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杰伊·巴特克(Andrzej Bartke)实验室的艾姆斯小鼠看似刚刚出生.然而,每一窝中都有一些小鼠产生了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抑制或阻碍生长激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产生.缺乏这些激素的小鼠,体积只能达到同窝正常小鼠的1/3.但在小鼠的中年期,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体积较小的侏儒小鼠的衰老明显不同于正常小鼠.  相似文献   

2.
刘黎 《科学通报》1988,33(11):878-878
前文我们报道了L_(7811)小鼠白血病腹水的自身细胞增殖抑制因子。该因子对另一小鼠白血病模型L_(615)的白血病(脾)细胞也有抑制作用。经进一步研究,L_(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洗液中也有自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615小鼠白血病相关自身抑制活性(LAI-615)的证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克复 《科学通报》1989,34(6):479-479
我们由L_(7811)小鼠白血病腹水和L_(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洗液分离出了性质相似的自身抑制因子。L_(7811)和L_(615)都是由615小鼠诱生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相同的遗传  相似文献   

4.
朱剑琴 《科学通报》1987,32(23):1819-1819
至今已有较多的工作证明,青霉素具有产生惊厥的药理作用,而苯巴比妥钠则是一种有效的抗惊厥剂。虽然二者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许多工作表明它们是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抑制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GABA)的生理活性而发生作用的。文献[7]曾报道了小鼠不同脑区存在着两种GABA摄取系统,即高亲和性及低亲和性GABA摄取系统,并且证明另一种具有抗惊厥药理作用的化合物氨氧乙酸(AOAA)只抑制  相似文献   

5.
唐雯霞 《科学通报》1981,26(10):633-633
自1969年Rosenberg最初发现铂络合物,尤其cis-[Pt(NH_3)_2Cl_2]具有强烈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L-1210白血病后,已有许多工作报告了络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关系。但大多数工作集中于二价铂络合物,对四价铂络合物的抗癌作用研究较少。最近Tobe等研究了四氯二胺合铂~(1V)[Pt~(1V)A_2Cl_4]和反式二羟基二氯二胺合铂~(1V)[Pt~(1V)A_2Cl_2(OH)_2]抑制ADJ/PC6  相似文献   

6.
瑞士的依勒门斯(K.Illmensee)与美国的克罗西(C.M.Croce)等人培育出来的奇异动物——携带人染色体的镶嵌小鼠,首次在世界上诞生了。科学家之所以进行这项研究,不是出于猎奇心理,而是为了探索人的染色体在小鼠体内如何行动和人的基因在小鼠的分化发育中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7.
小鼠骨髓基质巨噬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凤华  谢蜀生 《科学通报》1998,43(2):178-184
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逐渐换液去掉悬浮造血细胞和多次传代 ,建立了一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 .目前在体外培养 15个月 ,传代 6 5次 ,细胞获得了永生化 ,我们将该细胞系命名为QXMSC1细胞 .该细胞平均染色体数为 6 6± 4 .光学显微镜下细胞为椭圆形 ,有多个伪足和单个细胞核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浆内有许多脂质体和吞噬小体 ,细胞间无桥粒连接、无大量均匀脂滴 ,无中间丝 .组织细胞化学分析为波形蛋白 (Vimentin)阳性、角蛋白 (Keratin)阴性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 .该细胞与鸡红细胞共同孵育后可吞噬鸡红细胞 .上述结果表明 ,QXMSC1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QXMSC1骨髓巨噬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在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 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 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 并将其命名为犀牛小鼠KIZ. 从形态学、皮肤组织病理学、基因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证明无毛基因(hr)第2817位的无义突变(C→T)是导致犀牛小鼠KIZ的原因. 在昆明小鼠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突变小鼠, 由于其遗传机制清楚, 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 (mWAP)调控区与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 (hEPO)构建融合基因 ,经动物个体暂态表达方法确证hEPO可在乳腺特异表达后 ,用显微注射方法将融合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 ,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小鼠 ,获得 86只G0 代小鼠 ,经PCR Southernblot及Southernblot证实 ,有 5 8只整合阳性小鼠 ,整合率为 6 7% ,ELISAkit,dot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39只 ,有 1 6只表达阳性 ,乳汁中人hEPO的表达量高于 1 5 μg/mL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啮齿类动物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insertion)、缺失(deletion)和替换(substitution)发生的速度与模式. 结果表明, 缺失比插入发生的频率高, 在大鼠和小鼠中单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发生频率最高. 插入与缺失发生次数随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二者的理论分布都符合幂次法则(power-law). 在大鼠内含子中, AT→GC的替换频率高于GC→AT, 但在小鼠内含子中GC→AT的替换频率高于AT→GC.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存在的缺失偏好表明, 由于可能降低转录与剪切的效率, 内含子中的插入比缺失更容易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 此外,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的替换模式表明, 其内含子的组成及GC含量都处于非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理性视角探讨并比较小鼠在真实火灾和模拟火灾情境下的从众行为.研究由2个预备训练和3个正式实验组成.研究发现:(ⅰ)当小鼠缺乏明确逃生信息,而鼠群传递的逃生信息明确时,小鼠倾向于采纳群体信息,选择从众;(ⅱ)当小鼠掌握明确的逃生信息,鼠群传递的逃生信息也明确时,小鼠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选择逃生路线,不从众;(ⅲ)小鼠所掌握的逃生信息被遗忘,鼠群传递的逃生信息也变模糊时,小鼠在真实火灾情境下不从众,在模拟火灾情境下从众.结果表明,从众是一种启发式策略,具有生态理性适应功能;在存有逃生路线和出口相关信息记忆痕迹(内隐记忆)的前提下,真实火灾情境会优先激活与直接逃生信息相关的记忆,而从众启发式不具有优先激活性.  相似文献   

12.
图为患有皮肤肿瘤的小鼠经移植抗癌特性的免疫细胞3周后,其皮肤上的肿瘤完全消失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通过免疫细胞的移植,可以将具有抗癌特性的新品系小鼠的抗癌能力传递给其他普通品系的小鼠。这项研究由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克林业大学的崔正(Zheng Cui)和马克·威廉哈姆(Mark Wi  相似文献   

13.
在不对受体去髓处理的情况下, 用重组腺病毒AdCTLA4-FasL结合供者骨髓移植诱导混合嵌合体和同种皮肤移植耐受, 结果显示, 获得了持久宏嵌合体(macrochimerism)(140 d时, 供体细胞>20%). 同时, 这种嵌合体促进了稳定的供体特异性耐受, 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B6受体小鼠中长期存活(平均存活时间(the mean survival time, MST)大于200 d), 而来源于ICR小鼠的第三者皮肤移植物被该嵌合体小鼠正常排斥. 用该方法处理的B6小鼠在接受皮肤移植14 d后, 辅助性T淋巴细胞前体(HTLp)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前体(CTLp)的频数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表明AdCTLA4-FasL能够迅速促进全面的外周耐受, 从而有利于供体骨髓细胞植入. 接受皮肤移植140 d后, 供体皮肤仅在形成长期嵌合体的受体小鼠中继续存活, 这些小鼠体内供体特异性的HTLp和CTLp的频数减少, 提示长期的皮肤移植物耐受与稳定的混合嵌合体有关, 中枢性T细胞删除可能是耐受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包含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区5′端上游调控序列和外显子1, 2及内含子1在内的乳腺表达载体, 并与人血清白蛋白(hALB)小基因(含全长cDNA序列及其内含子1)构建成融合基因. 鼠尾静脉注射实验表明, 该融合基因能在小鼠乳腺中特异表达. 应用显微注射方法将该融合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 并将受精卵移植于假孕母鼠, 共获得33只F0代小鼠, 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 有8只小鼠(5♀, 3 ♂ )基因组中整合有hALB基因, 整合率为24.2%(8/33).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在5只雌性整合小鼠中有3只表达了hALB蛋白, 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乳汁中hALB含量分别为3.54, 0.21和3.03 g/L.  相似文献   

15.
池顺姬 《科学通报》1990,35(15):1184-1184
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新的肿瘤冶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广泛重视。但其肿瘤杀伤的体内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光动力学治疗后肿瘤坏死主要是由于血管损伤引起的组织缺氧所致。光动力学作用后,早期常可见到明显的血管改变、血流减缓以至完全停滞。但目前对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所知甚少,本文选用小鼠肝癌(Hep A)与LA-795  相似文献   

1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远强   《科学通报》1996,41(6):540-54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为Shally等人于1969年从羊和猪的下丘脑中提取并分离纯化的3肽。TRH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合成和分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RH定位于睾丸内间质细胞中,且TRH基因也已在人、大鼠和小鼠的睾丸中表达。然而,TRH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作用于睾丸仍不清楚。目前,编码TRH受体(TRH Receptor,TRH-R)的cDNA克隆已从小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肿瘤细胞中分离出来,其氨基酸序列显示TRH-R是由7个跨膜区的单一肽链构成,属G蛋白偶联型受体超家族。大鼠和小鼠的TRH-R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TRH可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到内分泌和神经药理作用。Satoh等人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和反转录-PCR发现小鼠、大鼠和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了TRH-R基因,但无定位结果。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H)技术,首次观察了TRH-R mRNA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细胞融合是研究细胞调节机理和多倍体对发育作用的技术。研究多倍体胚胎常用的手段是采用灭活的仙苔病毒(ISV)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细胞松弛素B(CB)介导法和电融合(EF)法。国外学者采用这4种方法均获得小鼠、大鼠和兔融合胚胎,分别研究了融合胚胎在体内或体外的发育。目前国内对小鼠多倍体胚胎研究的报道很少。黄少华等报道的小鼠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分裂率很低,未能从核型证明融合胚胎为四倍体,因为只有个别分裂胚胎在体外发育到8-细胞阶段。本实验采用电融合法研究2-细胞小鼠胚胎融合后的体外分裂及发育,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融合后胚胎体外发育而成的附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裂相和分裂球数目,证明胚胎的多倍性及分裂率;通过与正常1-细胞和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结果进行比较,揭示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分裂与发育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多倍体胚胎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生物的演进中,受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1875年至1880年伯奈登(E.Van Beneden)等人对受精的研究作出了最早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哺乳类受精的生物学和化学很快有了了解。近年来,对受精知识的了解已影响到人类受孕和避孕的医学和伦理两方面,而且这种影响将继续下去。本文阐述了哺乳类受精过程中一些主要的细胞和分子特征,包括从精卵相遇,互相融合到形成合子。虽然以小鼠的配子作体外试验为例,但所阐述的受精机制和过程可能适用于许多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本文将小鼠和海胆的受精作了比较,这种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两种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受精过程有许多共同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H7N9甲型流感病毒(A/Shanghai/2/2013)全病毒灭活疫苗原液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甲型流感病毒H7N9血凝素(HA)的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初步筛选单克隆抗体,筛选后的Ig G类单克隆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其中和活性.将有中和活性的单抗通过小鼠体内法大量制备腹水,腹水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HA单克隆抗体抵抗同源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的症状并统计小鼠的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部病毒滴度等指标发现单抗6A3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中都可以有效地抵抗H7N9流感病毒的感染.显著降低肺部病毒滴度,对小鼠提供100%的保护.甲型流感病毒H7N9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抗原表位及治疗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75年,科勒(K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证明,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羊红细胞事先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经过融合,可以从中获得分泌抗羊红细胞同源抗体的杂交体。这种杂交细胞可以在体外连续培养并产生大量的同源抗体。因为这个技术的基本环节在于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故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