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堤防、河道、湖泊调蓄、水库调蓄、分蓄洪区、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灾能力7个方面进行评价;非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救援与恢复能力、社会基础支持能力、灾害管理政策法规及科普宣教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评价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减少洪灾损失、改善河道两岸环境、净化河水水质,它是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介绍了蓟运河宁汉交界-宁河城区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的堤防设计。  相似文献   

3.
河道堤防管理及堤防工程是防洪防汛及保护资源、利用资源的有效保证,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对河道的堤防管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需要相关策略予以改进。文章通过对实践中的工作经验的总结,针对目前堤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用以对问题进行整改,希望能够对地方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动菏泽市中小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阐述菏泽市中小河道基本情况,分析了中小河道存在防洪除涝标准低、河道淤积严重、堤防隐患较多、建筑物年久失修等问题,并提出了下步要健全组织、注重建设与管理、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曾正武 《科技信息》2011,(27):302-303
南宁市为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至2005年10月已完成集防洪、交通、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堤路圆工程江北堤21.523km、江南堤22.854km。但由于历史遗留等多方面的原因,邕江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还存在大量的建(构)筑物没有拆迁,非法围垦、取土、放牧、集市贸易、乱倒垃圾等行为制而不止,严重影响了洪水期邕江行洪和对邕江河道堤防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难以满足抗洪抢险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责、权不统一。堤防抢险道路不畅,严重影响防洪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的调度等,因此加快已建完成工程的管理范围确权划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保证荆江防洪安全。几十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泄洪和湖泊调蓄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关键控制点城陵矶洪水位抬高,使得洞庭湖和城陵矶附近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对三峡水库控制下的下荆江也构成较大威胁。本文依据三峡梯级和长江上游水库群数学模型、长江中游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当前条件下的1998、1954年全流域洪水。结果表明,1954年全流域洪水长江中游需要分洪量显著增加,当前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分蓄洪区规模偏小,城陵矶高洪水位壅高下荆江水位、监利等地洪水位超出堤防设计水位,三峡水库全面拦洪条件下的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下荆江在1954年洪水条件下存在较大危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现场查勘、河道大断面测量、已有的水文资料、流域规划、工程河段堤防情况、地质情况等,多角度分析了码头工程对滁河河道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河床和水流之间相互作用,常常会造成河岸崩塌而导致河势的改变,严重危及河道的堤防和城镇村庄的安全、为了保证河岸的稳定性、保证排涝行洪的安全性,在河道防洪排涝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河道护岸整治措施,从而对提高防洪河堤的安全性,保证河岸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分析了河道堤管理中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员配备上出现的漏洞,针对目前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的对策。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河道堤防管理的单位提高河道堤防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流域防洪系统中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能增加洪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次将地下水库纳入到流域防洪系统中,在探讨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调蓄原理、蓄水条件及其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参照地表水库的调洪参数,定义了地下水库调蓄计算的部分参数,作为衡量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定量计算指标.在调蓄库容、调蓄系数、复蓄指数中,库容是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孔隙介质地下水库和岩溶地下水库,分别给出其调蓄库容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调蓄库容计算中,其结果可为流域防洪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内涝灾害的成因,提出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5条减灾措施:开挖合标准的深沟大渠,继续建立电排站骨干工程,留湖挖深,周围山丘修建中小水库群,绿化周围山丘地带等。  相似文献   

13.
准确预报洪水过程对城市防洪减灾至关重要.基流一般是指来源于地下水,河道中常年存在的基本径流,在进行城市洪水模拟时对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模型模拟精度,本文构建了济南市主城区流域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借助基流水平分割法处理模型率定所需流量数据,将基流分割前后流量数据应用于模型率定和验证,模拟6场不同历史暴雨洪水过程并定量评价基流分割前后的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流量大小约占洪峰流量的10%,对洪水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当采用原始流量数据率定模型时,未区分降水和其他径流组分来源,模拟效果一般(纳什效率系数均值为0.532);当使用基流分割后的流量数据时,模拟精度明显提高(纳什效率系数均值为0.765),场次暴雨模拟精度平均提高43.7%,洪峰流量相对误差降低3.59%,对峰现时间误差等洪水过程波动趋势特征影响不明显.本文拓展了基流分割在城市雨洪模拟中的应用,并为相关部门在城市暴雨洪水灾害预报预警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沁河下游现状河道行洪能力,并根据1950年以来的资料分析了沁河下游冲淤变化和平均淤积速率,对未来50年河道行洪能力变化进行了预测,为沁河下游河道防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河岸带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为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种种弊端,生态护岸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生态水利学角度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在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河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建设生态护岸的一些设想,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本阿武隈川的洪水灾害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日本阿武隈川的洪水灾害及其综合治理的实例,阐述日本在防洪整治方面的经验。在讨论了引起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后,对以河提加固为主的各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于防洪整治的技术难点--地基防渗问题,重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特征,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输水影响下地下水循环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地下水p H值变化不大,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水样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塔里木河中游δ2H和δ18O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δ18O的值呈增大趋势,下游H、O同位素变化波动较大,下游各样点距河道最近处(即50m处)H、O同位素最小,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H、O同位素亦呈增大趋势变化;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地表水中δ2H和δ18O之间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中游地表水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中H、O同位素则普遍高于地表水,说明水体受到严重的蒸发作用,导致同位素富集外,也说明存在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需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中下游河道,选择黄河中下游及部分支流的主要控制断面研究黄河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以河流水体存在(不断流或干涸)、水生生物完整性以及河流系统的水沙平衡为保护目标,分别计算河道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和洪水期生态流量,将不同生态流量耦合时间特征计算了全过程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洪水期生态流量和最小生态流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8%~29%、156%~187%、9%~15%,对应于汛前期(4-6月)、汛期(7-8月)和汛后枯水期(9-3月)的河道生态需水,据此算得黄河中下游流域年生态需水总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5%~43%。从河流生态需水时间特征出发提出的全过程生态需水计算成果,将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调度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洪水灾害高风险区,洪水灾害常给域内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由于区域内各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差异较大、各国防洪减灾意识与经验参差不齐等因素,亟需完善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机制,协调上中下游国家共同治理洪水灾害。回顾了澜湄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进展--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起步阶段、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初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转向引领的全流域合作阶段;针对域内国家在联合防洪合作工作中的差异,提出对策建议和展望,旨在完善覆盖全流域、协调域内国家多层级不同利益诉求的合作机制,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风险,助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