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众所周知,从单细胞藻类到参天大树,所有植物都是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获得生长繁衍所需养料和能量的。而人和动物则通过吃植物,或吃吃植物的动物(即吃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或吃吃吃植物的动物的动物(即吃以吃植物的动物为食的动物)……间接地享用叶绿素光合作用的成果。这段话看起来有点费力,简直就是一段绕口令,其实表达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阳光是地球生命的能量源泉,“万物生长靠太阳”。研究发现,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出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物质。于是,有人大胆设想,将叶绿素直接植入人和动物体内,就可创造…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2,(8):53-53
生物有机体的共生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上,最简单的一种是互相交换代谢物,如植物根系和菌根真菌之间的营养交换共生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菌根真菌为植物根系提供矿物质营养,而植物根系则为菌根真菌提供糖分营养。最为复杂的共生关系则体现在共生动植物的行为上,如鱼虾为大型海洋捕食动物“义务海吉口腔”的行为,就是—种非常典型的共生互利现象,鱼虾施心地在捕食动物的嘴里获取食物,而捕食动物则悠然自得地享受免费的“口腔清洁服务”。  相似文献   

3.
动物生儿育女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有此功能的植物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植物的繁殖方式基本上循着一条线路,那就是开花——结果——果熟蒂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相似文献   

4.
第3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经遍寻一种神奇植物的种子。这种在历史上不仅迷惑了许多人,甚至连总统也感兴趣的植物就是食肉植物──捕蝇草。植物也吃肉?是的。食肉植物也被称为自虫植物,是指从动物(尤其是昆虫)中获取部分养分的植物。食肉植物必须自己俘获这些动物。大多数食肉植物生长在热带环境,它们体内虽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但由于热带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因此得不到足够的氮素和其地矿物质营养。这类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及遗传变异过程中一具有了吃“荤”的本领,以此弥补体内氮…  相似文献   

5.
由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面对动物的伤害,植物并不是坐以待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早已发展出很多神奇的方法来反击、自卫。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自然信息     
许多动物皆以植物为生.然而,也有某些植物以昆虫或以蚂蚁的排泄废物为食,这就是所谓的食虫植物及蚁养植物.华盛顿国立大学的  相似文献   

8.
邓兴旺 《自然杂志》2018,40(6):391-399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目前的动物和植物。通常,动物可利用眼睛感知光线,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来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此外,动物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自主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与动物存在显著差别,它们没有眼睛和大脑,终生固着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能自主移动。然而,植物拥有自己的优势。它们生命力旺盛,繁殖力超强,可拥有动物难以企及、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超长寿命。除了使地球丰富多彩以外,植物还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植物虽然不会动,却也能洞悉世间万象变化,并且不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更神奇的是,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称与失衡     
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动物,都有一个共同且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对称:尤其是动物都具有类似的对称性的五官和肢体。飞禽走兽无不如此。五官中眼和耳朵左右成对,鼻孔有对称的两个孔.嘴有上下两片唇;肢体中有对称的左右四肢或鱼鳍或鸟翼。所有活物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人的眼中,外来植物就是迷人的野花。紫千屈莱和紫藤等外来植物,更是倍受家庭园艺爱好者的青睐。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这些绽放着美丽花朵的外来者一旦 “溜”出了他们的庭园,它们给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将带来多么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请读者参考本刊今年第七期《外来物种入侵》一文) 外来植物侵占土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摧毁动物的庇护所和食物,破坏土生植物的多样性并减少其数量。外来植物造成泥土侵蚀,使河流中的沉积物增加,影响水质,导致鱼类减少。外来植物大肆侵袭牧场和农田,使牧场的草料和农作物产量锐减,给受…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其他颜色。同时,动物的血液还分为不同的血型,人的血型就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但你是否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相似文献   

12.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这是中国人对弱肉强食的生物世界的生动总结。动物世界似乎对植物世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植物却毫无还手之力。但事实上,柔弱的植物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找到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当毛虫大嚼玉米茎叶时,它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帮助玉米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躁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  相似文献   

13.
动物生儿育女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有此功能的植物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植物的繁殖方式基本上循着一条线路,那就是开花--结果--果熟蒂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相似文献   

14.
在植物中表达农用医用动物基因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对动物基因在植物中的整合、转录和表达作了回顾,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北京有政协委员建议,2008年奥运会要防范有害生物入侵:一是与奥运会有关的动物入境。马术比赛的参赛马、伴侣动物和残奥会期间的导盲犬等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短时间内大量涌入北京;二是奥运会期间有关的货物、设备入境,在外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有害生物和媒介昆虫:三是花卉在入境时可能携带植物病毒。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友谊     
无论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经常发现两种动物之间有“共生”、“共楼”现象,也就是它们彼此依赖生存.按人类来讲,也就是存在着“友谊”。这种“友谊”观象也带给我们人类以感悟.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建立和谐社会,彼此多关心和爱护呢?  相似文献   

17.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不要以为“三十六计”只有动物中最高级的人类才会应用,殊不知,一些植物为了生存而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计谋,其精巧和娴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榕树就是这些植物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建柱  林光辉  黄建辉  韩兴国 《科学通报》2004,49(21):2141-2149
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动物生态学家也开始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于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动物同位素组成总是与其生活环境中植物同位素组成相一致,而且还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动物所采食的所有食物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特征;当动物栖息环境发生变化或动物迁移到一个新的生境中,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又会向新环境的同位素特征转变。这样,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一段时期内动物的食物来源、栖息环境、分布格局及其迁移活动等信息,是动物生存状况理想的指示者。而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动物组织同位素组成还可以深入了解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等过程。此外,动物吸收利用营养过程中存在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研究动物食物网和群落结构提供了理想工具。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连续地测出食物网和群落中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位置,从本质上揭示动物间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及其在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从而使其成为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综述稳定同位素在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评价其应用上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9):4-4
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它们不能移动。不过,最新研究认为,当掠食者到来时,植物之间也会相互通知。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北美艾灌丛时发现,这种植物可能通过向空中散布一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化学物质进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动物异三聚体G蛋白由α,β和γ3个亚基组成,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感受外部刺激将信号转化为离子通道、酶和其他作用蛋白进而影响一系列的细胞行为.近10年对模式植物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G蛋白的研究发现了植物有别于动物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的新机理.植物G蛋白与动物一样也含有α,β和γ3个亚基,但是植物Ga亚基能自发地进行GTP与GDP的交换,使得G蛋白能够自我激活,这也使得植物不需要所以也就不存在GPCR.此外,植物还有不同于动物的大型Gα亚基和非典型Gγ亚基.水稻非典型Gγ亚基表现出C端抑制N端的自我抑制机制,并显著影响产量性状.本文着重介绍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G蛋白信号调控、效应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植物与动物G蛋白信号传导的异同,讨论通过G蛋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