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真空滤油机油中水分真空蒸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工业废油处理研究与实践的需要,着重分析了真空滤油机油中水分真空蒸发的机理,指出了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脱水温度、提高真空度,是达到真空条件下油水分离,即矿物油脱水目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落叶松为试材,经高温高压蒸汽-真空处理,在不同厚度、含水率及不同温度、时间、真空度下脱脂干燥,测试脱脂率.结果显示:在180℃保温40min,真空30min条件下,木材脱脂率显著提高,最高可达63.05%;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木材结构发现,木材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其细胞壁出现裂纹,纹孔出现不同程度裂隙,这些改变有利于树脂排出.  相似文献   

3.
L-丙交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氧化锌和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由L-乳酸合成L-丙交酯(LL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对LLA产率、旋光性等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制备过程中的脱水温度、真空度、时间等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催化剂采用氧化锌比辛酸亚锡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以氧化锌为催化剂时本实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L-乳酸常压脱水温度为120~130℃,脱水时间1.5~2.5h;在140~220℃,20~30mmHg下,解聚0.5~2.0h,可得到高光学活性的L-丙交酯.  相似文献   

4.
油水分离设备“真空洗涤”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真空滤油设备的基础上,向真空分离室内中充入干燥空气,通过同步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比充气前后相同的真空度下的脱水效率,实验表明充气后脱水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传统滤油设备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效率;指出了在“真空洗涤”工艺中如何优化充气量和充气部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氧化焙烧法处理高硫铝土矿,具有操作简便、能够同时去除矿石中有机物的优点,但仍存在着能耗高以及一水硬铝石脱水造成氧化铝溶出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黄铁矿和一水硬铝石的热分析和恒温焙烧实验结果,发现黄铁矿脱硫与一水硬铝石脱水反应起始温度接近,但脱硫反应速率慢而脱水反应速率快,从而提出通过降低焙烧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来提高脱硫率、抑制脱水率的处理工艺.通过模拟样品和实际样品的焙烧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硫含量为3.8%的铝土矿最佳脱硫处理条件为:空气气氛下,焙烧温度460~470℃,焙烧时间15~20min,处理后铝土矿含硫量低于0.5%,符合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剩余活性污泥的超声脱水情况.研究了处理时间、电功率、pH值和絮凝剂在超声作用下的污泥脱水情况.结果表明:污泥的脱水应在低功率(以50 W为例)、短时间(7 min)内进行,最高的脱水率(相对于未超声而言)可增加约16%.酸性污泥有利于超声脱水,且先超声处理再将污泥调成酸性,污泥脱水率最高可达23%(相对于原污泥).絮凝剂和超声也有利于污泥脱水,但脱水率仅为16%.  相似文献   

7.
超声破乳脱水处理污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超声波破乳脱水的基本原理,在驻波场下研究考察了超声参数对炼油厂污油破乳脱水的影响,证明了超声波分离油水乳状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同等条件下(相同的破乳剂量、温度等),沉降2h,超声处理污油脱水率可达91.7%以上,和单纯热沉降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实验中,较好的超声处理污油破乳脱水的工艺条件为声强0.66W/cm^2、频率10kHz、作用时间5min、破乳剂用量0.375mg/g、温度70℃、沉降4h,可使污油脱水率在96.3%以上。  相似文献   

8.
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器改善二沉池污泥脱水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最优操作参数,并探讨各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要求设计了槽式双频超声波发生仪,在试验中改变超声波的频率、声能密度、处理时间与发生方式,比较污泥处理前后含水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为处理时间,其次为声能密度,最小为频率.超声波作用的最佳操作条件是频率为19kHz,声能密度为0.050W/mL,处理时间为30s,此时污泥脱水性能提高14.3%.低频率、低声能密度与较短的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操作参数超出一定范围反而会恶化污泥的脱水性能.超声波发生方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有影响,低频率条件下单频优于双频,高频率下双频优于单频.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除水中溶解氧,分别考察了水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管程和壳程流动时,真空度、温度、进水流速以及中空纤维膜的有效长度对溶解氧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氧脱除率随着系统真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真空度为0.09MPa时,溶解氧脱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溶解氧脱除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当流速达到一定数值之后,溶解氧脱除率保持不变;此外,溶解氧脱除率与中空纤维膜的有效长度密切相关.膜的有效长度越长.溶解氧脱除率越高,但其受进水温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真空度为10~(-6)毫米汞柱,黑体腔四周浸泡在液氮中的固体的表面热辐射率的测定方法.在数据处理上采用了动态外推法,使试件表面热平衡温度的测试有着很高的精度,从而提高了热辐射率的精确度.本文还分析了不同真空度对热辐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助滤剂CAM对煤泥的脱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AM助滤剂,在不同助滤剂用量和真空度情况下,测定了其对煤泥的助滤脱水效果。揭示了助滤剂用量和真空度对煤泥滤饼水分和滤饼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16组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透气真空排水室内模型试验,得出了采用透气真空排水法各试验的淤泥试样表面水层厚度.在相同试验容器内进行相同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自然静置沉降试验,对比了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排出率.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层厚度大于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中的表面水层厚度;透气真空排水法能够促进淤泥向上表面排出水分.通过排水面和淤泥颗粒受力分析,从颗粒絮凝的"絮凝-断裂"沉降过程以及下部支撑淤泥层的"抽空"效应解释了透气真空排水法促进表面水排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真空滤油机生产过程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真空滤油机的绿色度,为真空滤油机生产工艺的设计、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赐湾集输站处理原油开采时间长,原始含水率3%~5%,破乳温度变化大,现用破乳剂存在用量大、净化油含水率高、脱水时间长等问题.本文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得到破乳剂的最佳单剂质量配比,即m(YP-02)∶m(AP221)∶m(SP169)=8∶2∶3,研制出一种新型原油破乳剂SYC-20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破乳剂在温度为30℃、加入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SYC-201在120 min净化油平均含水率为0.16%,且油水界面整齐,脱出水色清亮,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破乳脱水能力.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加入SYC-201后的净化油含水率明显小于加入原用破乳剂后的净化油含水率,在SYC-201的平均加量为228 mg/L时,净化油平均含水率为0.10%,小于出矿原油技术条件(SY7513-1988)不大于0.50%的指标要求,能够满足现场生产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宾汉非牛顿稠油微观驱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入毛管力修正项的Bukley-Leverette偏微分方程,对水驱宾汉型稠油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研究了毛管力和重力对水驱宾汉稠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和驱替效率不仅与相对渗透率有关.还要受到稠油内在的宾汉非牛顿特征的影响.毛管力在水驱宾汉稠油低速渗流时对驱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影响程度与稠油的非牛顿性有关.在油田开发实践中,水驱稠油低速渗流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毛管力进行驱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溶洞介质中水驱油规律,结合油田现场资料,根据相似理论确定物理模拟模型及实验条件,制作了单一溶洞充填模型;并提出了无因次重力数的概念,对该模型进行水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充填程度、注采位置、不同充填类型,模型的油水替换效率及水驱后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研究发现:低注高采时,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明显,油水的替换效率高,因此剩余油饱和度较低,采收率较高;高注高采时,通过无因次重力数的大小来判断重力与黏滞力对油水替换效率的贡献程度,得到无因次重力数为0.18,注水速度在40 m L/min附近时,油水替换效率较高,注水开发效果最佳。对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态电凝聚装置和显微摄影对文题进行研究,考察了水滴直径和油样含水量与电场强度和停留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滴的平均粒径和最大平均粒径在低电压下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大,5min后逐步趋向定值;当场强超过3000V/cm时,水滴粒径在2min之内增长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场强越高,其增长速度和下降速度越快。油样的含水量在电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电场强度越大,脱水过程开始得越早。在不同的场强下油样含水量的下降速度都是先快后慢。就脱水效率而言,存在一个最佳停留时间。对于绝缘电极来说,交流电场的凝聚脱水效果要高于直流电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田清水资源宝贵、深度处理后的污水水源不足背景下地面系统注采水量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含聚污水在普通处理后进行“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过滤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考虑水质含聚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过滤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深度过滤流场中油珠及悬浮物粒子的聚集分布特征,确定了深度过滤出水水质中含油与悬浮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过滤而实现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控制在5.00 mg/L以内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优化建立的含聚污水深度过滤技术界限关系图版可为提升含聚污水处理指标和效率、保障含聚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的负荷与平稳性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公寓基坑工程,针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该基坑的复杂环境条件,首先采用简化大井法计算帷幕失效(工况一)下基坑降水坑外地层的水力坡降曲线,采用二维有限元渗流法计算帷幕有效(工况二)下基坑降水坑外地层的水力坡降曲线;接着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基坑降水引起地铁盾构隧道的附加沉降,分析基坑降水对下卧地铁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截水帷幕失效与有效两工况下,基坑降水引起下卧地铁盾构隧道右线中轴线处水位降深分别为4.2 m、1.5 m;(2)考虑截水帷幕失效与有效两工况下,基坑降水引起下卧地铁盾构隧道右线、中轴线底部最大沉降分别为-2.83 mm、-1.3 mm,均满足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将正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泥浓缩脱水,对孔径更大、机械强度更高的低压过滤膜应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工艺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对比试验证明低压过滤膜由于膜厚度方面的劣势带来的严重浓差极化现象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水通量,不能满足用于正渗透污泥脱水的要求。对正渗透污泥脱水过程中盐离子反向传质情况的监测分析发现,这一过程受污泥侧盐累积量与污泥含水率两个因素影响,污泥侧盐浓度最终根据试验条件不同而稳定在0.1~0.2mol/L内。污泥中混入盐对污泥极限脱水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而应加以控制。试验用的3种常用污泥絮凝剂使正渗透污泥脱水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