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7,(5):16-16
5月18日,广德县、屯溪区、金安区和岳西县同时开展特色农产品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活动,由省农委、科技厅、省科协联合举办的全省农业科技周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全省各地将有大批农民接受集中农业技术培训,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主要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莲都区是全国第一批实施该项工程的试点县(市、区)之一。经过3年努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取得预期效果。笔者作为参与这项工程的工作人员之一,根据工作实践经验,谈谈农技人员给农民上科技培训课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4.
王峥  黄永春 《科技信息》2009,(32):194-195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特点,制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培养各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提供知识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提供人才服务,为科教兴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这是河南发展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首先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就我省目前的状况而言,农村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及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县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科技信息》2012,(16):457-457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办好"三农"电视节目,是县级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编辑记者的历史使命。阜南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29个乡镇,167万多人口,农民占了80%以上,如何提高农民朋友的综合素质,是阜南  相似文献   

7.
韩金玉 《科技信息》2009,(20):I0144-I0144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是关键。营造农业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加快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探索校企合作形式,开创农业职业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但农业仍是重要的经济基础,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黄山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营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推广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4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粮经比例达到54:41,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上升到7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支持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精神生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基础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切实加强理论指导,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社区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莲都区被列入全国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示范县。根据示范工程的要求,第一期要建立50个科技培训示范村,完成10380个在村务农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190人,新型农民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190人。  相似文献   

11.
马玲霞 《科技信息》2012,(18):445-445
一、当前农民培训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先后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等多项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种田,科技养殖,科技示范的水平,增加了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广了一批新科技、新品种、新成果;推进了广大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针对将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这一现实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这个群体应具备素质好、有产业、会经营、职业化、有收入等特征。教育培训是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的有力手段。因此,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涉农培训机构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该文通过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就农广校如何做好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培训是培训实施主体对农民进行的旨在提高他们某一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某一方面特长的短期的教育训练活动。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对于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的收入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的队伍”,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成败,因此要把农民科技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李秀莲一、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又是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我国人口有72.5%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者占我国从业者总数的57.4%...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对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山西省农科院通过搭建技术推广平台、开展"农民科技日"活动、开设专家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科技自助餐、组织科技培训和宣传、实施农村技术承包项目、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全省农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多年来朝阳县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增收等活动,鼓励广大农民投身到科技主战场.打科技立县之仗,走科技强民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培训在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中是一个薄弱环节 ,这同人们对培训认识上存在误区有关。误区一对培训讲授者的要求过高。在人们的概念中 ,惟有专业技术人员 ,最好是专家、教授 ,才有能力胜任培训讲授任务 ,而一般人员 ,即使参加过同一内容的多次培训 ,仍然不能取得培训者的资格。这种情况下 ,加之聘请专家费用的有限 ,一般乡镇很难将培训工作制度化 ,而村级培训则根本不可能有效地组织。误区二培训的方法太单调。人们往往习惯于办大型的培训班 ,或“以会代训”。因好不容易才请到一位专家 ,故希望参加培训的人员越…  相似文献   

19.
神木县是陕西省黄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有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长效机制呢?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陕西省第一经济强县的神木,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能给出了某种启迪。  相似文献   

20.
王禹森 《科技资讯》2015,13(2):232-233
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达州市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科技承载能力减弱的突出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达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今年该站组织实施了该市农机工程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做到了分级细化组织领导,健全培训体系,重实训、学员参与教学,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注重培训政策法规与管理内容,生源科学组织,妥善落实培训资源,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保证培训质量,规范日常管理。培训结束后,该站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今后的培训中要整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