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隐喻的意义是将某一个领域(即原始域)的经验映射到另一领域(目标域)。运用概念隐喻及语法隐喻的理论分析外刊上的经贸文章,发现这类语篇中隐喻表达非常普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等概念隐喻的运用有助于我们认识抽象的经贸知识,而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表达则对语篇衔接及语言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段志高 《科技信息》2011,(1):I0216-I0216
隐喻的认知是把源域的图式内容投射到目标域,从而理解该隐喻。由于文化差异,源语接收者和目的语接收者对同一喻体词会有不同的图式,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译者的任务就是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让目的语接收者和原语接收者对文本有着一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常见的几种翻泽策略,即直译或意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语中比喻用法从喻体和喻义的角度可分为:喻体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喻义相同;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体不同,喻义不同等。该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也是组织人类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概念隐喻通过源域向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可以构建认知框架,组织语篇结构,在语篇的连贯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具体语料,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隐喻在语篇连贯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隐喻以单个及多个结构映射的认知机制在属于政治语篇范畴的演讲辞中对语言连贯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增强了说服力,实现了特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用语篇分析的认知连贯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对由概念隐喻实现的不同类型语篇进行分析。概念隐喻以其跨域映射的工作机制将语篇的信息纳入其统辖范围内,构建了语篇结构。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语篇在概念和语篇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特别是词汇衔接来实现,隐喻表达式的隐喻义突显了语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9.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10.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通用公示语和专用公示语,类别不同,翻译策略也不同。通用公示语的最佳翻译策略,是照搬目的语中的功能对等语。专用公示语,由于无法从目的语中照搬,其翻译方法只能是仿译和创译。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等效,包含着功能对等和表达规范两方面。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同原语在功能意义上对等,起到相同的功用。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两者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分属两个不同范畴或语义域之间的单项映射,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完成语符表层到抽象实质的深层次转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被称赞为咏月佳作,无数人为其思乡怀人的真挚情感所动容。除此之外,该篇字里行间也饱含苏轼对人生、世界等的哲思,概念隐喻理论将全面还原苏轼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16.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政治语篇一直被认为带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非常抽象、很难理解。语言是意识表达和权力实施的主要媒介,而概念隐喻更是一种有力的语言工具。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政治语篇: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概念隐喻分析。政治语篇中大量运用隐喻来表达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和立场,通过人们熟悉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政治概念,从而更易说服、感染和激励民众。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一个概念去表述另一个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隐喻这个大系统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还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的隐喻现象。隐喻在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丰富了人类语言,而人类语言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又导致新隐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在语言层面和认知层面的功能具有极大的新闻传播价值。以美国主流报刊上新闻报道选篇为例,分析概念隐喻如何被利用,通过源域到靶域的映射,以隐蔽的方式传播美国对华的态度和政治深意。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语言学的抑制机制、认知语境及隐喻度三个角度解释隐喻的限制性特点,发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得到激活和映射的是喻体中与隐喻意义有关的、与认知语境关联性大的抽象特征,而受到抑制的则是代表喻体字面意义的、与认知语境关联小的一般特征。并且对于高隐喻度的话语,人们要进行额外的认知加工,会更加积极地选择和限制喻体属性对本体的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