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碳酸盐岩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地质分析法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1种基本方法,也是所有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进行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在对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及发育规律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法,通过对杭瑞高速公路毕都段街上隧道所揭露的岩性、构造、地形及附加岩溶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岩溶发育的重点区域,并在实际开挖当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岩溶隧道施工遭遇岩溶特别是充填(水、黏土)岩溶,极易发生涌突水、涌突泥灾并引发隧道冒顶、地表水源流失等地质灾害及地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轻则影响工期,重则对洞内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危害.研究岩溶隧道穿越位置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性质,总结隧道施工岩溶灾害处理经验,无疑对今后西南岩溶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云南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对季节变动带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岩溶灾害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最主要的隐患是岩溶发育易引发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滑动、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了查找隐患,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地表起伏、覆盖层厚度变化、不同充填效果时溶洞在地质雷达剖面上的反映特征,据此指导工程实测。并以贵州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勘察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路基勘察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焦战锋  宋康  王威  张红梅 《甘肃科技》2011,27(1):120-122
岩溶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易导致各种公路边坡灾害的发生.随着岩溶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大规模修建,受线形、地形、地质等方面限制,路堑边坡十分多见而且往往比较高陡,使得岩溶地区路堑边坡灾害问题引起了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以邵(阳)永(州)高速公路为依托,研究了岩溶地区路堑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貌在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岩溶地区的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等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貌特征的关系内在联系及机理分析研究,为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塌陷的地质原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锋  张粉艳 《科技资讯》2009,(4):109-109
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岩溶塌陷成因的分析,说明近年来与本地类似塌陷、地裂、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质背景,以期引起社会对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地质灾害的重视,提前预防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田师府至桓仁铁路新建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对所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塌(沉)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专项评估与预测,并结合东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宁至吉安高速公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修建沿线将会存在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而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是线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研究,对线路工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地质灾害调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江西武宁至吉安高速公路沿线存在的影响高速公路场地稳定性的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论证了高速公路的选线及修建需解决关键的岩土工程问题,预测了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志斌 《科技信息》2011,(33):I0040-I0040,I0097
岩溶在我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不良地质现象。长期以来,在岩溶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中,场地内的各种岩溶形态,岩溶地下水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等都是影响地基稳定,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也是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隐患。通常,岩溶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各种时代、各种成因的岩溶非常发育,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对岩溶区资源开发日益加强,由此诱发的岩溶塌陷也日益频繁,成为岩溶区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的岩溶地质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灾情重的特点,它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山前地带和第四系复盖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对煤矿、铁矿资源和城市建筑具有较大的威胁,秦皇岛市水源地报废,开滦范各庄煤矿和峰峰煤矿等矿区的经济效益遭受巨大损失,唐山市体育场训练中断,多座水库、坝基几乎建成就报废等等。皆因岩溶地面塌陷、岩溶陷落柱突水、岩溶裂隙渗漏所致,为此,人们应对岩溶地质灾害加深认识,提高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