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2月,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试点。2001年5月30日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授牌。上海交大科技园由交大与徐汇区、浦东张江、闵行区、长宁区分别共同建设慧谷科技园、张江科技园、敏谷科技园、新华科技园四部分组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2000年12月29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和人事部副部长徐颂陶等出席了开幕仪式。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杨晓南介绍,截至2000年12月25日.报名的海外留学人员达1259名,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博士、博士后占57%,硕士占31.5%,  相似文献   

3.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4.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5.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从校园中划出一部分土地出租给高科技企业,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硅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战略举措;2004年,科技部、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指出“一流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园、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在此后的10多年中先后建立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30多个,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1999年,为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1999年12月批准的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5月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属"多校一园"模式,主要依托省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吸引高校师生和海归人才入园创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6,(3):8-8
3月10日下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答中外记者问。  相似文献   

10.
十年磨一剑,改制转轨路上新征程记者:2001年北大科技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年来北大科技园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你怎样评价北大科技园这十年的发展?陈庚:199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科学园”是目前北大科技园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发展的最初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北大科技园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被科技部和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01年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这10年里,北大科技园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1月20日在东北大学召开。科技部、教育部正式确定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等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力争以此促进产学研结合及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交大科技园于1996年建立,1997年建设起步区,1999年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到2002年,已发展成为占地1400亩、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入驻企业近百家、技工贸总收入33亿元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聚焦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厦门大学科技园主动汲取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先进办园理念,积极发挥区位优势,精心打造创新环境,广泛积聚优势资源,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10月,厦门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估,并于2005年12月20日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4.
发挥大学科技园优势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上世纪末.教育部、科技部根据高等学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适时提出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构想.并在有条件的大学开展试点。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自2000年创建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优化服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的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三大主体构成之一.华中大科技园作为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试点的15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于1999年12月正式开工,华中大科技园规划面积1100亩,它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超前的建园理念、科学的园区规划及超常的建设速度,吸引了武汉地区诸多科研院校、高新企业和创业者的注意,显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要闻选刊     
徐冠华表示:共建与合作要紧扣两个重点“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揭晓2006年12月6日,科技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并举行第一次部省工作会商。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出席签字仪式,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与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共同签署议定书。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程津培、尚勇,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徐冠华表示,江苏省与科技部的共建与合作工作应紧紧扣住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和机制创新这两个重点,科技部将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协调、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以及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各项部署中,加强对部省共建…  相似文献   

17.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2年,于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日~2日,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联合举办的2008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等7家通过初步审查的大学科技园参加了本次专家评审。科技部高新司、教育部科技司的相关同志参加了评审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以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相关同志也参加了评审会。  相似文献   

19.
冬日之火     
冬天的寒冷没完没了,而这寒冷却丝毫没有趋 散企业信息化的热潮。1月26日,由国家经贸委、信 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大会就像冬日之火,燃烧着企业的热情。 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上百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负责 人与会,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奎、国家经贸委副 主任石万鹏、代表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的科技部高 新技术司石定寰司长、国家以贸委经济信息中心 任刘力等在会上讲话,有关专家和信息技术厂商等 也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国家经贸 委、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共同发起并…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司和教育部科技司去年公布的对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结果中,清华科技园成为惟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当年在北京首开先河, 到如今硕果累累、声名远扬,近10年来始终埋头建设、默默奋斗的“清华科技园”却从未走出众人的视线,为什么? 即将走进十周年庆典的清华科技园在2003年为自己编制了一个名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