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正>记忆中,小时候最有趣的一件事无外乎照哈哈镜。记得当我看到镜子中扭曲变形的自己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而最赏心悦目的要数看到镜子中被拉长的自己,又高又瘦,像根竹竿一样。长大后,我曾在网络上浏览到了科学家做黑猩猩照哈哈镜实验的新闻。通过实验,科学家发现聪明的黑猩猩竟然知道"镜中人"就是自己,它们不仅能在正常镜子面前打扮自己,而且还能在哈哈镜面前认出自己。如此看来,并非只有我们人类才具有自我意识,黑猩猩似乎也有。  相似文献   

2.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2,(12):22-23,17
蜜蜂、绵羊和黑猩猩是我们已知的会进行自我治疗的一些动物,它们能教我们如何保持健康吗?自然界有时是残酷的,但是,所有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比如修建庇护所挨过暴风雨,或是结成联盟凭着数量众多提供安全保障,但是一些动物的应对策略远远不止如此。许多动物甚至改变自身的饮食和行为来自保,以免于自然界中那些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威胁——寄生虫。被捕获的黑猩猩常常受到寄生虫的感染,这有可能导致致命的肠道堵塞或继发性细菌感染。但野生的黑猩猩却很少受到这些感染。30多年前,在京都大学研究社会系统进化的  相似文献   

3.
黑猩猩是灵长类中最接近人类的类人猿动物,通过对黑猩猩的基因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自己,以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未解之谜——当199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组织决定为人类基因组研究立项时,规划者曾有远见地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对照动物的基因测序。但在当时,列入基因组计划的非人  相似文献   

4.
黑猩猩与人类共享98%的基因,所以难怪它们也会使用工具,也有很强的图像记忆力,并且也能将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而科学家最近还发现,黑猩猩也喜欢作出“高风险、高回报”的选择,这就意味着黑猩猩是动物世界中除人类之外已知唯一具有投机行为的成员。  相似文献   

5.
<正>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后,科学家对艾滋病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很多探索。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说法是艾滋病病毒来自非洲喀麦隆的黑猩猩。科学家通过检验生活在喀麦隆南部丛林中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被感染的黑猩猩体内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简称SIV)和人类艾滋病病毒最相近。科学家认为,当地人被黑猩猩咬仿,一曦者在猎杀、屠宰黑猩猩时,感染了SIV  相似文献   

6.
刘旭东 《科学之友》2005,(11):50-50
这些森林中的野生大猩猩和黑猩猩正在丧失栖息地——甚至生命。只需再过50年,它们就可能在非洲绝迹。克雷格·斯坦福蹑手蹑脚地在一片森林中向前走,试图尽可能不发出声响。突然,啪啦一声,他的脚踩到了一根干树枝,与他同行的10多只黑猩猩都扭头注视着他。这群黑猩猩正在自己的领  相似文献   

7.
会使用工具的黑猩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以赤道为中心,从热带雨林到大草原共分布着3个野生黑猩猩亚种,从生态行动比较方面看,又可分为东非亚种和西非亚种两大系统,地理区域相距甚远。 从1975年到现在,由肯尼亚和日本科研人员组成的野生黑猩猩生态学考察组进行了历时25年的科学考察。他们主要考察了肯尼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3国交界处广大地区的西非亚种黑猩猩,详细研究了肯尼亚包索地区的黑猩猩。在此期间,科学家们有许多新发现,公布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报告,尤其是最近关于包索地区黑猩猩会使用工具的报告,意义更加重大,它揭开了黑猩猩具有工具文化的内幕。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共发现会使用工具的黑猩猩有29种之多,另有一种有类似行为。细分析起来,在包索地区发现18种,在其他地区发现11种以上,在东非的冈贝和马哈来地区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乌干达齐巴勒国家公园里的黑猩猩大口吞食泥土来“自疗”疟疾。事实上,生活在这座公园里的黑猩猩和人都喜欢一种黏土,这种黏土中含有高浓度的高岭石,而高岭石是一些止泻药的主要成分。专家们以前认为,黑猩猩之所以吃这种细黏土,可能是为了抵御肠道疾病,或者为自己的饮食添加矿物质。但最新观察发现,黑猩猩在吃一种有强劲药效的树叶之前和之后都会吃黏土。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些研究人员就人与灵长类的分类有过不同的意见,认为人是以自我为中心和自认高明,才把自己与灵长类分离开来。其实,与人最亲近的灵长类是黑猩猩,而黑猩猩几乎可以与人同属一个种类。那么,人与黑猩猩是何时分手,怎样分手的?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什么地方?今天一项新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0.
分享食物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行为特点之一,但一项新研究发现,塞内加尔的黑猩猩也经常相互分享食物和工具。此前的研究发现黑猩挥会分享肉食,而新研究则首次发现它们也会分享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此外,黑猩猩还分享蜂蜜和泥土等。  相似文献   

11.
数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人类基因至少有98%和黑猩猩完全相同……现在才开始探寻使人类从猿类中分离出来的究竟是哪些基因。人总喜欢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为人类具有交谈、书写和建筑复杂构造的能力,从而把自己从动物王国中分开来,并且形成精神上的差别。但是,将其归结到基因时,人类又和黑猩猩的两个物种极其相似,以至于生理学家贾里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称我们人类是“第三个黑猩猩物种”。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研究工作,可以肯定地确认人类和黑猩猩的任何基因组区,至少有98.5%的DNA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黑猩猩是500万牛前在进化过程中与人分道扬镇的。虽然黑猩猩的脑体积只相当于人脑的一半,但它的智商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这个距人类最近的近亲,其实远比想象中与人类更相似。黑猩猩的记忆力与人接近一只名叫“爱”的雌性黑猩猩已经学会使用阿拉伯数字1-9来代表数字,而她的最新成绩则是记忆5位数的顺序。一位日本研究员最近宣布,“爱”的行为表明,黑猩猩的智力相当于或已超过学龄前儿童的水平。通常,人在20-30秒的瞬间能记忆的数字或文字个数,被称为“魔术号码”。一般认为,“魔术号码”是普通成年人短时间内能够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一位从事黑猩猩研究的生物学家马克·豪泽(M arc D.H auser)回忆说:“近年来,我有很多机会到非洲丛林黑猩猩自然栖息地和动物园中与黑猩猩接触,并多次长时间地观察黑猩猩的生活和习性,其实,黑猩猩是一种优美可亲的动物。观察黑猩猩与人类以外其他的动物不一样,当黑猩猩的一对炯  相似文献   

14.
正黑猩猩用采集的树枝在树冠上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窝,然后每晚在这里睡8~9小时。科学家最近对乌干达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黑猩猩最常用的树枝的坚硬度和可弯曲度进行了测量,并调查了树叶表面和树木结构。研究结果还真了不得:在受到调查的1844个窝巢中,多达73.6%都是由一种结实的树木——乌干达铁木做成的,而乌干达铁木只占当地树木的9.6%。这里的黑猩猩睡在树上的部分原因是躲避豹子、狮子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4):5-5
黑猩猩和人一样具有天生的"公平观",它们通常要求"同工同酬"。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和人一样,对于"老朋友",黑猩猩就并不怎么强调"同工同酬"。这一现象还是首次在非人类的动物身上被观察到。科学家用食物奖励那些按照要求交回塑料片的黑猩猩,不过,其中一些黑猩猩得到的奖励总是味道平淡的芹菜和黄瓜,而另一些黑猩猩得到的奖励则是所有黑猩猩都很爱吃的美味葡萄。科学家发现,虽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猩猩会停止合作以示抗议, 但是不同的黑猩猩群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在一起生活了30年的黑猩猩群来说,较之那些只在一起生活了8年的黑猩猩群,停止合作的概率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6.
动物艺术家?     
大约40年前一场特别的画展——由黑猩猩亲手绘制的一组抽象画,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艺术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会发笑?笑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迄今为止有关人类行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然而,最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笑的奥秘。科学家通过扫描大脑以及观察黑猩猩,发现我们哧哧地笑、哄笑或狂笑不止,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趣。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会发笑,笑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迄今为止有关人类行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最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笑的奥秘。科学家通过扫描大脑以及观察黑猩猩,发现我们哧哧地笑、哄笑或狂笑不止并不是因为趣事本身有趣。  相似文献   

19.
珍妮·古德尔(JaneVanLawickGoodall),英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珍妮·古德尔只身进入非洲丛林开始对黑猩猩行为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追踪观察,揭开了野生黑猩猩的行为之谜,创下了这一研究领域第一人和在野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两项记录。珍妮·古德尔研究中心网址:www.janegoodall.org很多人都知道珍妮·古德尔,一个在广袤的非洲丛林中和黑猩猩共同生活了30多年的女子,那时她才26岁,却做了一件许多人曾经梦想却不敢做的事。现在珍妮已经65岁了,一头白发,一脸风霜,一身朴素的衣服,但她的那双孩子般纯真的眼睛仍…  相似文献   

20.
自从达尔文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猿人同祖论以来,许多有献身精神的学者已经发现了猿人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珍妮·古道尔在60年代首先观察到了黑猩猩使用工具的行为;此后凡经观察到的黑猩猩群体已证明都是会使用工具的。科学家还证实黑猩猩和猩猩知道如何利用植物来治病。过去30多年来,坚韧不拔的科学勇士如古道尔、乔治·夏勒等(其中有些人是受人类学家L·李基之鼓励)不避野外条件下疾病与困乏的折磨,为提供有关大类人猿日常生活的最早的全面报告作出了重大的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