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Romer的R&D模型框架,对R&D部门的最优投资配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理论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结构参数下,当给定目标为人均产出增长率最大时,存在唯一的最优投资路径;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R&D部门最优的投资配置系数可以趋于稳定,而且存在单位资本技术含量的某一阈值,使得最优配置系数在向稳定态发展时有不同的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R&D部门的最优投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Romer的R&D模型框架,对R&D部门的最优投资配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理论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结构参数下,当给定目标为人均产出增长率最大时,存在唯珠最优投资路径;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R&D部门最优的投资配置系数可以趋于稳定,而且存在单位资本技术焦点量的某一阈值,使得最优配置系数在向稳定态发展时有不同的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上证180"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对基于随机规划方法的多阶段动态资产配置模型的投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情景元素生成模型对动态资产配置模型的投资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决策周期和资产配置频率等其他因素,只有在选择了适当的情景元素生成模型后,才能对投资绩效产生有利的影响,而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市场特征决定了采用反转策略的情景元素生成模型能产生较好的投资绩效;其次,动态资产配置模型一般在中长期投资中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收益;同时,最优的资产配置周期依赖于决策周期的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4.
白晓明  丛林 《海峡科学》2011,(11):49-51
农业科研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决定了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有效产出,是整个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核心子系统。该文从宏观的政府和社会层面,研究了农业科研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及影响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宏观农业科研人力资源配置模型,对农业科研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向量自回归模型刻画资产收益率同状态变量的动态过程,在这一框架下得到了长期最优资产组合同状态变量之间的线性近似关系,从而在变动的投资机会集下获得了最优的长期资产配置.并且以中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数据为样本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经验研究,计算出了在股票指数、国债以及现金上的最优配置比例均值,并分析了长期资产配置的特征,指出基于中国市场的长期资产配置应以国债等债券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从系统性风险角度分析基金资产配置策略,首先利用ARMA模型预测股票价格,并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确立最优的股票投资组合策略。其次综合考虑每家公司配置资产时的收益和风险,构建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和投资效用-VaR平衡模型,给出最优投资组合策略下的投资效用以及风险价值。最后建立了基于聚类分析的相似性度量模型分析其公司间资产配置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VaR控制下的动态优化投资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的动态优化投资组合模型是在VaR的约束下,调整投资组合的配置,使期望收益达到最大.基于投资组合中每一种资产的收益率序列,模型在不断变化的数据窗口下,首先估计模型参数,然后求解优化模型,得到每日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在VAR约束下的最优配置和借贷比率.这种方法对构筑新的风险资产投资组合的决策,以及对已有投资组合中资产配置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中国A股市场的4只股票,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下,确定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以及借贷比率,并且讨论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投资理论,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分析引入了生存概率背景风险后的居民最优风险资产配置情况,建立最优消费效用投资组合模型,并使用Carroll提出的数值解法进行模型求解。模型得出了在不同财富水平下、不同劳动收入增长率以及遗赠影响下居民随着年龄增长其最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现状进行研究,构建CRRA效用模型来分析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最优资产配置,并运用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VAR分别从风险框架与内外部风险层次深入分析其投资风险,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最优资产配置形式为效用增量最大化,我国主权财富基金资产风险管理模式为四维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外部风险度量与管理,最后建议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应施行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提高其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农业生产函数等方法和模型对江苏省农业科研投资的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农业科研投资的收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政府应该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