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氧气吸入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属于常用医疗器械,被列入了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其正确是否与否及出现问题时对瘴母除,粤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使用安全,作者根据多年检修经验介绍了氧气吸入器的正确使用及检修要领。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仅显示瞬时流量的问题,讨论了基于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小口径累积式气体流量计设计的可行性,并从整体上进行了初步的电路设计描述。借助于涡轮流量计既有瞬时流量又有累积流量显示的特点,完全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依托先进的单片机处理技术,实现了对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的检测,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其加装微型显示及打印装置,从而对现用的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予以取代,方便地完成小口径累积式气体流量计的对氧气使用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赵鹏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6):49-50,124
根据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其在测量过程中引入的各种不确定度分量及不确定度的分布类型,然后依据JJF1059规范要求对各个分量进行合成。通过分别对压力部分和气体流量部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最终通过计算的方式对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整体的校准与测量能力进行评估,为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甘肃省各医疗机构的设备质量状况令人堪忧,B型超声诊断仪存在设计缺陷,氧气吸入器的质量不合格,化验室设备数据不准确,稳定性差,心电监护仪和影像设备误差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水下航行器舱室内氧气的供应是保证航员正常生活的一大关键问题.根据航行器空间环境的需氧量及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设计建立了SPE水电解氧气再生系统来为航员提供氧气.系统经过40 d的运行,结果表明,电解池稳定时,其工作温度稳定在61℃,工作电压稳定在334.2 V,电解电流稳定在886.3 A,这证明电解池工作性能良好.系统氧气产量可达1 976 L/h,体积分数为99.7%,能够满足水下航行器舱室内80名左右航员的氧气需求.  相似文献   

6.
海外角     
氧气交换器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最近向市场推出了一种健康产品——氧气交换器。这种器具可产生出高浓度的氧气,它采用氧富集膜的方式将通常的氧浓度21%提高到30%左右。吸入这种氧气可使身心放松,精力恢复,并能消除困倦。每台售价为4.8万日元。  相似文献   

7.
T_XO_2紧急医用氧气系统是一台可插入墙式插座的自动给氧器,能让未加训练过的人给患者或受伤人员输氧气.  相似文献   

8.
<正> 压力仪表是油田各生产单位常用的计量器具,大多用在各单位压力容器及锅炉上,与安全生产紧密相连。尤其是氧气压力表,属于禁油类仪表,若其接头及弹簧管内沾染了油,一旦安装使用,油遇到氧气会发热燃烧,甚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一、氧气压力表沾油的原因 1.校验器未及时补充清水检定氧气压力表常用的校验器是LYL型压力表、氧气表两用校验器。该校验器应用帕斯卡液压传递原理,采用油水分离法,通过两级油水分离装置,校验氧气压力表。校验过程中,油水分离器中的水量会逐渐损耗,若未及时补充清水,油脂就会从油杯进入第二级油水隔离器,在检定时油脂可能进入氧气压力表内。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的大气中有1/5是氧气,它对生物体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动物,都需要在细胞内利用氧气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所需的能量。也就是说,机体维持生命的基础之一就是不断向细胞供氧,停止摄入氧气标志着生命走向尽头。现在,我们都知道,氧气通过肺吸入后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到达  相似文献   

10.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能消除炎症、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使小儿肺炎症状明显改善,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旦发生火灾、中毒等灾害事故,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设法赶紧把危重伤员送进医院,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急救也是多么重要。人的心跳停止后,全身血液循环即停止,脑组织及许多主要器官因得不到新鲜氧气和血液供给而将发生细胞坏死。此时,必须在病人肺内有新鲜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因此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要做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原理:正常人吸入的空气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脏只吸收所吸入氧气的20%,其余80%的氧从肺脏呼出。因此,当正常人给病人吹气时,只要有较大的气量,则进入病人心跳肺…  相似文献   

12.
趣味人体     
人体24小时内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以烧沸30斤的冷水。一个健全的人,约有5公斤的血液,每3分钟周流全身,同时依靠从肺部吸入的氧气,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受试者在力竭运动后采用吸入氧气与自然休息2种方式所呈现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不同变化情况,发现受试者吸入70%浓度氧可以明显改善其力竭运动所致的血液流变性质异常状态,从而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能.  相似文献   

14.
人体组织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其中最重要之一就是氧的代谢,需要不断吸入适当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而氧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人体内氧的储存量很少,所以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人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氧气浓度变化对光干涉型和催化燃烧型瓦斯检定器检测示值的影响范围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制取氧气的实验完成后,要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将倒吸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但是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当试管受热不匀时,水也可能倒吸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也就是说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完成后都有可能发生倒吸现象,本文主要来探讨在实验过程中的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尚磊 《青年科学》2008,(4):19-19
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应当了解,任何生物都必须靠呼吸来维持生命。呼吸就是吸入空气以得到氧,然后呼出不同成分的气体。人类呼出的气体中无氧气,而是二氧化碳和水。那么昆虫是怎么呼吸的呢?  相似文献   

18.
刘建峰 《科技资讯》2014,(4):137-137,139
近几年,我国的煤矿常发生瓦斯气体爆炸事故,给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矿井内的通风措施主要是将地面的空气吸入到矿井内,这样增大了井下空气中的氧气,很大程度上稀释了矿井内的有害易燃气体,从而有效的保障了井下工人的安全采掘工作。文章主要结合煤矿井下的通风设计系统,以防治瓦斯气体危害与矿井通风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不用电的空调器日本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空调器,它不仅冷暖两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无需电源,既不污染空气,也不产生噪声。它是根据金属氢化物受热释放氢气,受冷吸入氧气的特性研制成功的。不用电的冰箱法国某公司研制成功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给健康、麻醉的豚鼠吸入纯氮气 (N2 )和纯氧气 (O2 )的方法 ,以兴奋或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 ,观察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吸入N2 引起TV、VLF、VLF/HF和LF/HF比值显著增加 ( p <0 0 5~ 0 0 0 1 ) .吸入纯氧后VLF和LF显著减少 ( p <0 0 5 ) .实验表明 :VLF随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不同活动状态而改变 ,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对VLF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