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防震减灾科普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淮南市震情形势和人民对防震减灾科普日益增长的需求出发,分析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淮南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人们对综合防御,防震减灾的期望也更加迫切。该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科普馆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增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作用,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震减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普及地震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校园教育中融入地震科普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水平。主管校园安全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校在防震减灾教育中能做到领导重视、设备完善、强化宣传、定期演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技能。但深入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推进过程发现,所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仅仅停留在"课后宣传"这一层面。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加上没有专职老师,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对于防震减灾知识并没有一定的了解,无法在教育中融入地震安全相关知识。如何才能将防震抗震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呢?我通过一节科普课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高虹  朱昊 《合肥科技》2005,(10):7-7
日前发生的南亚次大陆地震,再次给防震减灾工作敲响警钟。10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和市科协、市科技馆联合建设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市科技馆揭牌。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国情,迫切需要提高社会公众自身科学素质,而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提升防震减灾科普软实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日前,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了《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格局,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创新化、协同化、社会化、精准化,防震减灾科普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3,(10):56-56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展区面积5500平方米,展馆可容纳1200人参观。 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科普馆。全馆共分四层、八个展(景)区:由植物、昆虫、走进动物园、动物的外观与运动、动物趣味知识、生物多样性、机动展厅和教育中心组成。科普馆地下展厅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它以热带植物和逼真的人造生态景观为背景,展有昆观众还可以参加动物趣味知识游戏。三层由动物的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美好明天三个主题组成。同时集合了多组可参与性的互动游戏。北京动物园科普馆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等多种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占地4500平方米、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是全球动物园科普馆中最大的。全馆共分4层8个展区:植物、昆虫、走近动物园、动物的外观与运动、动物趣味知识、生物多样性、机动展厅和教育中心。机动展厅和教育中心是进行临时性的主题展示和教育的场所。科普馆传播知识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和中老年朋友。科普馆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数字等高科技手段,将模型、标本、图片、画像以艺术和科技的手段整合在一起,创造出形象逼真的自然生态环境效果,使观众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获取知识。北京动物园科普馆@肖方  相似文献   

8.
在面临地震灾害时,城市社区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天津市城区的3个社区中,对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社区居民减灾应对行为情况、社区居民对地震灾害科普内容及形式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居民防震减灾意识与应对能力调查,并从社区韧性视域下分析了地震灾害中社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区层次的应急准备组织工作和逃生意识还有所欠缺,居民对于社区的应急组织能力比较认可,同时普遍缺乏自救互救的实操经验,对于参与应急演练的意愿强烈。基于此,提出了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疫情的特殊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给高校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为此,提出了面向线上、线下混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当前实验教学现状为研究背景,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雨课堂"、MOOC、慕课堂、QQ和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研究手段,从总体分析、具体规划和实践研究三个层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内容、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线上教学的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为具体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重要举措。由于此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因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到位、方法形式简单,活动难以展开,甚至形同虚设。厦门市根据《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拱墅区青少年宫通过省地震局和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被认定为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拱墅区科技局、科协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宣传、保稳促调方面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地震预防工作机制,编印《拱墅区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提升全区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在青少年宫开辟“地震科普园区”,  相似文献   

12.
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预防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文主要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措施的创新角度,浅析新媒体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根据新媒体的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做好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新媒体传递信息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简、短、精的特点;新媒体能够发挥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地震科普宣传创新研究日益得到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新媒体网络的基本概述入手,理顺新媒体对于当前地震科普的影响的基本思路,并针对当前社会需求与科技实践,提出地震科普宣传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思考,力求通过研究分析更好地促进防震减灾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5,(8):29-29
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展区面积5500平方米,展馆可容纳1200人参观,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科普馆。全馆共分4层,8个展(景)区,即:植物、昆虫、走进动物园、动物的外观与运动、动物趣味知识、生物多样性、机动展厅和教育中心。科普馆地下展厅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它以热带植物和逼真的人造生态景观为背景,展有昆虫活体和标本,以及它们巢穴、穴居的自然状态。一层主要展现了北京动物园的百年发展史。介绍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外观及运动,配有多处观众可参与体验的活动区。二层分为东、西两厅。东厅主要…  相似文献   

15.
郭心  胡毅涛 《科技信息》2012,(18):61+63-61,63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现实需求和北京市科普宣传工作实际,提出了拓展宣传阵地的设想,并对将地震台站创建成科普教育基地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探究了基地型地震台站科普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对创新地震部门内部科普宣传工作,提升自身建设和服务社会能力等均具有积极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全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北京自然博物馆及时开展了相关线上应急科普活动,为公众传播正确的疫情防控知识.文章阐述了应急科普概念及新冠病毒下的应急科普在网络和政府方面的特点,介绍了疫情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线上应急科普活动,根据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及互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受众角度看,北京自然博物馆在设计线上科普活动时,应急科普应根据受众年龄分层进行设计;传播内容要尽量贴近应急科普突发事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7.
郭媛 《科技资讯》2013,(34):217-219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固定阵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展馆在防震减灾科普资源的开发、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地震科普馆的吸引力,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零售背景下,线上线下跨界融合使消费者获得更加高效优质的购物体验,如何结合线上线下优势发挥"1+1>2"的最大效应成为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基于感知风险理论,以线下顾客信任、线上顾客信任为链式中介,探讨顾客线下体验对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通过SPSS20.0、PROCESS和AMOS21.0对314份样本分析,结果表明:顾客线下体验正向影响线上购买意愿,并通过线下信任、线上信任的中介作用对线上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线下信任、线上信任在顾客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媒体的优势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验动物科普传播的重要性,并且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打造的实验动物网络平台 、实验动物微信公众号平台 、数字化科普展览平台 、"趣味实验式""科学家直播式"、线上线下科普讲座与视频传播等新媒体形式开展的传播活动为例,研究和探析"互联网+新媒体+实验动物"的科普传播模式,以期能够...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也是我国正式开展防震减灾工作52周年。利用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活动的契机,厦门市地震局组织开展了有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公众对待防震减灾事业的态度,他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渠道和程度,进而了解其防震减灾科普意识,为我们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为其他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厦门市地震局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