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治国 《知识就是力量》2010,(2):F0004-F0004
2008年、2009年我们连续两次目睹了日全食天象,而2010年1月15日我们又迎来日环食,而且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天象奇观,食甚时间最长可达11分08秒。日环食在中国从云南登陆,图中是沐浴在日环食辉光中的瑞丽傣寨。要想再看如此奇观,可能得等到3043年。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15日日环食是21世纪在我国发生的第一次日环食.它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我国,最后在山东半岛结束.日环食发生时,太阳中心的绝大部分被月亮遮住,在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国家气候中心对未来热带海洋大气状况的预测,2007年下半年有可能发生"拉尼娜"现象。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显著特点是会使热带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海平面温度低于正常水温。  相似文献   

4.
<正>4月8日凌晨,2020年最大满月现身天宇。如果你错过了这次的"超级月亮",2020年还有更值得期待的奇特天象。根据我国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2020年6月21日5时44分,我国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与这一天相伴的是,精彩的日环食也将在天穹上演。夏至与日环食二者相遇,可谓百年难遇。让我们赶紧诺提贝前尔了获解奖一者漫下画吧(。艾利森和本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及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浓度增加而产生的温室效应,与酸雨及臭氧层破坏并列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可引起全球气温的增高和海平面的上升。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浓度增加一倍,地表温度将升高0.3~4.0℃,海平面上升0.2~1.4米,继而将影响到农业、水资源等一系列方面。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8.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9,44(17):1872-1874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 ,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 ,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  相似文献   

9.
1997~2006年的10年中我国可见的日食和月食如下(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1997年3月9日日全食(详见本期)1997年9月17日月全食 食分1.20,初亏1时08分,食甚2时46分,复圆4时25分(均为北京时间)1998年8月22日日环食,我国部分城市可见日偏食。  相似文献   

10.
林之光 《自然杂志》2005,27(2):118-118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人终于登上并确认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南纬80°22′,东经77°21′11″,拔海4 093 m),媒体纷纷大篇幅报道.但是报道中有些地方科学性似可商榷.例如,报道中都说到南极有"四点",即极点,冷点,磁点和我们刚登上的高点.  相似文献   

11.
戴邦雯 《科学通报》1979,24(14):654-654
激光在湍流大气传输中,直接影响激光方向起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大气温度场的起伏而引起的大气折射率随机场的效应。 大气折射率起伏场的存在,使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方向发生随机的变化,因而产生光束漂移、像点抖动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解密日全食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 当日、月、地三者处于一直线上时,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便能发生日食。月影可以分为本影、半影和伪本影三种,不同种类的月影扫过地球表面,便发生了不同类型的日食。参照图1,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伪本影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日环食,月球的圆面只遮住了太阳圆面的中间部分,  相似文献   

13.
濒临北冰洋的巴罗,是美国阿拉斯加最北端的一个小镇,位于北纬71°23′,西经156°29′,也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聚居地之一,许多国家的探险队从这里出发向北极点挺进。  相似文献   

14.
南极涛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龚道溢  王绍武 《科学通报》1998,43(3):296-301
利用最新的重分析资料,首先对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数展开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极涛动的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惊工大气运动最突出的特征,而且表出现很强的纬向性。  相似文献   

15.
●胡安德富卡板块网络系统向全球的科学家们打开了地壳板块之门。在陆地上,科学家们可以持续监控几乎所有的领域,从生态系统和火山到大气的特征。在海平面下,此类研究的进展障碍诸多。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海洋学家约翰·德兰尼  相似文献   

16.
冰冻圈水循环在全球尺度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冻圈诸要素,其冻、融过程导致水循环发生重要变化,进而影响大洋、河流水文过程及大气水分循环过程.本文在分析两极地区海洋淡水组成的基础上,论述了两极地区冰冻圈对大洋输入淡水的影响,阐释了冰冻圈与大洋热盐环流的关系,讨论了冰冻圈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程度.研究指出,在南、北纬60o~90o范围南、北极海洋的淡水年循环中,海冰和北极融雪参与的水量远超过降水-蒸发过程的水循环量;北极融雪与河流补给、山地冰川、冰帽及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海冰、冰间湖等冰冻圈要素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海洋深水对流强度及深水的形成,从而影响海洋热盐环流.冰冻圈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的评估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1990年开始的5次IPCC评估报告中,历次对海平面上升贡献的评估结果相差较大.总体来看,若不考虑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在海洋热膨胀和冰冻圈这两大影响因子中,工业化升温以来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毫无争议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8年2月2日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气候科学家发布的全球变暖对海平面上升速度的评估报告后,由此掀起了一场激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截止到本世纪的最后十年,海平面的上升将介于18厘米至59厘米之间.考虑到格陵兰岛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其他变化,一些科学家预计上限数值远不止于此.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气候分析员杰瑞·米尔(Jerry Meehl)说:"因为过于保守,我们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米尔也是IPCC 2007年评估报告的撰写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明松  张皓天  王蒙  金之钧 《科学通报》2023,(12):1517-1527
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核心挑战,迎接这一挑战的关键途径在于完善对温室地质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机制的理解.在无冰川活动的温室时期,海平面发生了频繁、大规模且快速的变化.然而,主流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模型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大陆沉积物的潜在储层容量估算和大数据研究表明,温室时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大陆地下水活动有关.本文回顾了天文驱动的大陆地下水活动导致的海平面变化这一机制,提出了海绵大陆假说,认为天文因素驱动的气候变化使大陆含水层像海绵一样储水和排水,这可能是引起温室时期全球海平面和内陆湖平面大规模变化的机制之一.我们总结了近年来与深时海平面和湖平面重建有关的技术突破以及相关的温室时期研究实例,讨论了该方向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地下水的储量评估、研究手段及其储库的储水和排水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