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食蟹猴离乳阶段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是实验食蟹猴质量控制和系谱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食蟹猴离乳期间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个体标记、检验检疫、疫苗免疫接种及动物福利保障等多个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科学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食蟹猴离乳阶段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偏好性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脑功能不对称性对行为的影响,而吸乳以及携抱偏好,同时也是母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海南猕猴利手,母猴携抱偏好、婴猴吸乳偏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63只个体利手,28对母婴中母猴携抱偏好,以及35对母婴的婴猴吸乳偏好.结果发现,虽然个体层面上,证实了利手、吸乳和携抱偏好的存在,但是群体水平上没有显示出统一的偏好方向.成年雄性偏向左利手,成年雌性偏向右利手.初产母猴可能存在左侧携抱的偏好.母猴的携抱偏好与婴猴的吸乳偏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清洁级SD大鼠进行剖腹取胎净化,经人工饲育建立无菌SD大鼠群,以满足科研单位对无菌大鼠的需求。在手术隔离器中剥离子宫,取35只仔鼠传入饲育隔离器,静置2 h后存活20只;用自行研制的灌胃注射器,和市售配方改良奶粉,对剖腹取胎仔鼠进行人工哺乳。每24 h人工哺乳5~6次。哺乳20只,离乳13只。粪便、垫料、棉拭子经无菌检查,均无细菌生长。通过优化人工乳配方,创新无菌鼠培育技术,成功建立无菌大鼠模型,并传代保种,解决了科学研究在国内买不到无菌大鼠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层流架内应用带空气过滤罩的鼠盒繁育Scid小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带空气过滤罩的鼠盒在层流架内饲育Scid小鼠获得成功。平均窝产仔数4.8只,肥孕率66.7%,离乳率较高可达96.6%,其骨髓活化NK细胞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促进骨髓植入和造血功能重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增强抗肿瘤效应(GVT)。该法可以作为缺乏现代化馈养设施又急需Scid小鼠的单位进行中短期饲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阳市黔灵公园半野生猕猴母婴之间行为的观察,发现:(1)猕猴的母婴关系历时约1年,婴猴7个月左右断乳;(2)母猴有强烈的护仔行为;(3)母婴之间的亲近行为主要有相互梳理和玩耍;(4)母猴和婴猴间的相互接触以腹部相贴为主,转移方式多为耍猴抓住母猴腹部的皮肤和毛随母猴一道转移;(5)猕猴母婴间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离乳一周及三周龄的地鼠,豚鼠,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绿脓杆菌,一周龄地鼠、昆明小鼠有急性死亡,解剖可见急性肺出血等,肠内容物呈流汁状,肠壁伴有充血;豚鼠不发病.离乳三周的地鼠、昆明小鼠、豚鼠不发病.豚鼠体内未分离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7.
贵阳黔灵公园半野生猕猴冬季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礼超  雷原琴 《贵州科学》1993,11(2):78-83,91
对黔灵公园半野生猕猴冬季生态的研究表明,该群猕猴家域面积仅有110公顷,日活动范围约25公顷左右,日活动时间为690±30分钟,冬季多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山林中;食物以人工投放为主(占91.1%),极少取食野生树叶,每天平均每只猕猴可获食物450克左右;到1992年3月猴群已达131只,其中有成年猴94只,幼猴15只,婴猴22只,性比(♂:♀)为1:1.79,分为4个亚群。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上对食蟹猴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食蟹猴的人工养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直肠脱垂是人工繁育食蟹猴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就人工繁育条件下食蟹猴直肠垂脱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离乳一周及三周龄的地鼠,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绿脓杆菌。一周龄地鼠,昆明小鼠有急性死亡,解剖可见急性肺出血等,肠内容物呈流汁状,肠壁伴有充血;豚鼠不发病,离乳三周的地鼠,昆明小鼠,豚鼠不发病,豚鼠体内未分离出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0.
郑子修  李靖炎 《江西科学》1997,15(3):149-153
离体培养试验表明,小鼠颌下腺表此生长因子对离体培养猕猴胚胎眼角膜上皮组织具有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效应。培养4d的实验组角膜上皮的厚度,上皮细胞增殖层烽以及上皮组织中基底层细胞核与表层细胞核两者的比率均较正常猴胚角膜增长3倍。与此同时培养4d的实验组角膜上皮厚度和上皮细胞的层数,都达到成年猴正常角膜上皮的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太行猕猴自由取食时利手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太行猕猴自由取食时的利手现象,共观察笼养猕猴21只。统计结果表明,少年期组个体没有利手现象存在,成年组存在明显的个体利手优势,雌猴用右手多于左手,雄猴使用左手多于右手;群体太行猕猴不存在利手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猴场食蟹猴和恒河猴群B病毒(猴疱疹病毒Ⅰ型)的抗体情况,以了解B病毒在母猴和幼猴之间的传播.方法对繁殖年龄的雌性和雄性猴血清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按照血清抗体B病毒阳性和阴性分开饲养,建立繁殖群.对出生1岁以上的幼猴进行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137份B病毒阴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没有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0%;检测的426份B病毒阳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有27份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了解检测指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54只3~5岁健康食蟹猴,雄性84只,雌性170只,在清醒状态下采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并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获取了单笼饲养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雌雄食蟹猴血常规指标比较,RBC、HGB、MCHC、HCT、MONO、RDW-CV、MPV、PCT、P-LCR、PDW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BASO、NEUT%、LYMPH%、MCH、RDW-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血生化指标比较,ALT、AST、ALP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了3~5岁食蟹猴血液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参考值,同时表明部分指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1996年12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红鳍东方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切齿与否是养殖成活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经2年试验,摸索了红鳍东方TakifuguRubripes养殖从苗种运输、暂养驯化、养成技术、病害防治一整套工艺规范,在自残机理与切齿时间方面有新的见解,并在该鱼养殖中首次在肝脏表面发现明沟线虫ContracaecumRailleetHenry(1912)。  相似文献   

15.
粗纤维对笼养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3月~12月在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采集小叶榕(Ficus parvifoli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14个树种的树叶,投喂3只笼养的黑叶猴(Trachypithacus francoisi),统计黑叶猴对投喂食物的摄入量,测定食物的粗纤维含量,并对纤维含量与食物摄入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纤维含量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得出,春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与黑叶猴食物摄入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夏季、秋季和冬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与黑叶猴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黑叶猴倾向于取食粗纤维含量较低的食物,粗纤维含量只是影响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相对洁净环境下使用独立通风笼盒(IVC)系统和传统屏障饲养环境条件对SPF级BALB/c和C57BL/6两种近交系小鼠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SPF级BALB/c和C57BL/6小鼠以雌雄2∶1比例随机饲养在IVC饲养环境和传统屏障饲养环境下7个月,观察比较两种品系小鼠不同胎次产仔数、不同周龄的体质量变化、离乳率和交配间隔时间等繁殖和生长能力指标。结果在IVC饲养环境下两种品系的小鼠不同胎次产仔数、哺乳期及离乳后仔鼠体质量,离乳存活率和交配分娩间隔时间等指标与传统的屏障饲养环境下的相同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对洁净环境下使用IVC系统与屏障环境相比,小鼠繁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小规模的实验动物可以在IVC系统中进行生产繁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出鼠笼弹性支承的刚度值,基于鼠笼弹性支承受力特性、鼠笼的加工方法和理论公式的推导等,进行了鼠笼弹性支承刚度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在现有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结合鼠笼的加工方法和几何关系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导;然后,结合实验测试分析了鼠笼半径对鼠笼弹性支承计算刚度值的影响;最后,对比了推导公式和现有公式的计算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鼠笼半径对鼠笼弹性支承计算刚度值的影响较小,同时推导公式比现有公式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鼠笼弹性支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承刚度是影响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提高鼠笼弹性支承刚度设计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鼠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鼠笼的加工装配条件、柔度条件以及疲劳应力条件,建立带有非线性约束的鼠笼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运用有效集算法优化鼠笼的结构参数,根据优化结果建立鼠笼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结构做进一步优化.最后举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满足非线性约束的条件下,优化结果与设计目标值误差在1%以内,该优化方法提高了鼠笼刚度的设计精度,明显减少了设计迭代次数,从而缩短了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两种密闭式笼具系统:中央排风通气笼具( EVC)和独立通气笼具( IVC)的性能比较。 方法 通过对 EVC 和 IVC 的占地面积、使用操作流程(换笼流程及清洗流程) 、损坏率、整体消毒清洁流程、小鼠饲养环境条件(换气次数、风速及氨浓度) 、笼盒内噪音、断电或机械故障的报警系统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 结论 EVC 笼架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及更容易清洗,观察、换笼操作相对简单,配件损耗低且能耗更低,但 IVC 清洗及隔音效果表现更佳。 结论 EVC 是一种节省空间、节能、环保且绿色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