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华  丁巳 《科技信息》2004,(12):32-3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动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正在抓紧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专家指出,1997年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向尤其表现为研发投资机构在华的数量增加和规模扩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无国界生产和经营网络无处不在,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在资源全球流动的开放性市场框架中,跨国公司成为引导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力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3.
马思聪 《科技信息》2007,(16):143-14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加入WTO后,将直接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与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当今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战略,成为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的角色和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与70年代末开始的沿海地区开放战略相比较,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国内外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和“新经济”出现,同时世界范围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加剧。而国内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也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理事单位     
伴随着经济的一体化、信息化和知识化,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时代,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并仍将成为世界经济运动中最活跃、最其竞争力甚至是主宰力的成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而中国加入WTO后,这一潮流更为激荡。由此在积极引进国际资本的同时,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跨  相似文献   

6.
苏州是我国电子信息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地区。《纽约时报》称苏州是电子产品、电脑和手机的“世界工厂”;《华尔街日报》则称苏州是世界上最热门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然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该产业核心技术多源于国外,因此,苏州必须大力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自主研发放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选择适当的技术突破口,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用“红火”、“兴盛”来形容当今的跨国公司似乎并不为过。据有关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40%左右、国际贸易的50%以上和国际投资的90%。难怪有人讲,跨国公司正在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同它们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版图进行新的调整。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也在重新调整。管理运营中心、制造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等是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的主要环节,中国进一步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制造业转移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获取高额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对其研发机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研发活动也已成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逐渐暴露出科研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对目前主要行业名牌产品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仅占2%左右,如果仅靠购买、引进、仿制,而不能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永远处于劣势。因而,分析跨国公司在企业研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战略、运作模式、项目管理等成功经验,将对我国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刚 《太原科技》2011,(11):25-30
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中国应顺应创新环境变化,借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创新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需洋为中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政府间科技合作,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研发国际转移,广泛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与计划,大力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提升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