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陶渊明《赠长沙公并序》一诗的写作时间,前人考订有误。正确的应是作者晋孝武帝太元十八癸已(公元393年)作者任江州祭酒之时,年29岁。诗中的“长沙公”亦非陶延寿,而应为延寿之父陶绰之。  相似文献   

2.
江州,一般人认为是今天的九江,其实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州是西晋和南方政权的一级行政区设置,作为州治其有五次迁移:初治豫章,首迁武昌,二迁寻阳,南迁豫章,再迁寻阳,再迁豫章.迁移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州治因州刺吏的驻地迁徙而迁徙;二是东晋和南朝各国政治、军事斗争发展的必然.其区划也是随时代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宇乐天。他的一生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不少人认为:后期的白居易深悟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之道,诗酒优游,其人与其诗恰相妙合。如洪迈在基《容斋随笔》中就曾将韩愈与白居易作过比较:“韩退之多悲诗,三百六十首,哭泣者三十首;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  相似文献   

4.
芥子纳须弥     
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唐朝的李渤兄弟曾隐居于此读书。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李渤在任江州刺使时,与智常禅师有过一次对话。李渤说: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欣赏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琵琶引》中的贬谪之情、登临之感以及营造的萧索意境、塑造的"江州司马"意象等都对宋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9,(3):46-50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来源十分复杂,并非全是一身正气、充满阳光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以光明磊落的打虎英雄出现的,他后来变成了杀人的狂魔。李逵贪酒、好赌,带有较重的流氓习气,但是他孝顺,重兄弟义气,打仗也十分勇敢。宋江发配江州途中遇到的穆春、穆弘、李立等人是当地的恶霸,后来也上了梁山。对于梁山英雄性格方面的缺点,我们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回避,也不夸大。  相似文献   

7.
芥子纳须弥     
"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唐朝的李渤兄弟曾隐居于此读书。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尔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失这玄奇了,小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与庐山交往甚密,过着一种类似隐居的生活。他在三年多的谪居生涯中,庐山自然生态的恬静秀美,使他的精神获得了安慰,因而写下了近六十首颂扬庐山的诗歌。其中,那些咏竹木花卉之类的诗,可谓独具地域和自然生态特色,其生动、形象的艺术构思,不仅提升了自然生态的文化品格,而且还增加了自然生态审美的人文意蕴,深深地寄寓着他的种种复杂情结。本文拟选取其部分诗歌进行分析,探究其与庐山自然生态产生情结的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9.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尸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白居易(72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唐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右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反对无  相似文献   

10.
胡恒 《南昌高专学报》2021,9(3):48-58,67
长白山区的开发史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受限于资料,开发早期这一地域的人群聚落、开发进程与社会控制尚存在诸多空白,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收藏的一幅《吉林蒙江招垦局五社十五甲全图》恰恰提供了这一方面丰富的历史信息.经考订,它绘制的年代在光绪二十八年,正反映了光绪三十四年吉林长白山区濛江设州以前的招垦与开发过程,同时国家行政力量的不断介入,也在与"韩边外"等地方势力的互动中形塑了区域社会面貌.这幅地图同样揭示了光绪末长白山区频繁政区调整中濛江州、桦甸县、抚松县的县界变动细节,揭示了被学术界所忽视的光绪、宣统之际奉天、吉林省界东段的几次重大调整.本研究亦再次证明,古舆图作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生活在一个险恶动乱的时代,又是玄学、佛教、老庄非常活跃的时代。而且,他的故乡江州浔阳又是“道教、佛教、经、玄学各种思潮互相矛盾斗争的典型地区。”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他说点什么“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话,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那不是不可理解的。如抓住乐天知命篱下采菊而发挥说他逃避消极,那是不应该的。或似乎只有如此说他思想复杂才算全面,那是多余的顾虑。其实,陶渊明归居田园后的处世态度是积极的严肃的,他是在新的人生旅途上积极奋进,表现出不屈和坚强的可贵精神。靖节先生说过:“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彼苍何偏,而不斯报!”这是他为“闻喜则乐”而早逝  相似文献   

12.
陈瓘,字莹中,号了翁,亦号了斋,宋,沙县(今福建三明市永安人),一作南平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他的一生坎坷艰辛 宋史本传说:瓘平生论京(蔡京)卞(蔡卞),皆被其处心、发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祸最酷,不使一日少安。他任过湖州掌书记、越州签书判官、明州通判,进京为太学博士,又出为沧州通判、知卫州。徽宗时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又罢监扬州粮科院、知无为军,再还为著作郎、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又出为知泰州。崇宁中以党籍除名,流放袁州、廉州、郴州、通州、台州。晚年卜居江州等地,辗转流窜而死。谥忠肃。  相似文献   

13.
江西宋代人才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江西区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时期。这在文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江西文化成为了当时先进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应该看到,宋代江西文化发达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性,具体体现在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上。赣南赣北的江州、赣州、南安军,文化发展较慢,人才分布较稀疏;赣中的吉州、抚州、建昌军、饶州、临江军等地文化发展较快,人才分布较密集。这可以从宋史列传赣籍人物、赣科举进士及赣籍有著作留世者等方面考察出来。宋代江西崇儒尚学的风俗很重;地方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普及;加之宋政府的重用文人政策及个人勤勉治学,使得人才大量涌现。当然,上述几个方面在建昌军、吉州、饶州、抚州、临江军、洪州等地体现得更为明显。因而会有人才的地理分布不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以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规范,思想原则和规范,道德原则和规范去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以德治国是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坚持道德要求上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势在必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健康教育专题为切入点,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为契机,从而促进体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3):F0002-F0002
佳木斯大学始建于1947年,坐落在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北国边城佳木斯市。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研相长、突出特色、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人文与科学交融、传承与创新统一、服务与引导并重,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必须善于以爱育心、以眼观心、以言动心、以心换心,用自己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对战争中的优与劣,以劣胜优与以优胜劣进行了辨证分析,结合战急与我国实际,着重探讨和阐述了未来军备与作战如何争优,创优,以优胜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的介绍,对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明确提出了高职课程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传统高职课程的弊端为突破口,以国外职教课程的经验为借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大力进行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见解、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疗效显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加之自身流派众多,传承艰难,流传至今,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要求。中医要发展,须走“医学衷中纳西”的与时俱进之路。中医自身要统一理论认识,统一辩证纲领,统一到“五脏阴阳”之中,以“三维守恒”指导辩证,要明确医学的目的,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运动的机制;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统一,以唯象涵盖唯物,以辩证指导分析,以调为本,以平为期;要司岁备药,先法制病,对中药剂型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