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施工中,岩锚梁开挖与锚杆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挖半孔率、平整度及成型质量和锚杆的角度、深度、砂浆饱满度直接影响整个吊车梁的安全运行.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岩锚梁开挖,在总结其他工程经验的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在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施工参数,最终使开挖和锚杆质量达到设计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基坑开挖深度和面积越来越大。苏州市X352县道改扩建工程三标段基坑开挖深度达到18 m,宽度达到61.5 m,同时周围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密布,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降水、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等方案进行比选设计,优化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加强了基坑稳定性,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施工的便捷性。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新明 《科技信息》2007,(17):112-113
土方开挖是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序,合理选择基坑开挖方案,对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加速工程进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围护结构设计的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施工。  相似文献   

4.
孙清华 《广东科技》2012,21(7):72-74
通过对周宁电站高压竖井施工的技术总结,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及不同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反井钻机在高压竖井开挖施工中的应用,以达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较为成功,总结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施工工法对双线暗挖隧道应力、位移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北京地铁一双线暗挖隧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开挖错距的两大类开挖方案,涉及全断面法、台阶法和CD法3种施工工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重点分析了采用不同施工工法时,隧道区域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结果表明CD法开挖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最不明显,特征平面应力集中系数最小仅为1.227,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平面沉降及关键测点总体变形均最小;两大类方案之间比较,结果差异主要体现在位移方面,尤其是CD法引起的变形量,第二大类方案显著高于第一大类,说明开挖错距较短时,CD法同时施工的导洞数多,相互之间扰动影响明显;综合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CD法为最优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6.
边坡的开挖、支挡施工顺序对边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使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深路堑边坡的不同施工方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上至下台阶法开挖,且开挖一级,支护一级的稳定性最高.经过对不同施工方案的对比分析后,达到对施工工序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海涛 《广东科技》2008,(14):39-41
某深大基坑设计尺寸达到290×160×25m,且施工场地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变形控制严格,用普通近似方法分析和设计有较大的难度。为了准确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情况,确保工程安全,对该基坑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和模拟,并详细说明了其具体实现方法。有限元分析中分别考虑了支护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各种开挖方案、降水方案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并对各种关键参数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和讨论。对比各种分析结果,发现考虑共同作用和不考虑共同作用基坑变形相差达到10倍,支护结构内力相差达到1.5倍。同时,不同开挖方案及降水方案对变形和内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各方案之间最终差别甚至可以达到1倍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对于这类复杂工程,进行考虑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分析和模拟是完全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板岩路堑高陡边坡,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性较大.对其不同开挖阶段的扰动效应的分析研究,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能够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以某高速三合同段的高路堑板岩边坡为依托工程,对天然含水率下的坡体的开挖扰动效应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研究,揭示了不同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过程,为合理安排开挖工序,选择合理的防护方案,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某市双地道基坑开挖对既有高架桥桥墩变形影响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在轻轨高架桥正常运营情况下利用数值模拟对不同施工方案造成高架桥桥墩位移变形以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收集桥墩变形数据总结相关规律。运用MIDAS-GTS建立三维整体计算模型来模拟地道基坑施工开挖次序,进而动态预测基坑支护结构及高架桥桥墩的位移变形状态,分析了双地道开挖在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数据,得出更有利于施工安全建设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地道基坑开挖高架桥桥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3.68 mm,竖向位移最大值为2.14 mm;地道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1.89 mm。数值模拟结果与主要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地道基坑开挖在各个阶段对高架桥桥墩的变形影响均在规范限值以内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走向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数值模拟施工过程中优先施工距桥墩较远的基坑对桥墩产生的扰动较小;较好的体现实际施工过程中桥墩的变形趋势以及变形程度;基坑施工至承台位置时对桥墩变形增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软土中分层分块开挖基坑,造成下卧地铁隧道隆起超过警戒值,若继续开挖将极可能超过控制值,因此回填并首次提出小竖井工法开挖基坑.论文以此为背景,在改用小竖井工法施工之前,对小竖井工法的各施工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指导施工,并把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原分层分块开挖方案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工工况下隧道的隆起曲线总体上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良好,证明本文数值模拟分析合理可靠;改用小竖井工法之后,两条隧道最大隆起量分别为25.9 mm和26.9 mm,均被控制在调整后的隧道变形控制值以下,且分别比原方案减少了28.8%和26.5%,证明小竖井工法是一种有效控制下卧隧道隆起的开挖工法,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规模居世界前列,其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开挖断面尺寸大、工期紧张、施工干扰大,充分利用竖井断面大、作业面宽的特点,采用了类似于洞外边坡开挖支护的方法开挖支护施工,使工期提前1.5个月,实现了竖井开挖快速施工.对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的开挖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按传统基坑理论设计的狭窄基坑偏保守,造成较大的工程浪费.从基坑的尺寸效应入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和无限空间弹性体的支护结构模型,模拟桩撑围护结构在不同基坑开挖深度H、支护桩嵌入深度D、基坑宽度B组合情况下的力学特性;根据抗倾覆稳定理论和圆弧滑移理论,深入分析了H、D及B与基坑稳定性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13.
芝川河特大桥承台开挖时遇到了流沙、涌水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提出采用群井降水配合开挖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群井降水试验.介绍了群井降水场地参数的选取和群井的设计参数的计算,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工程中,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复杂,荷载难于确定,为此,基于时空效应理论中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信息钮识别技术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对地下连续墙墙体水平位移及地下连续墙墙体顶面的沉降或隆起进行了测试,并对墙体位移和内力进行及时预报。与传统反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对参数的敏度分析,概念直观,易于实现,同时把实时监测、参数识别、预测分析和动态控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为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使施工始终处于可控制的理想状态,保证了整个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凌东启  牛鹏  石颜 《科技信息》2011,(7):I0352-I0353
青东矿井东翼回风石门巷道掘进断面大,穿煤层厚、距离长,煤层较为破碎,给施工带来了困难。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其支护机理,采用联合支护技术,优化了支护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但实现了快速掘进,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深层地下空间是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要难题。深井掘进技术(vertical shaft machine, VSM)是一种开挖超深竖井的新型工法,该技术施作的竖井结构形式简单、结构受力状态好、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扰动小、适用性广泛,可被广泛用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点状开发。以中国首例使用VSM施工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沉井停车库项目为原型,建立在砂性土中开挖60 m竖井的数值模型,重点研究VSM竖井在厚层高渗透性的粉细砂层开挖过程的变形情况与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数值模型结果表明:60 m竖井开挖过中地表变形量均控制在毫米数量级,且最大地表变形量不超过13 mm;在水位差1 m的水下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均较好控制在2.0以上。对于变形问题,分析不同开挖深度下的井底隆起变形和地表变形情况,表明在60 m开挖深度内,使用VSM开挖砂性土竖井在深度、安全性和对周边环境扰动上均具有明显优势。针对开挖面稳定性,计算分析与竖井内外水位差和竖井深度相关的开挖面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施工,实现分段施工与精细化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与支护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地表沉降和相邻高架桥桩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深厚的粉细砂层中,地连墙变形有明显的“踢脚”现象;基坑由于开挖卸荷会导致明显的基坑隆起;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主要在开挖深度的一倍范围内;基坑开挖也会引起相邻高架桥桩的侧向变形,最大侧移发生在开挖面附近。计算得到的地连墙和高架桥桩的侧向变形规律与已有文献的实测沉降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分析结果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会遇到一些较深而周边环境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单一的支护结构难以满足设计要求,而是需要根据基坑不同的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的桩锚、对锚及内支撑等多种支护结构进行联合支护设计及施工.现对昆明某深基坑中采用的多种联合支护结构进行设计支护,并对基坑各剖面进行单元计算与整体协同计算,并且通过手算复核各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多种支护型式进行支护设计的合理性,能缩短工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型隧道锚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锚的施工及支护优化问题,根据坝陵河大桥西锚碇隧道锚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设计资料、施工方案以及现场试验监测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了位移反分析;通过对隧道锚施工开挖的仿真分析,综合研究了开挖进尺、施工顺序、锚杆预应力水平等因素对隧道锚围岩开挖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案以及支护措施,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监测成果评价了隧道锚围岩变形稳定性.此项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传统U型渠施工效率低,耗费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走式U型渠掘进机(以下简称掘进机)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掘进叶片与切土刀片共同作业的U型渠成型方法,对掘进叶片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基于经典切削理论,引入挤碎、输送土壤等因素后,推导出了掘进叶片施工过程的切削合力。确定了影响掘进叶片功率消耗的主要因素。利用滑切原理对切土刀片进行了设计。目前,掘进机已投入使用,承建U型渠道长度达320 km。试验表明掘进机成型的沟渠在顺直性、横断面尺寸标准性、填土密实度达标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