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清照以“别是一家”论词,她的词也的确开创了“别是一家”的新局面。女性的特质让她对色彩尤为敏感,红梅、黄菊、红荷是词人最常用的色彩意象,词人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创造了婉丽、清秀、脱俗、自然的词境,这是词人对美永恒的追求、对生命力永恒的追求,生命的内在张力和扩力是李词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技巧营造出的感伤词境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分别从政治际遇、爱情与理想几方面对其感伤词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玲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1):50-54
张先作词注重意境的创造,一方面与晏欧等人交游往来,共创深婉凝聚的小令,另一方面从自己的生活空间环境出发抒唐五代词人所未发之情,与柳永共拓词境,创写慢词,白描铺叙,既不同于花间晏欧之“艳”气,又异于柳词之“俗”气,因此形成清丽婉约的词风,精美工巧,炼字炼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清新绝俗的意韵和华丽精美的语言正是张先词的艺术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美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心,似水柔情的审美宣泄;二是词境,托迹闺房的意象体系;三是词格,俗、丽、清、雅的多彩画卷。  相似文献   

6.
秦观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技资讯》2008,(31):236-236
宋代词人秦观的词被推为“婉约之正宗”。在其作《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8 3首词中,写恋情的就有5 4首之多。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观恋情词中描写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塑造与描摹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代表了词人作品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宋代歌妓词是中国古代“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妓词的情感内涵主要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家主的感激和对被愚弄的绝望等。宋代歌妓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真切动人。这些歌妓词人以她们独有的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与那些男性词人一起共同构成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宋词世界,对宋词的全面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宋婉约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点。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物象,并在借词的“宛转回互”的特点,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与家国的沦亡中,形成了其意境不开阔,但意韵悠远的“瘦”境词。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10.
比较和分析两宋时期楼意象词的两类词人及作品,认为“闺音原唱”(作者为女词人自身)楼意象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而深刻:闺中思妇的孤寂、愁苦、怨艾、无奈,亡国宫女及被掠民女的思君爱国、慷慨贞烈,底层歌妓的爱情追求、辛酸绝望;而“男子作闺音”楼意象词内容单一,情感看似浓烈实则肤浅:楼中女子的浓情蜜意;独守闺房的思妇情怀;盼望与失望的情感交织。  相似文献   

11.
舒婷的爱情诗是中国爱情诗史上不可或缺的力作。她笔下的爱情极为鲜明地表现为一种东方式的爱情,她的诗歌是对于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在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思考方式和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的同时,她以大胆而新颖的诗歌意象创作现实对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爱情理想的反叛,用崭新的爱情观念和顽强的人格力量重塑了中国现代女性的独立形象。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生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体验。而"花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花"美丽的表象经过诗人词客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纷纷借"花"抒发情志,寄寓对生命的深切体悟。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花"的描写,体现了中国人心灵深处人与自然交感互融的宇宙观和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审美化的人生态度。本文拟从古典诗词中的"花意象"探查中国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诗歌以其深远的意境、严谨的韵律和独特的形式卓然独立于世界诗坛,要想把这一艺术奇葩翻译成与汉语差异很大的英语文字绝非易事.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浅评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论.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而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中英爱情诗中,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诸多相同点,如: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来抒发感情等等;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民族个性差异等等使得中英诗歌在表述爱情时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穆旦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文通过对穆旦《诗八首》的分析,说明它所包含的异质情感和理性审视对中国现代 爱情诗传统的终结意义。同时说明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营养滋润下,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唐诗题材自动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文本分类技术引入唐诗研究。首先将唐诗按照题材分为爱情婚姻、边塞战争、交游送别、羁旅思乡、山水田园、咏史怀古和其他7类, 并据此提出唐诗题材自动分类模型。所选500首诗歌样本以《唐诗三百首》为基础, 并有所补充。采用向量空间模型(VSM)将唐诗文本转换为向量, 通过卡方检验进行词语特征选择, 最后基于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构造文本分类器, 取得较好的题材分类效果。此外, 还验证了作者关于题目、体制、作者等变量对题材分类产生影响的假设, 为相关诗歌本体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美国现代主义诗人伊.伊.卡明斯诗歌语篇中语义、词汇、语法、书写等语言变异技巧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卡明斯诗歌的语言特征、创作风格及文学意义。卡明斯既继承了传统诗歌的表达理念,又打破了传统中那些陈腐和平庸的清规戒律和表达模式。他创造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魔幻式的语言变异的技巧,展露了诗歌语言的独一无二的实验和革新。  相似文献   

19.
舒婷是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从小就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天地里吮吸甘露,使得其诗篇天生就有着独特的诗韵。情韵相生的诗韵之美,正是舒婷诗歌诗韵的独特之处。笔者从由韵表情、因情定韵两方面来解读舒婷诗韵,希望这些认识能为当代热爱诗歌创作的新秀们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爱情诗歌都歌颂了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纯洁和崇高的爱情,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中西爱情诗也各有特色。从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及诗风和手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爱情诗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诗委婉、微妙、简隽;西诗直率、深刻、铺陈。两方各有千秋,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