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利用浅层地温能为室内活动场所提供冷热源的清洁节能新型中央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利用水冷或者风冷螺杆机搭配锅炉的方式相比较,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本文通过一个成都地区实例项目分析比较,以证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节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运行费用上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优势明显。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将在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乐 《科技资讯》2011,(27):77-77
创建和谐绿色住宅环境是我国当前建筑节能减排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地源热泵系统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我国传统的供暖空调方式存在的问题,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政策,地源热泵在我国住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发达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冬冷夏热地区既要采暖又要空调,所以供热空调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董德云 《科技资讯》2011,(27):148-14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加快,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于政策的大力扶植。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兴起的新能源开发技术,其具有节能高效、清洁、可再生等特性,其在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筑行业(大型民用住宅、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及及制药企业的洁净厂房)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推广效应,而且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具有着极为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在我国,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枯竭已经成为全民共同携手改善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国家政府对于节能减排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本文依始从地源热泵技术优势的对比分析,从而介绍了节能环保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数据表的对比中证实了地源热泵技术明显的环保、节能性。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厦门是一个资源缺乏型城市,能源、水和土地等资源十分稀缺,99%以的能源需从外地调入。而且随着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约束瓶颈进一步凸显,极大制约了厦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加快推进厦门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文 《科技资讯》2010,(8):75-75,77
地源热泵技术凭借节能环保的功能造福于民,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良好的地源热泵载体,为发展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根据地源热泵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中应用存在的成本高和市场规模小的问题,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验,探讨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6.
孙培琴 《甘肃科技》2011,27(20):144-145
主要论述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及其优缺点,以及地源热泵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了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的因素,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大力推广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源热泵系统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地源热泵系统的种类及供热(冷)原理,从两种"源"的热效率和传热过程比较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并对地源热泵的节能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比较,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性能良好、经济可行且无污染的热泵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0%-23%,建筑节能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设备的运行能耗占主要部分,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地源热泵是一种向大地吸取热量或冷量的空调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运行效率高、能耗和费用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美国,地源热泵是一项政府极力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已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纳入两国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位于江苏花桥国际商务城的中国国际采购中心是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中心将地源热泵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展览场馆建设,率先建设成生态节能型场馆。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减排的作用会愈发地突出和重要,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管理实践中扎实地做好工作,节能减排水平才能得到稳步提升,节能减排才能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抓手,从而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高谦 《科技信息》2013,(26):417-417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关乎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并且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但是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已经严重超标,给我国环境造成严重的承载压力。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着手解决能源和污染问题,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本文就针对火力发电厂中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一番探析,希望可以产生一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旭 《科技促进发展》2010,(6):55-55,60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服务区品牌化的经营模式、高速公路服务区概念与特点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同服务设施的经营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徐 《科技信息》2012,(7):100-100
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能源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节能减排,维护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可以说做好能源计量工作是国家节能减排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万雪亮 《科技资讯》2013,(22):243-243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节能减排概念的由来、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远广  袁广银 《甘肃科技》2012,28(18):122-125
针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措施和方法,从服务区建筑的规划选址、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节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愿景、促进公路交通系统与新能源的融合,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研究对象,考虑服务区内电、冷、热、气共4种负荷需求,构建了包含风光发电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和电转气设备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能源系统。在此基础上,以风电、光伏出力日前预测和多能负荷日前消耗为输入,各能源设备出力及购能分配为输出,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能量平衡、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等约束,建立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能源系统调度问题,设计了遗传-序列二次规划融合优化算法,并以某服务区夏季典型日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调度系统能够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出力,协调外部购电、购气的比例,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所提融合算法的调度结果与传统遗传算法、传统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相比,在成本上分别降低了11.52%、0.70%,求解耗时仅为传统遗传算法的6.7%,独立性相比传统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4,(13):64-66,68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表地热能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而且环境效益显著。该文对天津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地源热泵能源远程监控工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同类工程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艳  孙薇  凌宇  唐成 《科技信息》2013,(12):18-18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低碳型的服务区环境设计内容,从布局、功能、技术、景观四个方面展开介绍,提出发展绿色交通建筑,建设低碳型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安徽科技》2013,(10):50-51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煤炭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根据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16%。这些为煤炭行业提出了节能的约束性指标。因此,煤炭行业的节能工作势在必行,对煤炭企业节能技术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浪费问题却日趋严峻,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日趋尖锐的矛盾,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力能源方面,电力资源的节约是当今尤为突出的工作,下面简要分析了无功就地补偿节电技术在节约电力资源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源热泵技术原理及优点的阐述,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并对兰州新区地质条件、经济建设规划进行说明,介绍实施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投资运行收益比较,达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提出兰州新区实施地源热泵项目的可行性及其具有的重大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