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实验——美国科学家麦开将一群刚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区别对待:第一组老鼠享受“最惠国待遇”,每天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而第二组老鼠则遭受“歧视待遇”,每天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故意饿其腹。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的老鼠难逾千日,没到中年就“英年早逝”;而第二组经常饿着肚皮的老鼠则寿命翻番,而且长年皮毛光滑,皮肤紧绷,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力乃至性能力均比饱食终日的老鼠要胜出一筹。在麦开的实验之后,好多科学家用同样的方式对兔、猴等其他动物及细菌和鱼…  相似文献   

2.
老鼠的梦     
美国科学家马休·威尔逊最近宣称,他已弄清楚他实验室里的老鼠在梦中想些什么。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微电极置入实验鼠脑的海马区(海马区是专门负责记忆和学习的脑区),然后训练这些老鼠到绕环形跑道奔跑,在奔跑中对它们的大脑神经元放电进行监测。同样,在晚上老鼠入睡以后也对其进行监测。 实验结果发现,尽管老鼠入睡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与老鼠奔跑时的放电模式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前者显然是基于后者的。也即是说,老鼠的夜梦内容是基于其日间生活中所经历的平凡小事。威尔逊的实验甚至可以测出在梦里老鼠跑到什么地方了。 人做梦时梦…  相似文献   

3.
猫和狗是人们最喜欢养的两种宠物,那么它们的潜能和认知能力到底谁更强呢?最近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一组饶有趣味的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杰斐逊州境内.有一座大型生物工厂,如今成为积极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圣地。据报道,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从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生物机制,并相信运用这一机制能延长人的寿命。一、吃不饱的老鼠活得长杰斐逊州的这家生物工厂,有21000多只老鼠为设在这里的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的400余名科学家提供实验服务。该中心隶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负责研制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化合物的毒性。1年前,该中心以高级科学家罗恩·哈特为首的科研人员在老鼠身上取得了一项极不寻常的发现。哈特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得过许多奖,在癌症的 DNA 修复研究领域中成绩斐然。在科学界,他的话大有一言九鼎之势。哈特研究小组发现,自由进食的老鼠患肝肿瘤的可能性要比限制进食的老鼠高4倍。他们还发现,一只老鼠体重与其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的精确对应关系。他们已经能够把老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办法是把喂养饲料削减70%。二、格林希尔的食谱实验表明,鼠类节食能长寿,但这不是哈特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人类如何延年益  相似文献   

5.
老鼠在干啥     
正右图中的这只老鼠正在非洲某国嗅闻地雷。科学家训练了27只这样的老鼠,让它们帮助清除内战留下的大量地雷。非洲巨囊鼠的体重为1.5千克,不足以引爆地雷,但它们却能轻松嗅探地雷。它们能探查微量梯恩梯,哪怕这些梯恩梯埋在地面下20厘米。训练一只这样的老鼠要花8000美元和9个月时间,但却很值得。每只老鼠每天能嗅探400平方米,是工程师采用探雷器探雷效率的15倍。一旦老鼠探测到少量梯恩梯,它就会把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12):4-4
在全球最偏远的一个岛屿上,老鼠竟然已经学会“蛇吞象”的技巧——它们开始袭击比自己体 形大200倍的雏鸟。科学家们目前正迫不及待地想把可恶的老鼠从这个岛上清除掉,从而为岛上面 临灭顶之灾的信天翁找到一条生路。 这个岛就是位于非洲和南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中的戈夫岛。一对科学家夫妇在发现该岛上的崔斯 坦信天翁雏鸟的夭折率竟然达到80%之后首次注意到了上述威胁。他们立刻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2,(3):5-5
科学家最近创生了一对有六个“父母”的双胞胎嵌合体雄性猕猴。嵌合体指由来自于两个或更多不同基因来源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科学家抽取六个猕猴胚胎的细胞,在实验室中把它们合并成一个胚胎,植人代孕母猴体内,最终得到的这对双胞胎具有每个父母的DNA。此前科学家已经采用同样的方法创生了许多老鼠、兔子及农场动物,但创生猴子还是第一例。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通过对老鼠进行的实验发现,源于工厂或公路上的烟尘可以让老鼠基因受到破坏并遗传给后代。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因污染受到破坏的DNA是否有损健康,但随着科学家对与哮喘、心脏病及其他健  相似文献   

9.
在南美洲大陆,生活着众多的啮齿动物,它们的个体大小差异相当大。其中一种巨型老鼠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体重最大的可超过80公斤,个体比人还要大,脚印与鹿或者羚羊脚印一般大,它们看上去不像是老鼠,更像是草场上大的哺乳动物。这些已是令人称奇的了,但令人感到更神奇的是它们与现在生活在非洲大陆的老鼠有血缘关系,来自同一个祖先。通过对老鼠的化石分析,科学家推测这些老鼠是在3600万-4000万年之间来到南美洲大陆。众所周知,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大约是在1亿年前开始分开的,虽说两大陆之间的距离现在每年仍以人指甲…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2,(8):6-6
蚊子为什么能在瓢泼大雨中飞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一只装有筛网以阻止蚊子逃逸、但允许水滴进入的笼子,将蚊子放入笼子里,然后用水流模拟雨水,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们通过将动物们缝合在一起的实验,发现年轻动物的血液可以更新衰老的组织以使年老动物获得重生。目前,他们正在测试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应用于人类。两只小鼠并肩相偎,一起啃食喂给它们的食物。当其中一只转向左侧,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食物并非它们分享的全部:原来它们的前后腿都被绑在了一起,身体上有一排整齐的缝合线,将它们的皮肤连在一起。然而,就在皮肤下面,两只小老鼠还有另一层更深入的连接:它们的血液彼此相通,通向彼此的心脏。  相似文献   

12.
美国费城福克斯蔡癌症中心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实验室里培养生长多年的老鼠的癌细胞,在插进正常的鼠胚胎之中,发育成长后,就会在幼鼠中长出正常的组织。实验时,癌症中心研究所的明茨博士及其小组把老鼠的早期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生长到多细胞阶段后,把一种叫做畸态瘤的癌细胞插进生长细胞中的空隙中去——癌细胞不和正常细胞融合,而只是和正常细胞一起生长。然后把插进癌细胞的胚胎移植到母鼠的子宫里,胚胎发育成长后产下来的幼鼠中,癌细胞成了正常生长的细胞。鼠身上的癌细胞可以一代复一代地传下去,但它们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德国科学家利用对老鼠胚胎干细胞进行特定基因操作再植入老鼠体内的方法,使患糖尿病老鼠的健康状况取得明显好转。科学家希望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治疗人类的糖尿病。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加特尔斯雷本市的基因移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他们的科学家在动物试验中首先对老鼠胚胎干细胞中一种名为“PAX4”的“开关基因”进行特定处理,使之可以持续稳定地发挥“开关”作用,承担起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任务。随后,科学家们再将这一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糖尿病鼠体内,结果发现其病情有明显好转。科学家介绍说,“PAX4”基因是早先由…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发现,雌章鱼在孵出小章鱼以后,便不肯进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经生理解剖发现,雌章鱼的双眼窝后面有一对腺体,只要割掉它,雌章鱼即可恢复进食,继续生存一年左右的时间。科学家把这种促使“自我灭亡”的腺体叫做死亡腺。尔后,美国哈佛大学登克拉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脑下垂体会定期分泌一种类似死亡腺分泌的激素,简称DECO,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使动物体走向衰亡。有的科学家把老鼠的脑下垂体切除,使DECO的分泌断绝,同时又把甲状腺素注射到老鼠体内,结果发现这只衰老的老  相似文献   

15.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在人类第4对染色 体上新鉴别出了一个与感觉甜味有关的基 因。这一发现表明,喜欢吃甜食可能不是一个后 天的嗜好,而是先天的遗传。 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实验鼠体内某特定基因可能控制着甜味受体的产生。这一基因发生某种变异的实验鼠对甜水的兴趣比普通实验鼠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基因变异削弱了甜味受体的功能。一组美国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同样的研究结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两个研究小组各自使用两组实验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一组普通老鼠喜欢饮甜水;另一组实验鼠由于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正在逐渐探索癫痫的遗传奥秘,这是一种在人类中最常见的突然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这种复杂的神经失调症有几种临床表现,其病症被称为发作。波士顿的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发现,老鼠癫痫与三条染色体上的特殊区段有关。这些区段存在着三个基因,它们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原发性癫痫的发作起控制作用。波士顿科学院的托马斯N.西弗德和他的同事们称,这类癫痫也存在人类中,包括癫痫大发作和子痫等。通过正常老鼠与患有癫痫的老鼠进行正反交配,科学家们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癫痫发作频度。结果表明,老鼠的2、4和9号染色体上分别带有癫痫基因。西弗德说,9号染色体上存在着控制癫痫的主基因,其它两条染色体上存在着控制这种严重神经失调  相似文献   

18.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黑夜里的"瞎猫".  相似文献   

19.
老鼠通常一闻到猫尿味就会躲得远远的,但是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感染了弓形虫(一种寄生虫)的老鼠却变得喜欢猫尿味了。更惊人的是,这恐怕正是弓形虫的一种巧妙计谋:弓形虫只有在猫的内脏中才能繁殖,所以通过帮助猫吃老鼠(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自然会把这种寄生虫传给猫),  相似文献   

20.
正新的研究认为,绿色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具有平衡免疫系统活动的作用,可用于阻止由过敏引起的哮喘发作。膳食纤维指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瑞士研究人员将两组老鼠作为实验对象,一组提供低纤维饮食,另一组提供高纤维的绿色蔬菜。两周之后,研究人员将两组老鼠分别放入充满尘螨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