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KJ法和ANP法的人机交互界面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产品的用户界面属于实体用户界面,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但与图形界面相比,实体界面可用性设计的相关研究分析非常少。因此,针对机械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其可用性评估过程中,结合KJ法设计出了一种确定产品可用性指标的多指标定义模型,从而将现有的固定可用性定义转换为一种以"操作界面整体可用性"为总目标的多指标定义形式。然后将KJ法得到的机械产品人机交互界面多指标可用性定义模型中二级指标间有向网络结构作为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结构模型,采用定性转化为定量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相互影响的可用性指标权重,得到可用性评估体系。针对评估体系,继续采用问卷的形式,得到用户对机械产品人机交互界面的可用性评估分值。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用户访谈的方式将评估结果与实际的界面元素相落实。该可用性评估方法可以快速把握产品可用性现状及产品可用性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8):1762-1765
现有的产品功能可用性研究仅为提升具体功能的可用性,忽视了用户对产品功能可用性的偏好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产品功能可用性评价方法。在常用可用性分析方法基础上,对细分市场产品整体满意度和功能可用性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功能可用性评价矩阵分析产品功能改进方向。最后,通过手机实例进行了方法的演示,验证该方法是产品功能可用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人机交互产品可用性的问题上,针对可用性评估的多维属性特征,提出了基于度量属性权重的模糊度量算子,并以过程推导和证明的方式给出了对评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定理和公式,最后得到了代表整体满意度的效用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手机的交互界面在现代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研究人员对界面、使用者介面、人机交互、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目标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主要是研究界面交互设计的目标,对手机交互界面的可用性目标和用户体验目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了解手机交互界面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设计师在设计手机界面有帮助,能够真正实现交互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眼动跟踪技术的界面可用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因界面而造成的整体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以认知学为理论基础,提出将眼动跟踪技术运用于界面可用性检测.首先讨论了眼动跟踪设备的优势与技术原理,然后以德国汉堡城市轻轨U4线站台界面的交互设计为例,描述眼动跟踪实验的流程.最后从眼动路径、热度、信息量、任务用时和注视频率等方面对新旧界面进行实验,以定量实验方法评估新旧界面的优劣.实验结果分析比较表明:新界面的各项实验检测数据都明显优于旧界面,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和认知习惯;同时,眼动跟踪实验的可靠性高,数据结果比较精确,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并为后续航电系统界面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信息不明确、评价指标关系复杂的产品用户评论,难以对其可用性进行有效综合评价的问题,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度和AHP结合的评价模型,并应用到产品可用性研究.模型利用AHP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增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客观性,以此对产品的用户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从不同价位的手机产品所获取的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该模型所推导的满意度评价排名与实际产品销售排名基本一致.此外,实验也证明了灰色关联度分析能更清晰地区分产品间的满意度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在评价信息不完备情况下,该模型也能有效地综合评价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蔡伟 《科技资讯》2010,(22):242-242
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对产品的交互界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踵而至的是可用性研究方法又成为研究人员的一个新热点。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可用性研究方法——启发式评估法,并详细叙述了启发式评估的操作流程、可用性标准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贠啸赵锋 《科技信息》2014,(13):190+134
目的:以市场上现有智能电视产品为原型,设计出符合情感化设计理论的智能电视系统用户界面。方法:运用三层次理论方法。从只有可用性、实用性设计上升为满足用户情感诉求的设计,对电视系统界面进行用户界面交互和视觉的综合优化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为智能电视用户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3种在智能手机上实现6点盲文触感摸读的新方法.通过对手机振动触觉反馈以及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不同方向进行编码,共设计了左右滑动、向右滑动及向下滑动摸读3种方法.结合用户实验数据对3种方法的触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对12名用户的系统实验,对所提出的3种方法进行了可用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平均每字符的阅读速度分别为3.62,3.16,4.09 s;准确率分别为98.1%,98.1%,96.9%;其中向右滑动的摸读方式交互效率较高,用户满意度也最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互设计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忽视框架层设计的问题,将低保真原型方法引入课堂。通过教学实例,从制作材料、制作要点、测试方法等方面阐述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给教学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又剖析纸面原型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如何结合手机应用程序来实现低保真原型的数字化改良。教学实践表明,低保真原型是一种值得应用的交互设计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联合分析的特点,利用联合分析来确定手机新产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为手机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实证分析表明:通话时间、品牌、价格这3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较高,在手机新产品开发中,应更多地关注这几个因素,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发展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中国移动电话发展的现状,利用数学模型,对中国移动电话的市场发展进行预测,研究中国移动电话的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手机编程在手机增值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手机的大众化,如何更好地更多地提供附加服务,成为手机制造商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讨论了基于J2ME开发平台,利用MIDP2.0规范技术,进行手机编程的原理及方法,通过井字棋游戏展示了手机编程的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4.
手机游戏开发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面对手机游戏开发的性能问题,重点分析了基于J2ME手机游戏开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其性能。首先分析了手机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手机游戏的性能,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蓝牙技术以及嵌入式可移动电话的蓝牙系统,通过SCR(Cambridge Silicon Radio)公司的BlueCore02芯片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可以将蓝牙技术嵌入到绝大多数手机中.  相似文献   

16.
梁静 《科技信息》2010,(13):59-60
随着国内和国际移动通信市场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种类日益繁多,不同类型的面向移动终端的网络化游戏应运而生,不断地为移动增值业务注入新鲜血液。本文将论述如何开发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网络化游戏,开发平台选用BKEW,它是美国高通公司为手机的增值应用而开发推广的一套完整的开发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在BKEW平台下利用C/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最后通过本地下载或无线下载装到手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大容量SIM卡启动Windows Mobile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SD接口的大容量SIM卡来存储手机的Windows Mobile内核,并以此内核来启动和运行手机,防止用户随意刷机,确保了定制手机软件不能被用户随意修改,同时保证了定制手机功能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新媒介之一的手机作为研究对象,解读政策、技术、市场和文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的手机普及现象,指出:手机已不只停留于通讯工具的身份,而是化身消费者情感表达与个体展现的载体。消费者通过使用手机,实践着文化消费认同的过程。因此,在不断拓展的手机市场中,需要权衡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手机防伪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手机终端防伪验证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基于短信平台和手机数据库的防伪验证系统。系统通过手机预置短信和开机超时自动发送的方式,实现对已售手机信息的主动采集,并利用基于数据加密保护和数据库查询校验的信息双向核实机制进行防伪确认。与传统方法相比,系统大大提高了手机防伪的可靠性,便于对销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与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以苹果和华为手机产品说明文本为案例,对企业技术文档中身份建构的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在语体选择、语篇特征、断言类和宣告类言语、客户指称上具有一致性,均建构出了销售者和行业领军者的共性身份;在指令类言语和话语内容上存在差异,华为公司通过指令类言语凸显产品专家和操作指导者的特色身份,苹果公司则借助话语内容建构出环保主义者的个性身份。两者不同的身份建构都是为企业塑造形象、提升竞争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