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中看地球     
9·11恐怖袭击事件5周年纪念之际,美国宇航局首次公布了一张在太空拍摄的9·11事件发生时的图片,以悼念那些在纽约世贸中心倒塌中死去的遇难者。2001年9月11日早晨,距离地球200多万千米的国际空间站的美国科研舱内,宇航员们一如平常地忙碌着。突然,他们接到一个来自地面的电话,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已经过去十一年了。经过十一年来的持续反恐,反恐斗争取得了重大战果。2011年5月1日,策划"9·11"恐怖事件的"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丹终于被美军"海豹"突击队一举击毙。"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对恐怖袭击的担忧不仅促使政府组建了每年耗资550亿美元的国土安全部,而且促使各国警方与科学家联手,发明了众多针对恐怖活动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并在反恐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距离9·11事件发生已经有5年的时间,世界各国一直没有放松对恐怖分子的预防和打击。英国政府在8月10日宣布挫败一起类似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阴谋。这一事件再次让航空安全成为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恐龙蛋壳化石的痕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毅民 《科学通报》1994,39(21):2014-2014
全球性生物绝灭、特别是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绝灭事件是地学及至是整个科学界的难解之谜.“超新星爆发”和“星体碰撞”造成恐龙绝灭的假说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80年代中期,中德科学家研究了广东南雄盆地的K/T界线及所采集的恐龙蛋化石,分析了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认为,“严重的干燥气候和微量元素的污染可能是恐龙绝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严立 《科学之友》2002,(1):17-18
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百年盛典的2001年12月10日,在中国,100名科学家发表了致公众的公开信,信中说:“……当初杨振宁、李政道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的,结束了中国人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实在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憾事。”科学家们呼吁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尽早结束这一局面。这里,科学家们所说的“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所谓中国本土的“零诺贝尔奖”现象;而科学家们向青少年的呼吁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胡鸣 《世界科学》2003,(4):12-14
科学界中一些重要的发现在公开之初往往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当科学家在庆祝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5 0周年之际 ,人们意识到双螺旋当年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历史资料显示 ,1 95 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被提出时科学界对它的反应很冷淡。实际上直到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结构模型可能揭示了DNA参与蛋白质组合的机制时 ,生命科学界才对DNA双螺旋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里奇·考尔德 (RitchieCalder) 1 95 3年 5月 1 5日在《新闻记事报》上关于发现DNA结构的报道1 95 6年罗伯特·辛谢梅尔 (RobertSinshei mer)在加州理工学院所作的一次报告中…  相似文献   

7.
休闲时光     
新的探测数据表明太阳内部活动的紊乱对地球有影响由欧洲宇航局去年12月发射的太阳光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表明,太阳的内部活动比以往科学界所想像的要复杂和混乱得多,并将对地球产生一些有害的影响。这架载有11台天文望远镜和测量仪器的探测器,发现太阳经常性地发生着震颤、磁暴和日面下巨大的等离子溶流运动。由此产生的"太阳风"的突然爆发会席卷整个太阳系,使地球的外大气层发生磁暴,导致地球上电子通讯被干扰、电力中断和产生极光现象。科学家们说,这架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将有助于人类预测和对付这些干扰。新的发现还有可能推翻以往科学界有关太阳黑子的理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乔丹博士认为,欧洲太阳光球探测器发回的新数据表  相似文献   

8.
秦雪 《世界科学》2012,(11):12-13
过去一百年里,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原子的行为颇为古怪。然而,在自然的微观世界里,一些科学常识方面的定律被其内部奇怪的量子力学规律所颠覆,比如,被称为波函数的数学公式为代表的一些物理事件或对象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公元1859年9月1日,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分别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太阳.他们同时在一大群形态复杂的黑子群附近,看到了一大片明亮的闪光发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片光掠过黑子群,亮度缓慢减弱,直至消失.在当天和第二天,许多高纬度地区的人看到非常明亮的光亮.这一事件使科学家们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太阳上最为强烈的活动现象--耀斑.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传真     
美国科学家日前说,银河系外增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爆炸,这次爆烧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他们认为,这可能是自形成宇宙的大爆炸以来最大的一次爆炸。 美国巴尔的摩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安德鲁·弗鲁切尔9月16日在亨茨维尔举行的天文学会议上报告说,天文学家们已在今年3月探测到了这次伽马射线爆发时的微弱闪光,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今年9月5日进行观测时也捕捉到了火球的“身影”。这个火球的直  相似文献   

11.
正7月23日,英国宣布退出欧盟的一个月后,大约4 500名科学家和科学界人士将汇聚英国曼彻斯特,参加欧洲科学开放论坛(Euro Science Open Fo rum)的开幕,这是欧洲最盛大的交叉学科研究会议。英国退出欧盟的投票和关于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的未来规划的问题必然为会议议程蒙上一层阴影,英国退出欧盟令欧洲科学界和各领域人士深表担忧。然而欧洲科学开放论坛项目委员会主席耶日·兰格(Jerzy Langer)却认为,会议目前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每年春季的“恶作剧日”可能是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思维的方式之一——最近,我发现科学家们已经背上了难以管理的坏名声。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同事告诉我,他们甚至修了一门专门来对付我们的课程。“牧猫”这个说法目前很盛行,说的是管理教授就像是“牧猫”;而一直令管理者们恼怒的是:科学家被分配了一项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一些令人恼怒的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做这件  相似文献   

13.
人类长寿的愿望或许要靠果蝇来帮助实现。20年以前.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果蝇研完长寿的奥秘。去年美国加州大学罗斯教授在第五百代果蝇中发现了长寿型果蝇,但是这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最近科学家在果蝇体内发现一种变异基因,称为"印地"(I’m not dead yet.简称 Tndy)。科学家推测,由此开发出的药物将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和减肥的效果。美国康涅耿克州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 S.L.赫尔方教授和同事们在一次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政府关门大吉、干细胞疗法取得新突破……2013年的365天已经充分展示出了科学界的命运多舛。政府关门,致命病毒,台风,还有陨石——2013年科学界的新闻大部分都似乎取材于好莱坞的一系列灾难片。当然大部分都还是美好时刻。太空探索创下新高,针对最神秘的人体器官——大脑——的研究,政府开始注入大量资金,干细胞的治疗和艾滋病治疗也取得了巨大飞跃。下面,我们为大家盘点一些2013年你应该知道的科学界所发生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2):29-31
●在德国林道举办的高级研习班上,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次交流使得三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倍受鼓舞,他们立志解决研发药物中所面临的一些最大挑战。有机会接受科学界大佬们的谆谆教导,一直以来都是年轻研究人员的梦想——这场"高级研习班"开办于2011年林道市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第二天,研习班尝试着由学生科学家唱主角。三位研究人员以海报宣传的形式把他们所做的  相似文献   

16.
<正>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已经在轨运行了25年,期间,它不断地吸引科学界以及公众的关注:宇航员曾5次前往HST进行维护和系统升级,多次挽救其脱离灾难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台。在HST庆生25周年之际,《自然》杂志描述了其恒星探索的成就和一些躲在幕后的科学家们的工作,以及HST 25年的观测生涯带给我们的一些"馈赠"。  相似文献   

17.
1954年3月1日至5月5日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战争贩子们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太平洋比基尼地区连续进行了氢弹爆炸的试验。在3月1日第一次试验以后,就已经发现了有不少的日本渔船受到损害,特别是第五福龙丸最为严重。在第五福龙丸上的23名船员都遭到了氢弹爆灰的伤害,其中一人已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在第五福龙丸事件以后,日本的和平居民和科学工作者陆续不断地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并且要求停止氢弹的爆炸试验和使用。但是美国政府却无视于这种抗议和要求,厚颜无耻地抹煞了这一事实,竟又连续地进行了氢弹的爆炸试验。氢弹的爆炸试验引起了日本科学家特别是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注意,他们在报刊上纷纷发  相似文献   

18.
一位持异见的科学家指出,耀斑触发了地震,这一见解使地震预言者大吃一惊。加利福尼亚一位科学家认为,象地震、人类疾病和纵火之类形形式式的灾难,可能都是由大阳触发的,这一观点使她的同事们极为惊异。正当科学界对她大加嘲笑的时候,负责地震预测的官员们却鼓励她继续研究下去。这位研究人员究竟是一位伽利略传统的倡导者,还只是另一个为了适应她所偏爱的理论而曲解手中数据的、过于热切的灵魂呢?下面就是有关她的报道。读了这篇文章,你自己斟酌吧,究竟是全信、部分相信、还是完全不信。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记忆中,科学界与普通大众的关系从未如此糟糕过。科学研究的商业化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但科学家们仍可有所作为。 科学界存在着一种可信度问题。在最近的调查中,当欧洲人被问及最信任谁来阐明基因修饰的农作物时,26%选择了环保组织,提名大学的只有6%,而国家公共机构与工业界分别为 4%和 1%。 科研机构可信度的持续下降,与“疯牛病”灾难不无关系。上述的事件同样遵循着类似的模式,如80年代对于CFCs和臭氧层空洞的争论、健康与环境中有毒物关系的评估、全球暖化现象,甚至吸烟问题,都是如此。在这些事件中,科…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世界科学》2004,(9):43-46
2004年7月28日 ,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一家医院去世 ,享年88岁。克里克是196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揭示者之一。当这一不幸的消息传来 ,各国生命科学界人士反应强烈 ,一些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声明 ,追忆和悼念这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