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昆 《自然与人》2009,(3):46-49
据估计,全球近视眼患者至少有10亿多。对近视眼的研究已数百年。近年来对近视眼治疗争议最大的要数角膜激光手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政府医疗监督部门正在阻止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而美国的《眼科学》杂志也指出:“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而不是大多数广告上所说的1/1000。”“手术还可能引起并发症,致使病人必须做眼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2.
正眼角膜是人眼最外层的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聚焦光线。全球有1500万人由于疾病、感染或外伤等导致眼角膜损伤,需要移植眼角膜才能避免失明。然而可供移植的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最近,英国科学家以眼角膜干细胞、藻酸盐和胶原蛋白为原料,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人的眼角膜。通过这种技术,从一位捐赠者的眼角膜中提取出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伦敦消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新眼科医院的戴维·易斯特教授最近利用经过“器官培养”的眼球为两名患者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由于研究者改进了眼球的贮藏方法,使得眼球的角膜在眼球库中生活30天之久,其方法主要是在贮藏容器中加入营养液。而常规的液体贮藏技术仅能使捐献的眼球生活四天。目前大多数眼角膜移植手术还是使用新鲜材料,它要求手术在几小时内完成,否则捐献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为外伤或目镜的感染,引起角膜损伤或致盲,并且没有足够的可供移植的捐赠角膜,而进行一次角膜移植的费用高达2500美金,这使得大多数人要长期忍受痛苦,给精神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打击和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5.
张杰  杨克  谭德勇  曾军英  Alan Fine 《科学通报》2007,52(16):1891-1895
Fas配体(Fas Ligand, FasL)在多种不同的上皮细胞中均见表达, 在炎症反应中诱导Fas阳性免疫细胞凋亡以保护组织. 为了研究眼角膜炎症反应过程与Fas配体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检测了在眼角膜上皮细胞中IL-1β对FasL的表达翻译水平以及细胞毒性的影响, 明确了在眼角膜上皮细胞中IL-1β抑制FasL的表达以及蛋白翻译, FasL的启动子活性受到IL-1β作用浓度的影响, 两者呈相关性表现, 发现IL-1β阻断由FasL诱导Fas阳性细胞对于眼角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 眼角膜上皮细胞FasL受IL-1β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让光明重现     
<正>如果人失去了能时刻更新眼角膜表面细胞的干细胞,会带来眼部疼痛,严重情况下导致失明。移植与细胞培养技术正帮助治疗这一疾病,甚至有能力恢复重病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分离出一种促使伤口愈合的机体的特殊化合物。这种被称为“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的物质是从兔的伤口分泌物的液体提取的,并由zena Werb等制成半提纯制品。微量的该因子(约千万分之一克)就能加速动物植皮的血管再生以及兔眼角膜毛细血管的形成。而在正常情况下角膜是不含血管的。  相似文献   

8.
王晋 《科学之友》2003,(7):19-19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可用它来修复损伤、衰老的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缺陷患者利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是重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典型例子,目前有些医院已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损伤及角膜损伤和多种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干细胞可  相似文献   

9.
正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学教授帕特里夏·佩雷斯·科尔内霍(Patricia PérezCornejo)的教学体验。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实验室里第一次做研究时,我发现自己喜欢收集数据,去理解有趣的生物学现象。我喜欢每天泡在实验室里探索新想法,而且体会到了那种不得不独立计划实验所带来  相似文献   

10.
医用机器人给传统医学带来了技术上和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现代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医用机器人已在手术、康复、护理、教学、救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09,(4):51-51
据《连线》杂志报道,美国的外科医生玛丽亚.谢苗诺夫首次给人实施的接近完整的面部移植术获得成功。多年来,谢苗诺夫在老鼠和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研究。2008年12月,她用一位匿名捐赠者的肌肉、骨骼、上唇和鼻子,对一名年轻女子做了移植术。该患者经历外伤性损伤后,脸的中部全毁。  相似文献   

12.
黎志 《科学之友》2009,(7):155-15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木马,线路监听等方面。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由漏洞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并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过去50年里计算机对科学与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已众所皆知,然而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冲击可能会更大。1993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计算机与电子通讯的融合,在显著提高美国研究工作者的成果数量和研究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要实现这种潜力,一个主要步骤是将科研人员群体的兴趣与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人员群体的兴趣尽可能多地结合起来,以创造出高度集成、面向工具的计算与通讯系统来支持科学合作,这样的系统可称之为“合作实验室(collaboratories)”。“合作实验室”这一名称是由威廉·伍尔夫(WilliamWulf)教授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疾病,能够影响多种感知觉模态的加工,其中也包括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状态能够提高疼痛感受,且抑郁患者抱怨疼痛的频率显著增高.抑郁症和慢性疼痛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两种疾病的共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然而,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却观察到了矛盾的现象,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实验室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对热刺激、电刺激或机械刺激的反应减弱.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抑郁症对于疼痛感知的调节可能较为复杂.动物实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有些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疼痛,但是还有些研究却证实了抑郁动物对于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多样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源自于抑郁模型的差异以及疼痛类型的不同.本实验室自201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福尔马林持续痛,同时减弱对于某些诱发痛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提示抑郁情绪对于疼痛的调节作用会因疼痛模式的差异而不同.疼痛包括感觉-辨别、情绪-动机以及认知-评价3种维度,抑郁情绪对疼痛的影响可能正是其对于这3种维度的调节作用之和.本综述将对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动物研究进行评述,为深入探索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卫红 《科学之友》2008,(10):10-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测量仪器中的广泛应用,给工程测量仪器带来了一次技术性革命,文章对近年来工程测量仪器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在光照疗法、光声成像、癌症的早期诊断、药物转运和组织工程学等领域,通过应用或无意释放的形式进入植物、动物、人体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或释放到环境之前,亟需探索降低其生物毒性的方法和机理.本文通过对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属性,包括尺寸、纯度、表面性质(表面电荷、亲疏水性和表面修饰)以及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包括暴露剂量、暴露时间、反应/作用介质等的调整来探讨降低纳米毒性的方法.同时从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生理生化损伤、氧化应激、基因、蛋白质和代谢5个方面来阐述纳米颗粒产生毒性及降低其毒性的途径、机理,并对今后降低纳米毒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6岁的梅同一只眼睛瞎了。当时,她另一只眼的角膜也有毛病。不进行治疗,梅冈另一只眼可能会失明。眼科医生约翰·古兹奇(Johnl.Gottsch)决定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和他的同事们为她安排了手术,给这位小女孩更换了角膜——产生视力的重要器官。角膜移植是成功的。然而一年后,古兹奇发现,梅冈的新角膜已经开始“逐渐被蚕食”。“因为她太小,而且只有一只眼睛了.当时情况很危急”.古兹奇回忆道,他是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名眼科医生。古兹奇为梅冈安排了第二次移植手术。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手术是成功的,但是这…  相似文献   

18.
张葵 《科学通报》1997,42(11):1199-1202
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光学折射面,本文选择3种方法对角膜散光进行测量。随机选择屈光不正患者360只眼,对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曲率计及散瞳验光3种测量角膜表面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3组测量方法在散光轴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提出角膜地形图中△K_(sim)即表示角膜规则性散光。散光度数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散瞳验光组与另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测量角膜散光方面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由于角膜曲率计测量范围小、取点少,因此在反映角膜表面细微变化方面受到很大限制。本文还对角膜地形图图形与参数△K_(sim)间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14,(6):F0004-F0004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8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附属皇家自由医院正在进行一项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他们利用人体自身干细胞制作各类人体器官,已初步制成包括鼻子、耳朵、气管以及血管等人体器官雏形。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研究"订做"人体器官的机构之一。迄今,有少数患者已接受了医院实验室制作的器官,包含有泪管、血管和气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移植出一只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只由干细胞制作的鼻子。如果移植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一名年轻的学生正忙于观察一对对近亲交配的老鼠。当时,这个在校园里广为人知的“鼠人”的克拉伦斯·C·利图尔(Clarence Cook Little),正试图培育出第一例近交系实验室动物——一个拥有稳定且相同基因的老鼠品系。尽管他的教授认为这不可能,然而“鼠人”却成功了。今天,我们都得益于那些近交系老鼠繁衍的后代,正是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对众多的人类疾病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