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对此作出全面、正确的解释.采用工程软件FLAC-2D对北京地区桩-锚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锚杆层数、开挖深度等因素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的一些规律: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较大,并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大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不大.建筑物的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的变化率比较小,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形,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与有限差分理论,对哈尔滨地区桩-锚支护形式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深度、锚杆层数、建筑物距离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量化范围。结果表明,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量与沉降范围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建筑物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地表的沉降量,而且使基坑周围地表的最大沉降区向基坑方向移动;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0倍基坑设计开挖深度时,建筑物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较明显;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的影响范围基本在与基坑边缘相距1.5倍基坑设计开挖深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白海龙 《科技资讯》2023,(18):164-167
基坑开挖引起的沉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更是工程能否如期结束的关键因素,分析研究基坑竖井及基坑竖井开挖工程中的建筑物沉降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以沈阳地铁三好街站为例,利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沉降,得到基坑附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为今后的暗挖基坑施工提供规律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墙后土体变形特性,再结合建筑物变形响应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紧邻基坑建筑物沉降简化算法.重点研究了土体变形空间分布规律,发现可以采用高斯函数对墙后土体变形空间效应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基坑短边处变形空间效应不明显,长边上拐角处变形明显小于中部变形.坑后土体可划分为3个区域,不同区域空间效应分布不同,而且建筑物短边刚度对土体变形空间分布影响不大.建筑物沉降简化算法以监测数据统计规律为基础,结合变形空间分布规律可以预测邻近基坑建筑物沉降,通过经验系数γ可将土层性质、周边施工情况等纳入考量,使建筑物沉降预测更为准确.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预测、分析紧邻基坑施工的建筑物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基坑开挖引发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存在精度不足、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天鹰算法(IA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利用Tent混沌映射提高天鹰算法的种群多样性水平,再通过自适应权重强化算法的全阶段寻优能力;引入IAO算法优化LSSVM的正则化参数和核函数宽度,构建基于IAO-LSSVM的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并将该预测模型在深圳华强南某地铁基坑工程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沉降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收敛更快、跳出局部最优域的能力强;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沉降监测值吻合度较高,其误差在5 %左右,更适合预测城市中地铁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建筑物沉降。  相似文献   

6.
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考虑这种多因素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大型工程软件FLAC-2D对土钉墙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时,建筑物的绝对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接近线性增加,并受建筑物层数的影响较大;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量随建筑物距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建筑物的倾斜方向随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由背离基坑方向转变为朝向基坑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毕永涛 《科技资讯》2023,(18):156-159
洞桩法施工先期,首先通过竖井横通道开挖,然后在横通道中进行导洞开挖。然而竖井施工对临近建筑物沉降存在一定影响。基于此,该文以沈阳地铁3号线三好街站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建立,着重研究分析了建筑物四角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现象,得到基坑附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以期为同类基坑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坑开挖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建筑物的存在也会增加基坑施工的风险,开展基坑与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开挖对围护桩位移的影响,然后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与现场监测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围护桩刚度、建筑物层数及基坑与建筑物相对位置等参数下基坑与建筑物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围护桩结合锚索支护会显著减小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桩变形,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基础沉降和水平位移随围护桩刚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均在5%以内;建筑物层数每增加5层,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分别增加约8%和10%,靠近建筑物的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增加约5.5%;在建筑物与基坑的夹角在30°以上时,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基础变形均在2 mm以内,引起的围护桩水平位移均在0.8 mm以内。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基坑工程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的问题,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对桩-锚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研究了建筑物距基坑8.5、17.0、25.5和34.0 m时,锚杆层数、开挖深度等因素对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5H(H为基坑开挖深度)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锚杆层数的影响较大,并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大于1.5H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锚杆层数的影响不大;一般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呈现正-负-正的变化趋势,即出现了倾斜方向的变化;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方法无法考虑小净距隧道先、后洞相互影响的施工特点,根据隧道先、后洞不同步开挖对洞口段地表下沉规律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预测地表下沉的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并对隧道施工现场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数据进行分段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曲线拟合法能较好反映地表下沉随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向前掘进的变形规律并可预测最终下沉量,避免了多项式函数无法预测最终下沉量以及指数与对数函数拟合精度偏低等问题;隧道先、后洞由不同步施工开挖引起的地表下沉量沉降槽曲线并不对称,最大地表下沉量偏向后行洞。  相似文献   

11.
钢制储罐现场安装时,无论是正装法施工还是倒装法施工,焊接变形的控制是关键点。本文利用焊接变形的原理,并从焊接大工艺范畴,即切割下料、成型、焊接等工序较系统地论述控制储罐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一本正式出版物中对师专教材《初等几何研究》(朱德祥编)里若干习题解答的错误进行剖析,指出了错误的根源,给出正确的结论,提出了解该类问题的要领,掌握了这些要领,便可有效地防止发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合理设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划分的原则及其具体计算方法,为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的定量化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自然灾害呈快速上升之势。本文从自然灾害的危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波及面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学校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16.
重视编辑加工环节提高科技论文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科技期刊编辑实践,将编辑加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探讨在编辑加工环节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为提高论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在稿件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应善于提问,勤加核实,与作者加强沟通,并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17.
电阻是电学中很重要的物理量,而在电学实验中,对结果的影响,导线电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磁测量是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电流、电压、电阻、电感、及其它各种电磁量的测量。实验是修正错误的依据和发展起点。文中针对电学实验中导线连接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列举三个典型电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大学新生的教育功能的问题,包括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引导新生学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情商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EPSP合酶中某些与草苷膦抗性相关的位点,利用体外定向进化技术,对可变盐单胞菌HT7的EPSP合酶基因,荧光假单胞菌G2的EPSP合酶基因以及按植物偏爱密码子合成G2的EPSP合酶基因,进行DNA shuffling,通过EPSP合酶缺陷型菌株E.coil ER2799的功能互补筛选,获得了7个草苷膦抗性有较大变化的EPSP合酶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淡稳定中国东部油气产量,除使东部老油区、老层系稳产增产外,同时还要加强新区、新层系的研究,渤海湾盆地深层就是新层系勘探的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人们对油气藏或油气圈闭的认识主要是从中、浅层油气藏研究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勘探领域的拓展,深层已成为东部稳产的一个重要的勘探目标,深层油气藏或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中、浅层不完全一致,用中、浅层研究方法来指导深层勘探常常事愿违,影响深层开发进度。通过渤海湾盆地东濮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