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协议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泛在式异构一体化综合网络应运而生,包含了节点异构性、链路异构性和网络协议异构性等特点的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HWSN)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为进一步提高HWSN网络整体性能,对HWSN进行跨层设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关于HWSN跨层协议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实际应用于HWSN的跨层协议尚不成熟.通过分析HWSN跨层设计的目的和方法,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MAC层、物理层5个层次比较了当前HWSN跨层协议并对相关协议进行研究,旨在探讨HWSN跨层设计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OPNET的混合动力电动车CAN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建模与仿真不仅能对CAN网络性能进行评估,而且能优化CAN网络设计.在设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CAN的应用层协议基础上,利用网络仿真系统OPNET,建立了该协议的CAN网络模型,其中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模型、CAN节点的应用层模型和MAC层进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所设计的混合动力电动车CAN协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CAN网络的实时性能够满足整车控制实时性要求.该文还总结了保证网络可靠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CAN总线是现今非常流行的一种现场总线技术,其主要工作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应用层协议来实现具体的功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应用层协议是De-viceNet和CANopen,但是这些协议比较复杂,更适用于大型的节点网络.本文简单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和技术规范,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型CAN节点网络的应用层协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问题是核心问题,各种节能机制涉及了协议栈各层,每一层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功能设计不同的节能策略.该文分别从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上进行组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均部署相应的组播协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播.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组播(二层组播)技术,提出了基于Struts框架的校园网多媒体二层组播系统,给出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的实现.通过实验测试,从应用层、网络层到数据链路层均实现了组播,能有效地控制交换式以太网中的组播流,极大地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应用调制解调节器芯片MSM7512B构建单片机多机通信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方案.该多机通信系统的通信软件根据OSI参考模型有关协议进行设计,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列车用CAN总线应用层协议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路行业总线应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出现面向铁路专用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标准,本文以TCN(IEC61375-1)为参考,结合CAN总线自身的底层协议特点,借鉴了其他CAN总线应用层协议的优点,设计出面向列车总线应用的CAN总线应用层协议——Train-CAN协议.该文主要从该协议的报文分配、报文传输机制描述和网络管理方法3方面加以研究,并分析了一个典型的应用——分布式车载故障检测记录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证明了Train-CAN协议应用于铁路机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会话分析可以用来反应网络状态、掌握用户习惯以及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该文提出了一种网络应用层会话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应用层协议包括固定端口和可变端口协议的分析算法。实验表明,该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对局域网内的会话进行识别和统计。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层多播的框架之下结合已有多播水印协议的特点,提出一个适用于应用层多播的多播水印协议PALMWP.PALMWP协议属于位置相关协议,有着此类协议的优点,如部署简单、扩展性较好等.在协议设计中,加进了LDPC码等设计要素,使它在版权保护、盗版源跟踪及泄密者识别方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最后使用BAN逻辑对协议的认证环节进行了演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类似于M-BUS协议的双线制总线的通信协议,介绍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应用层的设计.并根据数据链路层协议设计了协议控制器,可作为双线制总线的通信接口,应用于仪表的远程测量、远程控制等领域.比传统的M-Bus通信协议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无线局域网网卡设计,尤其是利用宽带扩展频谱通信技术,使它具有多址功能、抗干扰能力强、安全保密和抗多径干扰等特点而倍受人们青睐.扩频通信用于无线局域网,使计算机具有随意移动、灵活入网和可靠通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仿真通信网络的方案,涉及对通信网络运行模型的分析、仿真系统在局域网上的实现途径以及进程间同步方法。运用简化的虚拟时间算法实现了SDH单环网的仿真系统。系统采用CSMA/CD局域网计算机平台,以C为开发工具,TCP/IP为计算机通信的访问接口。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计算机之间的有效通信速率不低于1Mbit/s。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来说,网络层协议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因素,网络层路由协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性能.LEACH路由协议在众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中有一定优势,对LEACH低功耗自适应分簇路由协议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仿真,确定LEACH协议中最优簇数,达到优化网络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林磊  肖鹍 《科技信息》2012,(3):150-150,170
无线局域网(WLAN)是基于无线网和宽带有线接入网之间的一种应用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成为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一部分。本文从WLAN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应用状况、以及当前无线局域网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重点针对其安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了IBM的局网技术,着重论述了IBM的LAN(局网)管理策略并给出了它的一个具体应用例.  相似文献   

16.
NSAP——支持透明计算的网络存储访问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透明计算客户机访问网络存储设备的需求,需要通过网络存储访问协议与服务器交互完成数据请求的处理。现有的网络存储协议都工作在操作系统环境中。该文设计了NSAP(network storage access protocol)协议实现局域网中可靠的块级数据访问,它可以在操作系统启动前工作用于支持启动操作系统。NSAP基于UDP(user datagram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设计,包含通信管理和存储访问等功能,在不可靠的通信介质上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块级数据访问服务。结果表明:在设定试验条件下,请求的数据块小于64kB时,通过NSAP访问网络存储设备的性能优于本地磁盘访问的性能,是一种高效的局域网存储访问协议,可以满足透明计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故障维护在局域网安全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能准确、快速定位并排除局域网故障的方法——协议分析法.通过该方法从网络整体性能、计算机病毒、DoS、MAC泛洪攻击、网络带宽滥用、异常广播等方面分析局域网的故障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措施,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局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大型局域网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给网络管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 ,试图通过一些事例 ,分析局域网应用技术和原理 ,比较其技术特点及优势 ,希望在网络管理方面能够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将OPNET网络仿真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介绍了OPNET及其研究背景,发挥其应用优势,设计与实现了基于OPNET的网络仿真实验教学,并通过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子网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采用OPNET开展网络仿真实验,能缓解网络硬件设备局限与实验需求之间的矛盾,拓宽实验教学途径,是使实验教学走在前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RTP-packets‘ loss recovery scheme in MPEG-4 playback type multicast application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retransmission scheme. Through the auxiliary and coordinated buffer playing scheme of layered “buffer-routers”, the RTP-packets‘ loss recovery in limited time is made possible. We consider in the scheme to handl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with buffer waiting when network congestion occurs. Thus, neither 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will be worsened nor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will be lost when sending the request to higherlevel buffer router. The RTP-packets‘ loss recovery scheme suggested by us is not only applied to MPEG-4 muhieast application in LAN, but also can be extended to more spacious WAN (wide area network) when user groups comparatively centralize in certain number of local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