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在这里成立,我谨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自然科学名词是描述和传播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基本要素,统一审定自然科学名词,是科学研究、普及、教学、应用和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我们相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必将为统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我国天文学家一直高度重视名词的创造和统一工作。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和《准南子》等古典著作表明,远在汉代以前,就形成了我国的天文学名词系统。《史记·天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名词的审定从1984年下达任务到1986年完成送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送审稿,前后历时三年。现在我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做工作汇报。中国天文学家一向重视名词的定名和统一。从《史记·天官书》起,两千年来,一直以汉文记载、公布、讲授和传播天文学知识和著作。近现代天文学从西方传入之后,汉文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这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致使中国天文学家始终将天文学名词作为天文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后,即将天文学名词定为学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1930年成立了天文学译名和定名的审定组织。1933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核定出版了《天文学名词》,以部令公布。这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天文学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天文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又修订和增补编辑了新的《天文学名词》,于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颁布。近三十多年来,天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新的分支学科,发现了新的天体和天象,出现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相应地天文学名词和术语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天文学名词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今日天文知识的传播,天文文献的编篡、出版和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和要求。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3月下达了天文学名词审定和公布的任务。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审定、统一和颁布天文学名词的重要社会效益,愉快地接受了重托,作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将这一任务作为首要工作,全力以赶地展开。下面将就选词范围、编排体例、审定程序和人名译名四个方面汇报。选词范围 审定任务下达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审定的规模和范围。1933年公布的词条是1300个。1952年颁布的共1700个。中国天文学会主持编辑的俄英中对照天文学名词(1958年版)收词5000个。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编辑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一版(1974年)有名词6000个,第二版(当时尚未出版)收词16000个。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设想是作为第一批,审定并公布天文学名词2000个左右。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遂将选词范围确定为现代中国天文学文献、教材和报刊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专业基本名词。这个拟定的选词范围意味着,有些基本名词虽然经常出现在天文学文献中,但若是其它专业的名词,则不在入选之列。例如:光谱,物质、函数、曲线、离子、稀释。然而由它们作为基本词组成的天文专业特有的名词,则在选词范围之内。例如:光谱型,星际物质,光度函数,生长曲线,负氢离子,稀化因子。有些词虽是天文学名词,但较为生僻,在现代天文学中不经常出现,也不列入审定。例如,尼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勒梅特(Lemaitre)正规化。此外,在确认不会产生误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复合词的数量。例如:在入选之列的有“照相星等”和“极限星等”,复合词“极限照相星等”则不收。为了能反映现代天文学的时代特征,要选入和审定一批天文学新词。例如:质心力学时,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棱栅,黑洞,物质占优期。这样,按这一拟议的选词范围,于1984年3月,以待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二版为基础,选出词目3500个,在分委员会召开审定会之前一个月印发给每个委员。1984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审定会。审定会的任务是拟定审定条例,并以此为据,审定初选出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上选定了2000个作为第一批审定的基本名词。会后打印成征求意见稿,连同选词范围和审定条例,一并分送天文学界和物理、数学等相邻学科的分委员会征求意见。在此之后,又经过1985年和1986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审定会,审定的天文学名词几经增删和调整,最后,在1987年的上报稿中确定第一批收词为1956个。编排体例 1933年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编排是英德法日汉五文对照。1952年颁布的是英汉对照。这次审定将采取怎样的形式呢?我们认为,审定的目的是为定名和统一,由国家公布的应是一批经过审定并统一规范化了的汉文名词,其中既有外国天文学名词的译名,也有中国自古有之的天文学术语。在中国固有的天文学名词中,有些是只在中国天文学史中经常出现,例如:三垣二十八宿的恒星专名和星群专名,古代历法名词和术语,古代天文学说专名,古代天文仪器专名。还有些则是治用至今的基本名词,例如:赤道、黄道、子午圈、卯酉圈、天极、中天、岁差、彗星、新星等等。这样,分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商定,审定和统一的《天文学名词》是汉文名词为主体,并为每一个汉文名词,配上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名。例如:测时—time determina-tion,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分光解—spectroscopic orbit。对于中国固有的名词,则配上内涵一致或接近的英文名词。例如:司天监—imperial astronomer,浑象—celestial globe,霜降—First Frost。以汉文名词为主,配以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名的编排体例,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主要特点。此外,为了便于查讯和检索,确定要附有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审定程序 1984年,分委员会在召开第一次审定会之前,专门研究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分委员会拥有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专家的有利条件。我们决定,将初选出的3500个名词,按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天文仪器共6个分支学科,并按星系和宇宙、恒星和银河系、太阳、太阳系共4个天体层次,分为10类,打印成分类词表。还编出星座、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星系、星团、星云、恒星、星际分子、天然卫星、月面、流星群共11个天体专名表和天象专名表。分委员会把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分别发给不同分支学科的委员,只要求审定本人最熟悉的专业的名词和术语。鉴于天文名词按分支学科分类尚没有成熟的框架和方案,我们一再申明,《天文学名词》的学科分类和层次分类,并非严谨的分类研究,仅是便于审定和查索,所以,分类本身不是审定的对象。这样,由于要求分委员会的每个委员审定的不是3500个词的词表,而是与每个委员所熟悉的领域关系最深的300-400个词,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分委员会内一级的审查质量和效率,也对名词的增删,对各分支学科,各层次之间的调整和平衡提供了方便。随后,在1984年7月举行的第一次审定会上,顺利地通过了选词规范、编辑条例和审定条例,并审编出载有2000个名词的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会后,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全国有关专家和单位广泛征求意见。1985年6月召开了第二次审定会,任务是研究和审议征求意见稿回收的反馈意见,修订《天文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对《天文学名词》中一些新词、概念易于混淆的有争议的词以及有我国特点的名词作简明的注释,并要求《天文学名词》在按分支学科和天体层次的分类词表内,名词按内涵的相关性排序。会后,分委员会拟定了100个新词和概念易于混淆的名词,分配给委员分头撰写注释,并将《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按内涵相关性重新排序。例如:摄动、摄动理论、普遍摄动、特殊摄动、摄动体、受摄体、摄动函数、长期摄动、周期摄动等几个内涵相近的名词编排成群。又如,星族、星族Ⅰ、星族Ⅱ、星族Ⅲ、盘族、臂族、晕族等几个词也排列一起。1986年4月举行了第三次审定会。审定会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定稿,其中第一部分是天文学中常见的基本词,第二部分是天体专名和天象专名的11个表,共收词1956个,并对其中100个词加了注释。会后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印成册,作为送审稿上报全国委员会。1986年6月以全国委员会钱三强主任名义,将送审稿分送全国委员会中的天文学科的全国委员及指定的专家进行复审。1986年7月分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对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逐步作出答复,再次送有关专家复审。1987年4月举行了第四次审定委员会会议,对送审稿作了必要的修饰和补充,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前言、编排说明、名词正文和注释、天体和天象词表的全部定稿,并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辑了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天文学名词》所经历的审定程序是第一次审定完成征求意见稿,送同行评议。第二次审定根据评议意见完成修订稿。第三次审定完善修订稿,作为送审稿,由全国委员会送专家复审。第四次审定根据复审意见完善送审稿,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人名译名 现代天文学的常用的和基本的名词和术语中,有为数不少的以人名命名的天象、天体、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常数、图表、方法、效应、关系、定律、定理和学说,还有以人名命名的月面结构、小行星。《天文学名词》送审稿的汇编和审定在1984-1986年期间,当时,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尚未成立。我们就尽可能少地选用和审定含有人名的名词和术语。既便这样,在第一批《天文学名词》1956个之中,仍有头人名的名词143个,涉及104个科学家译名。占名词总数的7%。在这批含有人名和地名的天文学名词的汉文名审定过程中,采用了名从主人,约定俗成,遵从规范,适当简化,靠拢主科,避免生僻共六条准则。名从主人——查明人物的国别,尽可能地按照该国的发音或国际习惯的发音,确定其汉文名。约定俗成——有些人名的译名由来已久,甚至能上溯到清代末年李善兰时代,就沿用不变。遵从规范——近年已陆续有多种文种的姓名译名手册问世,就尽量遵从规范,不另译定。适当简化——有些外国姓氏的音译很长,在容许范围内,适当简化。靠拢主科——在天文学中,有一批含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以及其它非天文学家的姓名的名词和术语,按靠拢主科的原则,遵照其它学科的译名,不再另定。避免生僻——除少数流传已久约定俗成者外,力求避免采用生僻少用的汉字。关于含有地名的天文学名词,在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天文图表、地面陨星坑、月面结构、火星表面地形、小行星之中都有,这更是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过,在《天文学名词》中,只有12个含有地名的基本名词,涉及10个地名。在此就不细说了。最后,对当前的和今后的名词审定提三点建议和希望。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上一次国家颁布天文学名词是1952年,距今已35年了。鉴于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再过些年,就要审定并颁布第二批天文学名词。它将包括一些重要新词的补充,以及对第一批名词的可能有的修订。应该把对新词的汇集、整理、定名、做为分委员会的长期工作的一部分。还应着手安排涉及人名、地名、神名的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建议全国委员会考虑建立计算机管理的名词词库。关于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和挂靠单位的支持问题——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没有专职人员,委员们都是天文学家。他们来自全国五个天文台和四个大学天文系和天文专业。过去三、四年的名词审定全都是业余活动,只是由于所在单位的支持,特别是分委员会中分工负责名词审定的挂靠单位的多方面支持,才得以有效地完成。现在,科研单位的人员和经费都分配到科研课题。凡不列入课题的项目,很难再得到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工作时间的保证。所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办的任务,要争取列入名词审定的负责人或主要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课题计划。也许应提请尚在进行名词审定的各个分委员会加以考虑。对于《天文学名词》公布和出版的一点希望——《天文学名词》的颁布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一件大事,希望把好出版的质量关,我们说的出版质量主要指的是文字差错率和版式差错率。力求做到编辑和排印中可能有的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同志、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同志出席今天的大会。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科学院顾问叶笃正同志和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院特约顾问钱三强同志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老领导的光临,表达了老前辈对名词审定工作、对这次会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今天还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这是对这次会议的很大支持和鼓舞,我代表大会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我们邀请的一部分科技专家和代表,共120人左右。为了适应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学科方面的组成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作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增加了技术学科方面的工作,加强了科技名词审定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全国委员会委员是由有关专业学会和单位推荐,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全国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相信第二届委员会一定能担负起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重任。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2)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3)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4)各方面交流有关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他们都是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四年多的审定工作中,制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并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准则。现在,已有九个学科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并已公布。《天文学名词》已在1987年公布。前天(6日),钱三强主任代表全国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正式公布了这八个学科的规范名词。目前,还有20多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业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多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在第一本《天文学名词》完成时作了明确批示,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后的各学科名词予以公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和来信,有力地推动了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进程。今天,我们已公布的九个学科的第一批名词,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很多学科审定委员会都收到来信,赞扬名词审定工作为我国科技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香港科技界的同行也称赞这工作做得及时,做得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将会起促进作用。这些成绩是各学科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仅代表全国委员会向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大会是个总结的大会,交流经验的大会。在短短二天安排的会议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认真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工作计划要点,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献计献策。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89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遗传学名词》(第一版),审定了遗传学名词1519条,少数名词附有简短释文。2001年,中国遗传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修订第一批公布的名词并  相似文献   

5.
一、总则 (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 (二)受国务院委托,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 (三)名词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机构。凡经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7-38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7.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陆续审定并公布出版了52种学科的规范名词(约20万条)。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和使用这些名词,全国科技名词委决定今后在本刊的“公布科技名词”栏目中摘录各学科一部分名词予以公布。读者若想了解某学科公布的所有名词,请查阅该学科公布的名词书。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正《战术学名词》已由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准予预公布,周期为一年。该书内容包括:综合、联合战术学、陆军战术学、海军战术学、空军战术学、火箭军战术学和武警战术学等7部分,共2029条。在预公布结束后,将参考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对外正式公布,向社会提供免费查询服务(预公布全文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www.cnctst.cn)。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原刊名《科技术语研究》)从1991年到2007年分八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667个。现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九批新词148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