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志民 《科学通报》1991,36(10):782-782
人外周血白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有昼夜节律,其节律伴有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反应性的节律性改变,说明GR的昼夜节律有生理意义。已知,血浆GC浓度的昼夜节律十分明显,而受体又受自身同种激素的调节,因此,GR昼夜节律是否继发于GC节律值得研究。已知柯兴(Cushing)氏综合征患者血浆GC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消失或倒置)。为此,对GR的改变进行研究,证明GR的节律是自主的,不继发于GC节律。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激素,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激素类药物之一。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是最主要的内分泌反应,表现为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多。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介导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烫伤后大鼠脑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3,28(3):178-178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多是应激时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对此研究巳经很多;但关于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变化则文献报道还不多。我们曾报告烫伤性应激后大鼠肝胞液[~3H]地塞米松(Dex)的结合容量(R_0)减少,表面上的解离常数(Kd)可能增大。为了研究这些变化是否仅发生于肝脏,本文报告了烫伤后大鼠脑胞液[~3H]Dex特异结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5):1188-1188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适应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命现象。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受体的昼夜节律的研究还不多,目前为止还仅限于少数几种,如大鼠松果腺的β-肾上腺素受体、大鼠脑的α-、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鸦片样受体等。最近我们报告了大鼠肝胞液和肝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昼夜节律。至于人的  相似文献   

5.
王海龙 《科学通报》1994,39(19):1802-1802
进入视网膜的离中纤维首先是在鸟类得到证实.起源于视峡核(ION)并进入视网膜的离中纤维直接与无长突细胞(AC)形成突触联系.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这些纤维的活动能引起大多数神经节细胞(GC)反应性的增强.这可能是因为对GC提供抑制性输入的AC受到离中纤维抑制所致,近年来,许多工作表明,离中纤维存在于大多数动物(包括硬骨鱼类)的视网膜中.电刺激视神经能使AC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在硬骨鱼类,离中纤维含  相似文献   

6.
反应性精神病(RP)是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因性疾患。新近我们对14例反应性精神病作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和视觉事件相关电位(VERP)测定,并与其他精神  相似文献   

7.
黄硼 《科学通报》1976,21(2):69-69
一为了研究各种引力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方法之一是,把作为典型引力理论的广义相对论(GR)场方程解,同所探讨的其它引力理论的类似解作对比、分析和综合.按照这样的考虑,本文把初步的引力规范理论(GG)的无自旋理想流体的无挠内解,同GR的相似解进行对照,看看它们的异同,并作一些有关的讨论.这里所指的GR的相  相似文献   

8.
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翠玲  杨巍  胡召元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5,50(21):2341-2347
颗粒细胞(GC)是卵巢中十分重要的细胞. 从原始卵泡生长启动、增殖、分化、闭锁/排卵到黄体形成, GC在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发生各种变化. 卵母细胞(OC)指导了GC的增殖、分化; 同时GC也影响OC的成熟. 有众多因子参与这个调节过程, 牵涉到复杂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 如p38 MAPK通路可选择性调控FSH对GC的甾体生成; 而转录因子LRH-1和DAX-1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FSH通过促进PCNA和StAR表达及甾体生成, 诱导GC的增殖和分化; 而ERK1/2通路的激活也可能参与FSH对GC增殖分化的诱导作用. 因此, GC是一个用以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相互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和分子机制的十分理想的细胞模型. 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段春迎 《科学通报》1992,37(13):1187-1187
自从联吡啶钌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力被人们认识以来,围绕Ru(bpy)_3~(2+)深入研究了这类具有光敏性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性,氧化还原性,激发态的反应性,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转移和能最传递过程以及光化学取代反应等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经典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配位结构化学和无机光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对Ru(bpy)_3~(2+)等光敏剂的猝灭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黄体中tPA,uPA和PAI-1的鉴别与其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以训 《科学通报》1994,39(14):1332-1332
在大鼠和恒河猴卵巢颗粒细胞(GC)存在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一种PA的抑制因子(PAI-1).在排卵、排精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中tPA和PAI-1基因在这些组织的同类细胞或不同类型细胞间的协调表达起重要作用.因为恒河猴GC和膜-间质细胞(TC)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都能产生tPA,uPA和PAI-1,而排卵后GC和TC转化为黄体细胞(LC),后者分泌孕酮,维持妊娠.本研究目的:(1)探讨LC是  相似文献   

11.
刘世熠 《科学通报》1990,35(5):386-386
内源性促眠神经肽Trp-Ala-Gly-Gly-Asp-Ala-Ser-Gly-Glu(DSIP)最近被认为对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有程序效应.有效时间于昼夜24h中.直至目前为止,这项研究甚少,仅见有关正常或失眠被试和夜行动物(大鼠)采用80% β-aspartyl 20%α-aspartyl棍合构型DSIP的报道.我们曾于1980年首先报道纯α-aspartyl DSIP(Asp~5-α-DSIP)的  相似文献   

12.
郭汉英 《科学通报》1978,23(7):407-407
本文用主纤维丛给出规范场分别与Einstein重力场(GR)及Einstein-Cartan重力场(EC)的统一作用量,文献[1,2]曾讨论过第一个问题、但有不确切之处,本文进行了澄清,并给出第二个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发现,光照可以显著影响人类健康.光敏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现将研究者的关注点从传统的视觉信息传导通路转移至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即将光照信息传递到非形觉相关的大脑功能区,如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进而调解昼夜节律、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这条通路生理功能的发挥与光照强度、性质、时间等有着密切联系.年龄相关性因素对实际入眼光照产生各方面的影响.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光照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昼夜节律调节作用,学者开始关注光照对警觉度的影响.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课题组的研究成果:(1)对比了传统的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与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总结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在哺乳类动物生理及行为节律调控中的重要作用;(2)汇总了光照强度、作用时间、波段等因素对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功能的影响——调解昼夜节律、认知功能、警觉度;(3)分析了老龄化群体入眼光照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后果、以及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益处;(4)总结了脑电图技术作为一种评价警觉度的指标如何客观地反映光照对非自觉视觉信息传导通路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啮齿类动物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插入(insertion)、缺失(deletion)和替换(substitution)发生的速度与模式. 结果表明, 缺失比插入发生的频率高, 在大鼠和小鼠中单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发生频率最高. 插入与缺失发生次数随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二者的理论分布都符合幂次法则(power-law). 在大鼠内含子中, AT→GC的替换频率高于GC→AT, 但在小鼠内含子中GC→AT的替换频率高于AT→GC.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存在的缺失偏好表明, 由于可能降低转录与剪切的效率, 内含子中的插入比缺失更容易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 此外, 大鼠与小鼠内含子中的替换模式表明, 其内含子的组成及GC含量都处于非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氯氮平(clozapine)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抗精神病药,对各型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国外曾报道用气相色谱分析(GC)和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该药的血浓,但操作繁琐,花费昂贵,准确性差。我们发展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血中氯氮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相似文献   

16.
陈起亮 《科学通报》1984,29(23):1464-1464
各种紧张性刺激(应激)均可产生镇痛,并伴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许多资料表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与应激镇痛密切相关,已知在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中β-内啡肽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脑内合成β-内啡肽的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弓状核。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初步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参与应激镇痛。本实验采用新生期  相似文献   

17.
张居馨 《科学通报》1992,37(16):1510-1510
许多细胞因子都具有心血管活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因子。最近发现它亦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IL-8具有白细胞粘附抑制因子(LAI)样活性,在炎症反应中限制白细胞在血管壁的粘附而调节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IL-8不仅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皮质醇(F)是人体内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其作用十分广泛,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各器官的正常运行、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又与其他激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菲力浦斯(Phillips)首先报道雌二醇(E_2)增多对人体是有害的,是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0.
郝水 《科学通报》1963,8(3):55-55
动植物各种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頻率表現有昼夜节律,即在一昼夜間发生有規律的变化。細胞有絲分裂的昼夜节律和机体内外部条件有密切关系。电离輻射可使細胞的有絲分裂受到抑制。在这种抑制和它的恢复过程中有絲分裂頻率的昼夜节律必然被扰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