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开和 《世界知识》2008,(13):54-56
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我们拒绝任何国际援助。更不许国际媒体深入灾区自由采访报道。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这三级新闻发布体系,以及中央和四川的主要媒体,都连续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的最新信息。透明的信息发布,不仅杜绝了各种流言,也大大凝聚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     
科技部公布第一批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汶川救灾中的“遥感”技术(图);汶川地震修订为里氏8.0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宽带无线灾区组网成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制备出层状化合物二氯化镉纳米管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2008,(6):3-3
对“5.12”汶川地震信息的迅捷、准确公开,汇聚了国内外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四川汶川猝然发生被称为“世纪性灾难”的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在现代讯息高度发达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身处重灾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四川”)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战役的最前沿。网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迅速的反应与高效的应对,报道一线救灾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合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对人类文明来说,很少有灾难会像大地震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面对5·12汶川地震,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本期本栏目发表了3位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惊闻“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13日即从香港返回广州总部,第一时间决定先期捐款一百万元人民币,作为首批用于灾区的救急资金。随后,公司成立了“抗震救灾关注小组”,全面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次日上午,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同志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确定了以下六大应急措施: 一,迅速组织多领域专家对地震灾情和预防次生灾害进行综合技术研判,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抗震救灾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汶川大地震感动全球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抗震救灾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胡锦涛主席5月17日亲自来到汶川县,察看受灾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灾中的10大科学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恢复灾区通讯、勘察和评估震区灾情、打通运输通道、搜救遇难者生命、拆除灾区危房、医治灾民心理创伤、监控灾情发展和余震、运送救灾物质和伤员等工作中,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相应的高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搜救犬、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直升机、搜救工具、爆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10项科学技术及其相应的产品,并简要评估了其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务院减灾委员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安排。山西省减灾委员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太原市南宫广场举办了山西省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大型主题活动,上千名社会各界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并为参观群众发放了《山西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  相似文献   

11.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两个月来,科技界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投入科技抗震救灾,大批专家义无返顾奔赴一线,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病救命和防控次生灾害,充分凸现了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重建灾区已经成为抗震救灾的焦点,国务院专题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次日上午,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同志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确定了以下六大应急措施:一、迅速组织多领域专家对地震灾情和预防次生灾害进行综合技术研判,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抗震救灾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同时,也对县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检验,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县区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国整个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部门,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镇巴县防震减灾工作自2001年5月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地震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08,(12):69-69
5.12汶川强烈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世界各国政府与其在华企业纷纷伸出援手,表达同情和关爱。但是,就在这样一场我们举国投入救灾的“非常时刻”,境外竟然还有一些“人物”拿我们的灾难开起了玩笑,耍起了嘴皮!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科技部及科技系统迅速反应,于第一时间出台了多批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为灾区重建点亮了技术"明灯"。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可怕、最具破坏性的。众所周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对地震孕育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况且一次大地震往往孕育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长期的平静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导致社会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面对突然其来的大地震不得不付出沉痛的代价。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是续唐山地震以来伤亡最大、损失最重、社会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后,汶川震中及周边地区瞬间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在大难面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用6人微薄之力,团结一致,不分昼夜,并肩作战,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战斗诗篇。  相似文献   

18.
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我们拒绝任何国际援助,更不许国际媒体深入灾区自由采访报道。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这三级新闻发布体系,以及中央和四川的主要媒体,都连续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的最新信息。透明的信息发布,不仅杜绝了各种流言,也大大凝聚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后,部分地层产生了变化,岷江河床中有些部位产生了棚起架空这种地质现象,对桥梁冲击钻孔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损失,本文特对一根施工典型事故桩孔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以求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20.
在“5.12”地震后1个月左右时间里。对非灾区(北京、福建和湖南共542人)、灾区(四川和甘肃共1720人)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探索并检验“5.12”汶川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结果发现,非灾区、轻度灾区、中度灾区和重度灾区居民对灾区居民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和每户受灾家庭所需资金的估计存在显著差异;非灾区居民比灾区居民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时间更长。有悖于一般常识以及所谓公共风险事件的涟漪效应,汶川大地震产生了“心理台风眼”效应。非灾区居民对灾情严重程度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加深对“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理解.对突发公共事件下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