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阐述了节能建筑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通过实例,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分析计算节能建筑的造价,对节能与非节能住宅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采用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的方法将工程的建安造价与能源使用维护造价合二为一来考核工程的总造价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富海 《科技信息》2009,(32):I0356-I0356
一个用来指示建筑物节能情况的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即将在住宅和公共建筑中推广。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及《关于加快推动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并在全国率先强制性要求新建住宅建筑要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针对吉林省的特点,对标准中住宅的部分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分析各星级完成的难易项,指出了绿色住宅的设计是全寿命周期整体性的设计,应采用统筹设计的综合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节能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节能措施,指出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建筑节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运行维护阶段的节能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住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的推动下,工业化建造成为建筑企业竞相争夺的高地.轻钢龙骨体系工业化住宅是目前建筑领域最接近制造业产品生产方式的建筑,并且其建造管理也最有可能应用制造业先进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以此为背景,分析了信息化时代下工业化住宅建造全过程的主要活动及信息;以轻钢龙骨体系工业化住宅为例,利用Revit软件族的概念提出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创建包含工业化住宅建造全过程信息的轻钢龙骨式复合墙的信息模型;对部品编码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筑材料正向着追求功能多样性、全寿命周期经济性以及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等方向发展。“绿色住宅”不仅仅是指绿地率,更应遵循“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建材的选用是绿色建筑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绿色住宅已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居住概念。  相似文献   

9.
北方城镇老旧住宅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推动绿色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以包头市为例,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考虑老旧住宅高能耗影响因素前提下,对2016~2030年居住建筑能源消耗进行预测研究,并通过情景分析来模拟不同强度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为老旧住宅节能改造政策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碳减排、教育投入的增加、使用能效等级更低的家用电器、按照新版建筑规范改变传热系数等参数、居住者用能行为的改善,使用设备频率低、时间短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老旧住宅的能耗。因此,政府应加大一定财政投入,提高科研能力和居住者节能意识,改善老旧住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此外,各家电企业应更积极推出高效节能的家用设备。  相似文献   

10.
郝世佳  徐静 《科技信息》2011,(18):26-27
本文结合中国温室气体减排严峻形势,基于降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从全寿命周期理论角度,分析了住宅建筑在策划设计、施工、使用、拆除四个阶段中低碳化的途径和方法,认为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使用低碳建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再利用等措施是住宅低碳化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王丽萍 《山西科技》2003,(6):23-24,39
文章对目前工业化住宅的全寿命成本及功能与传统住宅建设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工业化住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北方城镇老旧住宅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推动绿色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以包头市为例,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考虑老旧住宅高能耗影响因素前提下,对2016~2030年居住建筑能源消耗进行预测研究,并通过情景分析来模拟不同强度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为制订老旧住宅节能改造政策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碳减排、教育投入的增加,能效等级较低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按照新版建筑规范改变传热系数等参数、改善用能行为,降低设备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老旧住宅的能耗。因此,政府应加大一定财政投入,提高科研能力和居住者节能意识,改善老旧住宅结构的传热系数。此外,各家电企业应更积极推出高效节能的家用设备。  相似文献   

13.
李海珠 《科技资讯》2009,(21):150-150
简要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的概念,及其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任务。详细论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建筑类型中大量建设的居住建筑是建筑能耗的主体,为建设和谐社会,研究、建设节能住宅迫在眉睫。节能住宅是复杂的涉及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节能住宅的概念存在着差异,节能的理念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5.
刘艺 《科技信息》2012,(13):54-54
对于住宅,从可持续性方面来讲就是在住宅的全寿命期间,节约能源,有效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追求最小的生态冲突和最佳的资源利用,满足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目标,形成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武器装备采办全寿命周期的概念,给出了武器装备采办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的原则和程序;探讨了采办风险识别的方法,提出了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风险识别方法的组合选择方案;在寿命周期各阶段识别方法的选择方案基础上,分析了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为武器装备采办全寿命周期风险的系统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寿命周期方法对高校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分析,建立了节能评价模型,依据全寿命周期高校建筑节能划分阶段,设计了阶段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高校建筑节能建议,以期对高校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及绿色建筑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考察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改变人们用传统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对绿色建筑"高成本"的片面认识,使开发和保护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过去的住宅建筑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国家政府对建筑产业提出的经济、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等要求,建筑工业化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装配式住宅建筑属于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借助于劳动力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以及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其开始成为住宅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首选。本文从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出发,探讨了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住区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中国城市住区全寿命周期CO2排放情况,综合考虑住区住宅建筑排放量和绿地吸收量,提出计算方法,并以北京为例选择典型多层住区单元地块进行计算,讨论减排方法和减排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在现行规范、现有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下,案例住区建筑CO2排放量中约3%可由住区绿地吸收。通过推行节能措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实现减排约50%。而实现住区零排放,则需要从城市整体角度大量依靠郊区森林碳汇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