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线的作用是在电子系统的不同部件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送信息。其作用范围可以是从线路板上的处理器到检验和测试系统中的仪器。通常,我们把与总线相连的系统部件称之为设备,一条总线与一组设备相连。 在任一时刻,只能允许一个设备(即总线主设备)控制总线和进行数据传送。在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总线式航电设备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接口级仿真平台。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个用来描述航电设备接口的行为模型和属性模型的仿真数据库,通过软件对仿真数据库的分析实现了对航电设备的仿真。由于将被仿真对象从仿真软件中分离,所以仿真平台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了。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飞机的航电系统联合仿真试验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提高工业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思想出发,在分析、比较了目前已有的多种容错措施后,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通用型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它以计算机的设备冗余为基础,采用GPIB集散式外总线松耦合结构,以软件容错为主要方法,结合BITBUS分布式网络环境的优势构成三冗余分布式容错体系。它具备较强的故障检测、隔离功能和自动切换、自动恢复能力,且可维护性好、性能价格比高,适用于各种规模、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系统构成、容错原理、技术关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CAN总线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对防空导弹弹上设备互联的方法进行了优化选取,制定了防空导弹弹上设备互联网的优化设计方案,给出了优化方案的硬件实现图,并结合硬件特点给出了优化方案软件实现的程序流程,最后对该方案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总结.该方案经调试通过后,在工程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互联及设备远程控制的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ControlAreaNet现场总线(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方案。该方案采用微控制器作为异构网络互联的网关,直接驱动IEEE802.3以太网和CAN数据链路层协议芯片并解析TCP/IP和CAN应用的上层协议,因而在无需大量资源的情况下,可获得一种高效、可靠和廉价的互联网关。通过系统扩展,可形成一个完整的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远程控制和资源统一管理。给出了一个完整的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远程控制和资源统一管理。给出了方案实现的具体设计思想并通过实验证明该互联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总线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组成部件。军用计算机对总线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存在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美国在1977年成立了军用计算机总线结构选择委员会,确定军用计算机的总线系统要求。 在灵活性、功能和性能方面,对现有的总线系统进行考察和研究之后,还找不到商  相似文献   

7.
华丰工业公司计算机网络经过五个多月的安装和调试,大部份节点已于三月中旬开始试运行。 一、网络结构 华丰计算机网络由一个网络中心、四个大型节点、六个小型节点以及若干台联结中心及节点机的远程终端组成,构成一个多级网络,分布在北京西南区四十公里直径的范围内,网中配有美国宝来公司的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计算机,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灵活的信息交换和多种资源的共享(图1)。  相似文献   

8.
合理选择设备、科学制定设备配套方案是机械化挤奶站建设的关键。综合考虑了技术性能、经济性能和质量性能,利用专家打分、AHP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挤奶机、牛奶冷却罐和挤奶厅供热装置的投资利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据此提出了东北农区机械化挤奶站设备选择及配套方案的建议,即提桶式挤奶机、进口牛奶冷却罐和热风式挤奶厅供热装置的组合。图2,表7,参3。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组织知识度量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君  樊治平 《系统工程》2002,20(5):22-27
在分析组织中的知识存量和组织知识的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组织知识度量模型,并且从理论上给出模型中的有向无环图的顶点和弧的分析以及组织的知识存量的度量方法。依据提出的模型,易于实现组织知识的量化分析,并反映组织中的知识结构,最后给出一个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术导弹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战术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研制需求出发,论述了以VXI总线为核心的体系结构是当前战术导弹自动测试系统的最佳选择,应当在国内该领域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从外场振动测量数据的分析中早已发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环境本质上是多轴的,但是国内的多点激励振动控制系统还是一项空缺。通过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和借鉴,介绍了多点激励振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前向通道的设计原理和部分仿真结果图,在关键处理方法上提出了自定义总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亭  王占林  裘丽华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4):3210-3214
机载公共设备综合管理系统是一种必然趋势,建立机载公共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分布式仿真平台,设计软硬件结构,使之具有余度、重构、故障容错和可扩展性的功能,时钟同步是其中一个关键技术,1553B总线固有的时钟同步技术实现基本的功能,主从式的概率时钟同步技术实现进一步的调整,1553远程终端到远程终端广播周期消息通信实验有效实现发送和接收端的时钟同步,解决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中节点的时钟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系统集成和制造集团规模等几方面同STD总线相比较,说明VME或MultibusⅡ为什么在90年代测控领域里将处于主导地位;然后描述VXI在90年代对自动测试设备之影响以及VXI的主要体系结构;最后,本文讨论VME和MultibusⅡ的一些应用特点以及Futurebus比VME和MultibusⅡ更优越的一些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斌斌  项军华  刘昆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0):2087-2090,2097
通过在内编队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设计中引入控制总线,实现了从仿真模型建立到模型接入总线的仿真实验,并在仿真实验设计中利用控制总线的特点,设计了总线数据实时符号化显示方案,实现对总线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符号化显示,完成了对总线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对内编队卫星稳定工作状态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总线的实时可视化仿真使得对卫星控制系统性能仿真的实验验证过程更加直观高效,为开展内编队卫星控制系统性能仿真和控制方案设计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从通讯网络建设中提出著名的最优支撑树问题,即在一个赋权连通图中求一个包含所有顶点而权(费用)最小的连通子图(支撑树).进而,在交通、通讯、供销系统的干线设计中,考虑的连线(干线)不一定连接网络的所有顶点,但被连接的顶点必须构成一个控制集,即其余任一顶点都有一条边直接与此主干部分相连.这就提出了最优控制树问题.似乎此问题与最优支撑树问题十分类似,但我们将证明它是NP-困难的,并给出一个分枝定界算法及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总线扩展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线结构和扩展方法出发,简要地分析了共享式总线和开关式总线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使用交叉开关进行总线扩展的实现方法。交叉开关对于系统总线的扩展以及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连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单片FPGA中完成了6个端口、32位数据总线宽度交叉开关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这个设计对于总线带宽的扩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在汽车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并扩展到航空航天领域.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小型分布式实时仿真设备,用于在外场开展无人机半物理实时飞行仿真试验.根据实时仿真设备对CAN的实时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并充分发挥了CAN本身位仲裁机制优点的CAN总线高层协议.实验表明该协议完全满足实时仿真设备的实时性要求;同时也表明其提高了总线的带宽利用率达80%以上,适合于需要在较短周期内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总线:CASE环境的一种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环境作为一类复杂的系统软件,一般由一套工具集和工具集成框架组成。目前其体系结构从层次结构发展为总线结构,能够减少CASE环境的层次,大大简化CASE环境的互连结构,便于CASE环境的构造。在面向对象软总线(Object-oriented software bus)的基础上,从工具集成设施和工具逻辑处理功能相分离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抽象的工具总线(tool bus)模型,并对工具总线的基本概念、功能抽象、内部结构和接口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制造企业生产设备运行维护实时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制造企业生产设备实时化运行维护所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要求, 提出了一个基于改进型设备综合效率(OEE)计算和设备功能区块图的设备实时监控系统四层结构框架,该框架包括设备信息采集层、实时监控管理层、效能分析层和设备调度管理层,可以应用于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中设备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并且使大型复杂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条理化和模块化,使企业的设备维护流程和管理运作达到最佳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概述STD与CAMAC两种标准总线的基础上,从系统结构、总线规范及软件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在中小测控系统中,CAMAC标准将为STD所取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