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2014年于新疆兵团第四师71团6连试验地种植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登海618(DH618)和KWS1568,设置了15000株/hm2(D1)、60000株/hm2(D2)、12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4个密度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玉米叶片叶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单株玉米叶面积最大值及其所在的叶位、产量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空间垂直分布呈单峰曲线,在植株的基部和顶端叶面积较小,中部叶面积较大;不同密度条件下,中部叶片叶面积较其他部位变化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垂直分布越来越紧凑;随着密度的增加,3个春玉米品种DH618、KWS1568和XY335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D3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合理密植通过调控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使得冠层获得最适的空间结构从而产生最多的光合产物,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新疆绿洲农区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115在82500株/hm2密度的群体干物质生产率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平均值达322.79 kg/hm2.d,高油298为308.52 kg/hm2.d,Sc704为267.92 kg/hm2.d,高于其他密度的群体。高油115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40.69万m2.d/hm2,Sc704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99.54万m2.d/hm2.d,高油298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30.87万m2.d/hm2。高油玉米一般在拔节期至乳熟期的净同化率较高,而在乳熟期以后高油玉米的净同化率明显没有对照Sc704的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3.
新玉9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玉9号正交种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密度方程呈渐近线型,经济系数-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8.25万株/hm^2的群体叶面积系(LAI)最大,其值为4.05左右,成熟时LAI为0.8313,出苗期至成熟期群体总光合势(LAD0为201.2万m^2.d/hm^2,干物质生产率平均为173.94kg(hm^2.d),干物质积累总值为19659.8kg/hm^2,收获穗数82500,穗粒数441,干粒重270.4g,经济系数0.50,源库比值0.055,单产达9.837.3kg/hm^2,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7种不同密度的尾叶桉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引入优势高变量因子建立密度效应抛物线式改进模型,该模型可使密度效应规律在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生长阶段得以体现。生产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密度效应处于负效应阶段,当密度减少1 %时,平均单株材积增加0.452 0 %。边际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每0.06 hm2面积上增加1株林木,单株平均材积减少0000 032 m3;优势木高每增加1.0 m,单株平均材积增加0.001 006 m3。利用该密度效应模型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尾叶桉林分最优密度,得出当林分年龄等于地位指数推算的基准年龄(6 a)时(即主伐年龄为6 a),15~20地位指数尾叶桉人工林最优密度分别为1 237、1 492、1 779、2 100、2 458和2 853株/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鲜食糯玉米植株单株可见绿叶数和展开绿叶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单株可见绿叶数和展开绿叶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除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余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关系,为遥感快速无损准确监测玉米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ZD958、KWS3564和XY335 3个品种,6万、12万和18万株/hm~23个密度下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叶面积指数,分析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定量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1)在6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350-532、563-704和742-100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RVI[497,935]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7;在12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720-1158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720,936]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49;在18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415-672、678-175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551,724]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5。2)经过模型精度检验推荐RVI[497,935]构建6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DVI[720,936]、DVI[551,724]构建12万株/hm~2密度下与18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结论:春玉米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与高光谱间有高的相关性,建立的提取模型具有高的精度,可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不同发育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不同龄级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对翅果油树1年~6年生植株的形态、叶面积、叶绿素、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年、4年龄级翅果油树植株株高和胸径增长最显著;1年~4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明显高于5年~6年龄级植株叶片叶面积,并且4年龄级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翅果油树植株年龄的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少,其中3年生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明显,之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冀审薯 2 0 0 0 0 1块根产量 4890 0kg/hm2 水平下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冀审薯 2 0 0 0 0 1茎枝、叶片、叶柄的鲜重及干重 ,茎枝长度 ,叶面积均以栽秧后 5 5~ 81d增长最快 ;块根鲜重、干重以栽秧后 81~10 8d增长最快 ;栽秧后 1~ 81d ,植株干物质的分配以茎叶为主 ,此后转入以块根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Ca(NO3)2·4H2O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NO3)2·4H2O施用量增加时,黄瓜株高和叶面积下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黄瓜中部叶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基部叶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冬小麦对花前水分胁迫的响应,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三个水分处理进行试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春季分蘖减少,有效分蘖比例增加,叶面积、株高和物质累积量等均减小,生长过程受阻。叶面积变化主要由叶片长度的减小引起,且对旗叶影响程度低于低位叶;株高的降低主要是第IV、第V高位节间长度的降低,第I、第II低位节间反而有所增长;次生根发生减少,通过减少根密度及增加根长适应干旱;物质积累因水分胁迫而受阻,且物质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根冠比增大。水分胁迫下,冬小麦花前生长发育受阻,地上部通过减小生长量适应水分胁迫,降低幅度随胁迫加剧而增大;根系在减少发生的同时,增加根长,扩大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2.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密度群体结构下,地膜甜菜光合及呼吸作用的日变化,不同生育期光合、呼吸作用的变化及与产量和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到中等密度下(45000~75000株·hm-2)群体光合、呼吸作用日变化为双峰曲线,高密度下(105000株·hm-2)为单峰曲线。中-高密度下,群体表观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密度越大,随生育期推进,表观光合强度下降越明显,而净光合强度则大幅度降低。密度较高,个体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单位面积的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密度过大导致单根重大幅度下降,含糖量降低,产糖量反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地膜甜菜群体光合、呼吸作用与甜菜个体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群体含糖率、产粮糖量间相关性较差,与地上部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根部生长相关性较差。三项指标中,呼吸作用、表观光合强度与作物生长相关性好而净光合强度只与单根重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乔、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坡向灌丛植物功能性状在营养性状(生长型、生活习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和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上的差异,探究喀斯特石山植被对不同坡向微气候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阴坡的灌木和耐阴物种数多于阳坡,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为阴坡大于阳坡;阳坡的乔木物种数多于阴坡,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也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植物营养性状(叶片厚度和叶组织密度)为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差异显著的主要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喀斯特石山灌丛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植被的筛选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对金银花新品系与主栽品种的叶、茎、花蕾表面腺毛、非腺毛的密度、长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测定其叶的叶绿素、花青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为良种的鉴别和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金1号的表皮毛长度、密度均高于对照,豫金2号表皮毛除叶下表面非腺毛长度低于对照亚特红蕾1号,其他均高于对照;豫金1号、豫金2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高,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光合速率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叶片花青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花青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表皮毛的长度、密度等可作为金银花新品种鉴别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生长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定期采集紫苏样品,测定株高、叶面积、各器官干物质累量和分配情况,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叶片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紫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相似,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呈现“慢—快—慢”生长趋势,出苗后70-80 d出现株高增长高峰,高氮处理(N20,N15,N10)紫苏株高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80-100 d全株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N5,N10处理,紫苏全株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速度较快;出苗后100 d,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均达到最大值,N10和N5处理紫苏叶面积大小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氮肥处理紫苏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没有明显的区别。本试验条件下,紫苏施N量以75-15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水仙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0.01mg/L、0.05mg/L和0.10mg/L多效唑处理水仙,观察多效唑对水仙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mg/L多效唑可使开花期水仙植株的根、叶生长较对照组降低62.8%和33.8%,叶绿素含量增加23.0%,光合速率、光合/呼吸比率提高216.8%和234.7%,比叶鲜质量降低18.7%,显抑制植株的徒长.此外,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和凋花期适宜浓度的多效唑使叶片叶绿体结构更为完整清晰,提高其稳定性,可能与光合效率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国东部样带9个城市27个公园,在生长季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 Plus)测定了主要阔叶树种新叶与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探究了城市阔叶树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成熟叶SPAD值显著高于新叶,常绿阔叶树种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树种.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新叶和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主要是由树种组成(以常绿树种比例为指标)变化导致的.本研究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城市环境中阔叶树种叶片属性大尺度空间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