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源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其中约30-40%来源于胃粘膜病变,因门脉高压而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此一名称已被众人所接受。本研究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非门脉高压患者的胃粘膜病变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意义。并对食道静脉曲张与PHG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4年1月~1998年12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病人共58例,男性49例,女性9例,年龄21-8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胆…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严重影响到了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的生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粘膜氧自由基(OFR) 及用抑制试验进行分类. 对30 例Hp ( + )溃疡病患者在抗Hp 治疗前后3 个月均做胃粘膜OFR 测定. 根治Hp 后OFR 明显下降. 对发光数2000 以上的标本用抑制试验进行OFR 分类检测, 结果表明: 化学发光法能简便、灵敏地检测胃粘膜中OFR含量.  相似文献   

4.
玛多县常见并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家畜寄生虫病有牛羊肝片吸虫病、腹腔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牛羊绦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脑包虫病,牛羊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羊鼻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主要由蜱、螨、虱蝇、虱、蠕形蚤、虻等引起,其中牛羊胃肠线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在全县普遍流行,并且对畜牧业的危害也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玛多地区经常性开展的几项防治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疾病进行。一是应用冬季驱虫技术进行绵羊及幼羊牦牛驱虫;二是应用喷洒或药浴杀灭牛羊外寄生虫技术。此二项技术应重点掌握和应用,以下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5.
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表明,用敌敌畏—盖膜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效果显著,应用呋喃丹、铁灭克和甲基异柳磷穴施的方法进行防治也有效。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与软体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为吃了未加工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或被蜗牛、蛞蝓爬过的食物而感染,并因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或脊髓炎,患者的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早在1933年,陈心陶教授在常规检查广州的鼠类时,发现在鼠的肺动脉和右心内有线虫,后定名为广州管圆线虫(A ngiostrongylus can-tonen sis)。随着对此寄生虫病及医学贝类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了解此寄生虫与某些陆生、淡水软体动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广州管圆…  相似文献   

7.
用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水煮膏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采用微量点滴法研究其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以叶片浸毒法研究其胃毒活性.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半日花水煮膏溶液对小菜蛾幼虫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经25g/L溶液处理,7d后的矫正死亡率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正常胃粘膜及胃癌组织和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GFRa1 m RNA表达量,以及两种剪接体GFRa1a和GFRa1b的m RNA含量。初步明确胃及结肠组织中GFRa1剪接体存在形式以及与胃癌、结肠癌发生的相关性。采用收集23例正常胃粘膜/胃炎组织、20对胃癌及其切缘组织和6例非癌患者正常结肠活检组织、20对结肠癌及其切缘组织的方法。选择并提取结肠癌细胞系RKO,正常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这3种细胞系的RNA。以Alu m RNA为内参照,用定量RT-PCR的方法对胃组织、结肠组织以及所选的细胞系中GFRa1总m RNA含量进行分析。运用DHPLC技术区分GFRa1不同的剪接体,定量测定两种转录本剪接体的比值。结果显示,胃及结肠组织中,与正常及癌组织相比,切缘组织GFRa1总m RNA、剪接体a及剪接体b的m RNA相对拷贝数均显著增加(P0.05)。所有组织中GFRa1剪接体b的m RNA相对拷贝数均高于剪接体a。细胞系RKO、GES-1和SGC-7901均检测到GFRa1剪接体b的表达,而未检测到剪接体a。由此可知,胃和结肠组织以及相应的细胞系中GFRa1主要以剪接体b的形式存在;GFRa1剪接体b的高表达可能在胃及结肠组织癌变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炎消冲剂对水杨酸致大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胃炎消冲剂对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的水杨酸灌胃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以三九胃泰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胃炎消冲剂对模型大鼠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胃肠蠕动功能及胃粘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胃炎消冲剂可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胃液酸度,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减轻胃粘膜萎缩,对胃肠排空速度无影响.结论胃炎消冲剂可提高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粘性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其疗效优于三九胃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采用OlympusAu640生化分析仪,检测了乙酰胆碱作用后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钠和磷的含量,以探讨乙酰胆碱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钠、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胃腺癌细胞内钠浓度偏高(P<0 001),而磷浓度降低(P<0 01)。在乙酰胆碱作用下,胃腺癌细胞内钠和磷浓度均升高(P<0 05);正常胃粘膜细胞仅有钠浓度升高(P<0 001),磷浓度无变化。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对磷浓度的升高作用(P<0 05),但对钠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了乙酰胆碱作用后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的浓度。结果: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胃腺癌细胞内Ca2 、Mg2 浓度偏低(P>0 01)。在乙酰胆碱作用下,胃粘膜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P<0 01),Mg2 浓度降低(P<0 01);胃腺癌细胞仅有Ca2 浓度升高(P<0 05),Mg2 浓度无变化。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P<0 05)。结论:乙酰胆碱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癌细胞的作用是通过毒蕈碱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体视显微和电镜扫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长足大竹象幼虫、成虫消化道的形态结构特征.通过解剖发现,长足大竹象的消化道分前、中、后肠3部分,前肠占比最小,幼虫嗉囊不明显,无成型的前胃与贲门瓣;成虫均具有嗉囊、前胃、贲门瓣,前胃内部由8个"V"型前胃板环状排列成八角星状,前胃板上着生刚毛状角质齿,贲门瓣呈透明圆漏斗状.按外表形态,成虫中肠可分为2段,前段膨大,后段细直,表面均具绒毛;幼虫中肠可分为3段,前段粗大且表面有块状突起,中段细长且表面光滑,后段略粗,表面具绒毛.马氏管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3根为一束,共6根,幼虫马氏管较成虫粗,后肠占消化道总长的40%~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胃微循环功能破坏,氧自由基,白三烯,钙郭子及幽门 菌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从18世纪法国的自然哲学家若穆指出胃液能消化肉以来,不论是外行人或生理学家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胃为什么不能消化它自己?生理学家们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试验和摸索,已经初步确定了胃耐腐蚀的大致原因:第一,胃内有两道阻止Hcl向胃壁扩散的屏障:①胃粘膜屏障: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的紧密链接组成;②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有粘液和Hco3组成。第二,胃粘膜上皮细胞处在一个脱落和生长的动态平衡中,胃粘膜表面每3天可以重新更换一次,这种从损伤中快速恢复的能力也有助于胃壁不被消化。第三,胃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合成和释放相对大量的内源性…  相似文献   

16.
注入不同刺激性液体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摸索并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刺激性液体通过胃管灌入小型猪胃内,3 h后处死取材,石蜡包埋及冷冻切片,用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与照相。结果用95%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较完整,色淡红,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有轻微充血、水肿和深红色,镜下显示胃粘膜上皮和胃小凹较完整,但有部分上皮肿胀,出现轻微损伤;用无水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虽较完整,但黏膜暗红颜色的深度和面积均比95%乙醇灌胃模型有明显增加,镜下显示胃黏膜上皮受损,明显变薄,但仍残留少量上皮组织,胃小凹变短,出现明显破损的溃疡面;用36%的冰乙酸灌胃后,肉眼观察胃内壁隆起呈明显白黄色,呈严重缺血坏死状态,镜下显示胃溃疡组织黏膜上皮层损伤严重,部分区域黏膜上皮层完全消失,暴露出固有膜组织。结论用冰乙酸灌胃是比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应用致癌剂、x射线胃局部照射及两者联合诱发实验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方法。实验动物的胃粘膜肠化模型已被应用于探讨肠化发生的机制、肠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肠化逆转治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刀鲚鱼生殖洄游的“生物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三年至七五年,我们试以刀鲚(Coilia ectines Jordan et Seale)体上的寄生虫作为“生物指标”,来对刀鲚鱼在长江流域的生殖洄游情况进行探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几种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棒鲺颚(Epiciavella chinensis Yu, 1933),简单异尖线虫的幼虫[The larva of Anisakis(Anisakis)simplex]和河蚌的钩介幼虫(The lalva of 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等三种寄生虫可以作为“生物指标”来判定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刀鲚鱼是江海洄游的种类,短颌鲚(C.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太湖湖鲚(Coilia sp.)和夙鲚(C. mystus L.)是不进行成,淡水洄游的种类。文中并列有刀鲚鱼体内外的寄生虫名录23种。  相似文献   

19.
上虞县东关区农技站在老麻地经过几年用二溴氯丙烷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研究、试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麻地,特别是多年老麻地施用二溴氯丙烷后能使根结线虫病下降,黄红麻落叶延迟,生长旺盛,大麻株数增多,植株高度增长,产量明显提高。根结线虫病是黄红麻的主要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统计分析,约90%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胃病,胃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胃及二十指肠溃疡。其病因是由于胃酸或和胃幽门螺杆菌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作用,破坏了胃粘膜的屏障保护功能,使胃蛋白酶消化分解胃壁肌肉,因而破坏了胃脏的消化功能。令病人苦不堪言,为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