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广东籍女作家,曾被人称为“新闺秀派”的代表作家,与“闺秀派”作家冰心、绿漪,“新女性派”作家沅君、丁玲齐名。钱杏邨在《现代中国女作家》一书中,认为谢冰心、庐隐、陈衡哲、袁昌英、冯沅君、凌叔华、绿漪、白薇、丁玲是中国影响较大的九个女作家,对她们分别作了专题评述。凌叔华原籍广东省番禺县,一九○四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书香之家。由于凌叔华的父亲在冰京做官,所以她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她幼年曾随母亲回番禺省亲,  相似文献   

2.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依据西方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进行细读与阐释,透过具体小说文本的空间环境描写,探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胡塞尔还原现象学的本质联系,从而对作家创作本旨作出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6.
问题小说、人生派与浪漫抒情派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朱晓江这是一批与时俱进的作家,“五四”的时代思潮将他们推到了文学的前沿阵地。潮涨潮落,当他们完成自己在文学史上该担的职责时,留下了一批数量颇为可观的作品,任后人评说。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尽管受着同...  相似文献   

7.
过去 ,人们习惯于把南社称做诗的文学社团 ,而不知道它还有丰富的小说内涵。南社的小说作家主要有五位代表。他们的小说成就代表了民国初年中国小说界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民国初期的小说 ,就是南社的小说。南社的小说作家 ,有的后来成为了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 ,这是很自然的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 ,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 ,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坏。他们在小说创作上 ,做过一些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写出了一些好作品。现在应当给他们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肯定他们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以心理分析小说而闻名。学术界都倾向于把他当作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本文认为施蛰存不是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应当定性为现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向借鉴、碰撞、融汇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12.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是文学的两翼,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凌叔华的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高门巨族的精魂",是五四新文学所营造的平民时代中独特的存在。凌叔华小说中的贵族气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和内容上具有雍容冲淡、温婉含蓄的古典美;主题上对被封建礼教压抑的传统女性的同情与启蒙,表现了一种精英意识以及现代女性表达自我的欲望;注重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描绘,表现婚姻内外女人的苦闷与无聊。凌叔华在创作中有对小说形式的探索,有对小说技巧的自觉运用。在现代语境中,其小说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古典美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鬼作家》是美国当代实验派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主人公佐克曼代表了追求自由创作但却受到传统道德束缚的犹太作家。在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佐克曼在本我、自我和超我间不断挣扎,最终发现小说人物各自不同的畸形人格,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人格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5.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小说、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论析穆时英小说在叙述视角、叙述时空、叙述结构上的创新,探讨他在小说叙述模式的发展与都市文学的开拓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重要作家,却与以诗歌见长的“新月派”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新月派”对他步入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大量发表于“新月派”创办的杂志上;另一方面,他又对所谓的“新月派绅士”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他的都市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  相似文献   

17.
作家借用通常情况下应该嫉妒的人的目光,心平气和的观察生活、描绘事物,从而体现新小说派所谓“客观的真实”。“嫉妒”是当代西方世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畸形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凌叔华的《花之寺》人物关系纠葛为基础,勾勒出她人物关系的叙事模式:虚构的三角关系和圆形关系,并对其人物关系叙事模式的定型化探讨了内在的原因:女性作家的心理机制和凌叔华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9.
京派小说的性爱写作在性爱叙事的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京派作家倾向于传统婚恋观念的批判而对新的伦理观念的建构不足。尊重女性生命主体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内在的价值追求。因此。剥夺女性生命主体性的父权家长主宰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就成为他们主要的批判对象。京派最有价值的性爱叙述是中国社会在新旧交替的背景之下,性伦理渐变的状况及其尴尬的处境。在京派作家中最具有地域特征的性爱叙事集中在沈从文、师陀和凌叔华的笔下。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派作家纳博科夫塑造了后现代小说人物怪异难测的性格,刻画了这些人物特有的非常规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性格呈现为双重性甚至多层性,从而导致了文本意义上的人物身份及性格的分裂和不统一;消解了文本叙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拓展了小说虚构的广度和深度,挑战了小说的虚构极限;发展和丰富了小说世界的人物刻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