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软土地基沉降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动力系统演变过程,为较为准确地对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将“动力系统自记忆原理”引入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采用双向差分原理反导出软土地基沉降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其作为微分动力核,建立软土地基沉降自记忆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汕汾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将自记忆原理引入到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中,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为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地基的沉降对于正常使用有很大影响,应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实测的最终沉降量往往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从已有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中探求建筑物最终沉降量与建筑物及地基参数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表示为沉降经验公式,作为预测和控制建筑物沉降量的依据.本文从弹性力学半空间理论出发,提出了浅基础建筑物最终沉降量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公式,与实测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公式可基本正确预测出浅基础建筑物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3.
典水电排站穿堤建筑物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穿堤建筑物软土地基设计以沉降控制为主的设计理念,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付红梅 《科技资讯》2012,(24):48-48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是高速铁路路基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实际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理论计算的沉降往往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差异。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要准确地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特别是预测工后沉降,仍是高速铁路建设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对目前各种文献出现过的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加以总结,为进行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软土地基的施工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土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分布很广,软土地基强度低且一经扰动,土体结构便破坏,强度随之削弱;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是沉降量大,沉降速度大.沉降稳定时间长。这些都给设计施工带来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软土地基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软地基的沉降规律,以某个高速公路的工程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对该工程的软土地基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软土地基的沉降预测值合理,其精度优于一维固结理论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能成为有效预测软地基沉降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11):1869-1874
预应力管桩因施工期短且对周边建筑物地基扰动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基于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软土地基加固实例,对某路桥过渡段进行现场监测分析,进而评估预应力管桩对现代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从现场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软土水平位移最终维持在40 mm以内,说明预应力管桩加固的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稳定性强,软土的侧向变形产生的扰动较小.运营期12个月该过渡段路堤表层累积工后沉降为5.9 mm(远小于路桥过渡段设计允许工后沉降量30 mm),说明到目前为止预应力管桩有效地控制了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同时,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沉降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基本性质和对高速公路的主要影响,运用神经网络预测了软土地基的沉降,并计算出软土地基的沉降值。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重时甚至倒塌破坏。因此,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是软土地基房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孔繁仁 《科技信息》2008,(1):108-108
软土地基上的房屋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过大的均匀沉降虽然也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外观,但从结构安全的角度看不致有什么影响,而不均匀沉必将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扭曲或倾斜。影响其使用和安全,严重时甚至倒塌破坏。因此,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是软土地基房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深部老采区残余沉降预计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弃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是新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长壁老采空区破裂岩体结构特点和活化机理,深部长壁老采空区的活化沉降特征主要表现为残留空隙的再压密,地表残余沉降呈现中部大、边缘小的似盆形连接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部长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的随机介质模型。结合在长壁老采空区上方建设的徐州某工业园工程实例,对厂区地表残余沉降和变形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已成为各类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采地下资源并保证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运用MIDAS/GTS(岩土与隧道分析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对新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诱发的地表沉降和移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转地下开采影响范围内最大变形值:地表倾斜i、曲率K及水平变形ε最大值分别为0.640mm/m、0.012×10-3/m和0.503mm/m,低于工程范围内建(构)筑物保护等级对应的允许变形值,露天转地下开采不会诱发危及民居等地面建(构)筑物稳定性的移动和变形,为矿山地表沉降预测和安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心机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软土地区顶管电缆隧道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扰动影响,并提出修正Peck公式评估顶管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的扰动影响.首先,通过离心机物理模型试验,定性分析了顶管电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损失率变化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其次,将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计算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用于评估顶管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扰动影响的修正Peck公式,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顶管电缆隧道施工对邻近浅基础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扰动影响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大而增大,地下管线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邻近顶管隧道施工的影响;有限元数值方法可以较好地评估不同地层损失率下顶管隧道的施工工况;修正Peck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在软黏土区域内顶管电缆隧道开挖对周围地层产生的扰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软黏土地区顶管电缆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软基的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对软基的沉降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以模拟性,软基沉降的预测总是难以达到精准。基于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监测结果,建立指数曲线模型和幂多项式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都能达到很高的预测精度,从而准确反映软基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现场实测典型沉降-时间关系特性,基于Taylor展开原理提出软基沉降预测分析的幂多项式模型;通过相关公式推导获得参数求解方法,并对实测数据点数目的合理取值进行分析。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基现场监测结果,运用幂多项式模型对实测数据予以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幂多项式模型可充分利用观测样本求解参数,采用较低阶数即可获得较高精度,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软基工后沉降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种动态校正的AGMM-GPR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过程常常是强非线性的,并有多个工况,传统的软测量方法存在预测能力差,不能有效利用误差信息等缺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高斯过程回归(AGMM-GPR)的多模型动态校正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构建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AGMM),得到优化的子模型个数;然后,利用GPR方法建立各局部模型,当新的数据到来时,将其隶属于各局部模型的后验概率和预测值融合得到多模型输出;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构建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RIMA)模型对多模型输出进行动态反馈校正.通过数值仿真和硫回收装置(SRU)中H2S浓度的估计,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上海地区软基的形成及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工程实践,对上海软弱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根据前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于汕汾高速公路预压荷载却荷时间预报、研究表明,所建议的模型较传统沉降预测模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数座高层建筑在打桩施工期间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和变形观测成果处理.给出了适合於上海软土地基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变形观测成果按秩亏自由网进行平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爆破施工是较常见的一种施工工法,对周围建筑物和已有线路的影响较大.爆破药量、爆心距和高程差等因素的不同都会使爆破振速产生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了优选更合理的爆破振速衰减模型对预测爆破振动效应,以青岛地铁某线施工为背景,采用多段爆破的爆破方式,设置多个监测点记录爆破振速,对比分析不同爆破振速预测模型效果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在地面传播过程中空洞效应的影响较大;爆破振动效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涉及因素越多,则爆破振速预测模型的结果与实测值越接近;根据空洞效应建立的分段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爆破振动在地面的衰减规律,可被类似工程借鉴.面对复杂的爆破施工场地,应根据条件进行爆破振速衰减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