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镍—钨合金镀层的结构,及非晶态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随着镀层中钨含量的增加,引起镀层晶格畸变增大,是导致形成非晶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非晶态Ni—W—P合金及其相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非晶态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是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状或胞状突起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镀层结构由非晶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晶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50~380℃.  相似文献   

3.
祝凤莲  李梁 《科技信息》2012,(4):155-156
本文采用活性金属接触诱发化学镀方法,在H59-1黄铜表面镀上含磷12.21%的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研究不同的时效工艺对镀层微观结构、表面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处理使镀层由非晶态结构向Ni-Ni3P晶态结构转变,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6.
电镀镍硼合金镀层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电镀法制取镍硼合金研究的基础上,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镍硼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研究了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电镀镍硼合金镀层在镀态下硼含量较低时为过饱和固溶体,随着硼含量的增加,由晶态向非晶态过渡,在350℃左右析出硼化物相。镀层有很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镀态硬度可达700-800HV,经过热处理后可超过1300HV,此外,镀层有一定的耐酸性能和很强的耐碱液腐蚀的性能。这种合金作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腐蚀失重法对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含量的逐渐增多,镀层结构由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非晶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明显好于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Ni-P(非晶态)和Ni-Cu-P(晶态)涂层所做的冲击磨损实验,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探讨了电刷镀涂层在冲击状态下的行为,认为涂层表层硬化是其主要冲击特性之一,Re对Ni-Cu-P晶态刷镀层加工硬化现象有一定的影响,而对Ni-P的晶态刷镀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镀方法在N80钢表面制备Ni-W合金镀层;经500℃热处理后镀层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通过SEM,EDS和XRD等分析Ni-W镀层组织结构、元素能谱和物相组成,研究Ni-W镀层滑动磨损特性,测试其摩擦因数,用SEM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形貌,对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晶态Ni-W镀层为Ni基固溶体,表面显微硬度为1 100,粗糙度为454.41 nm,摩擦因数为0.52左右;Ni-W镀层具有较强的抗磨能力,磨损表面主要呈现轻微擦伤现象,镀层剥落而造成磨粒磨损,磨损率剧增。  相似文献   

10.
对碱性条件下电沉积Ni-W-P的镀液组成及工艺进行了优选,对镀层性能结果进行了研究。经X射线衍射表明:Ni-W-P在镀态下和300℃以下热处理时,镀层为非晶态的,而在350℃以上热处理镀层转变为晶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晶态Ni-P合金刷镀液中添加稀土后,镀层组织结构上的变化,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衍射分析表明: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可显著提高镀层中的非晶态组织比例,其变化规律与相应的镀层耐蚀性能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讨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化学镀Fe-Mo-B和Fe-W-B合金镀层的耐腐蚀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镀层的耐蚀能力很强,腐蚀率很低。非晶态Fe-Mo-B合金的耐蚀能力优于晶态Fe-W-B合金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沉积方法得到非晶态镍-钴-磷镀层,并研究了非晶Ni_(51.2)Co_(39.7)P_(9.1)和Ni_(72) Co_(17.8)P_(10.2)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两种镀层不仅结晶相存在差异,而且具有不同的晶化机制;用作表面硬化的功能性镀层,非晶镍-钴-磷镀层与非晶镍-磷镀层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红硬性(热稳定硬度)。  相似文献   

14.
非晶态镍磷和镍钨磷双层复合镀膜的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比研究了镍磷镀膜,镍钨磷镀膜以及镍磷和镍钨磷双层复合镀膜的耐蚀性能,分别进行了各镀膜的盐雾腐蚀试验和各镀膜的阳极化曲线的测定,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以上三种镀膜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非晶态镍磷及镍钨磷双层复合镀膜的耐蚀性能优于其他两种镀膜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钨对Ni-W-P合金镀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化学沉积Ni-W-P合金镀层的结构、热稳定性、硬度、耐蚀性和抗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W-P合金镀层的结晶状态主要由磷含量决定,但钨却使镀层形成非晶态结构所需的磷含量降低,同时钨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合金镀层的热稳定性、硬度、耐蚀性和抗冲刷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钨振子、PVC表面沉积镍基合金。为获得钨振子与镀层同较强的结合力,通过采用不同预处理、热处理方法来完成。实验表明,用以双氧水为主的混合液预处理,Ni-P合金镀层结合力最佳;在保护性气氛中热处理,可大大增强镀层与基体结合力。PVC表面用氯化钯活化可得到导电性良好的镍基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Mo-Co合金镀层,考察了电镀条件对Ni-Mo-Co合金镀层的组成、表观形貌及析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镀液中钴盐浓度提高,镀层中的Mo含量逐渐降低,Co含量逐渐升高.钴盐质量浓度达到81 g/L时,镀层中各元素含量趋于稳定,该条件下所得Ni-Mo-Co合金镀层均匀致密且析氢性能最佳;Mo质量分数在40%左右时,Co含量越高,镀层的非晶态程度越高,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80℃,η200=56 m V).经长时间电解后,镀层表面结构存在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选择适当电镀液的基础上,改变镀液的PH值、温度、阴极电流密度等不同条件获得Ni—P非晶态镀层,并测定镀层中含磷量、阴极电流效率以及分析镀层结构确定获得Ni—P非晶态镀层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等离子光谱分析(ICP—AES)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83%、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中对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工艺条件、添加剂HAT和光亮剂HAB1、HAB2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RE-Ni-Mo-P-WC合金的结构和性能。发现加入稀土元素能使镀层表面的晶粒急剧细化,分散性大大加强,镀层结构由非晶态转化为晶态结构,镀层的耐蚀性略有下降,硬度随WC浓度增加而增加。钼酸钠浓度为0.05g/L并经过200℃热处理后,显微硬度增大。氧化膜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但在600℃以下氧化温度对镀层增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