私修史书以及大量私人撰述,有些文献今已散佚,《愧郯录》所记的内容则保存了这些文献的局部面貌。  相似文献   

7.
寒食清明是唐代重要的时令节日之一,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清明节的诗篇,从中显示出寒食清明节在唐代的风俗。这些风俗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继承,如禁烟赐火;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发展,如上坟扫墓;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突破,如踏青游玩;还有的是对唐以前习俗的创新,如宴游文会。  相似文献   

8.
《西康建省记》是清末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所作的一部有关西康地区的纪实性著作。最早的版本是民国元年十一月成都公记印刷公司刊印的。全书共64目,约6万多字。主要内容涉及清末川边地区的改土归流,西康地区的山川土地矿产、风俗民情、赋税徭役、物产宗教等多方面。该书是傅嵩炑久官康藏之后所写的一部实录,内容广博,记载也比较翔实可靠,是研究清末川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的重要史料,在西康地方志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魏人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不仅注出各水所经过的地方和古今地名沿革,而且还记载了都邑、风俗、文物、古迹等。不仅记载了地理,还记录了珍贵史料。《水经注》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著作,对后代地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秦、苏代、苏历三兄弟是战国时期的三位纵横家。三人虽然在各种史料记载中都是兄弟的关系,但是由于可供考证的史料缺乏等种种原因,很少有著作对三人的生平和辩辞进行比较研究。实际上结合现存的史料可以了解出三人之间可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辩辞反映出了当时战国士人的精神面貌,并且有很多辩辞还具有了文学的色彩,对现今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苏秦作为代表人物以他不可一世的辩才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这类习俗.文章认为赭面习俗更可能流行于“西康女子”及藏北牧区,与古代东民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三朝是历史上对民间私习天文学管控最为严格、禁令最为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天文禁令仍然没有阻碍儒生借助官方所许可的书籍探讨天文学知识.文章以元末明初士人叶子奇的《草木子》为样本,通过分析此著作中天文学知识的来源,寻找到士人群体私习天文的可能途径,并指出士人脑海中天文学知识体系的儒家特征,及其在“理学”思想指导下,与医学、道教等内容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民间音乐源远流长,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与当地人民相沿积累的民情风俗、生活习俗及感情意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研究赣东北民间音乐必然涉及这一区域的民俗。  相似文献   

14.
档案史料是开展晚清外交史研究的基本资料,但其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涉及外交类官书、衙署档案、官员奏议文集、日记笔记等类型。对这些档案史料的整理、出版情况,内容概括、编纂特征、学术价值以及在学术研究参考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对晚清外交档案史料的了解,提高史料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史料挖掘与整理的方法,就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西学传播的途径与内容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其西学译介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促进中国士人"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形成,启迪其民主意识,引导国人开启西学翻译的历史并助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变革。这些符合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中有许多涉及度量衡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度量衡情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刘注中关于《考工记》嘉鬴的讨论和《九章》原文关于汉代大、小斛的记载对于解决两个有争议的有关早期量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代士子宴集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必须,它伴随着士人的终生。根据唐代小说中的记载,将士子的宴集分为出仕之宴集和怡情悦性的宴集,认为两种宴集是士人的出路与遁薮。总结士人宴集的两点特征,即诗化特征和"征奇话异"的宴集内容。  相似文献   

18.
明人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我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本文主要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64年的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和“北京科学讨论会”,不但是重要的科学活动,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施雅风院士作为这些活动的亲历者,介绍了许多没有见于文献记载的重要内容,为有关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张胪卿先生教泽碑记》由于右任题字,刘盼遂撰文,薛声震书写,刘盼遂在碑文中详细记述了豫西北名师张胪卿的学识、品行、政见及教育成就。通过此碑,可以了解科举制废除前后,豫西北地区以张胪卿为代表的既具有革新意识又崇奉儒家文化的教育家,对新式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