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网     
以太网是迄今在局域网上传输数据的最为普遍的方式,当它首次由当时供职于施乐公司帕罗阿托研究中心(PARC)的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见图)在其1973年5月22日的备忘录中设计时,其传输数据能力为每秒3兆字节。今天,每秒1吉(1吉为1024兆)研传输速率的以太网已经很平常了,而且每秒100吉的以太网也正在研发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3,(1):12
由美国等国的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及网络工程师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现网络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惊人的339Gbp(s每秒339千兆比特)。这一速度相当于每天传送400万kM字节数据,或100万部标准长度电影的流量,接近2011年纪录的2倍。此外,科学家们还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与美国  相似文献   

3.
汤江 《科学》2013,65(5)
正随着信息资源呈爆炸性增长,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知识化的特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开始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种类越来越多,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呈爆炸性增长。据IDC市场调查机构预测,未来每18个月,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到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总量将会增加44倍,达到35.2ZB(泽字节,1ZB=10(21)字节),人类社会开始迈入大数据时代。与此同时,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时间性和阶段  相似文献   

4.
电脑应用的蓬勃发展使得软件占用的磁盘空间越来越庞大,被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过去输入一个文字文档只需要很小的存储空间,而现在文字文档中可以插入图形和表格,动辄上千KB字节,常常用一个软盘连一个几千字的文档也放不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在网络上发送一个邮件或者传送一个软件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常常听人说,传送一个文件太慢了,有时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当然这个问题有待于电脑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传送数据的带宽(即增加每秒钟在网络输送线上通过的字节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3G?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什么是3G?…  相似文献   

6.
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现代人,最近开始频频追问"流量都去哪儿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无疑与每个手机用户都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偷跑流量"如此关心。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系统与软件更新越来越频繁,软件越来越大,连接越来越多,图片清晰度越来越高,视频越来越常见,大家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小心翼翼尽量用Wi Fi的用户,在移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和流量也会递增。即使排除手机系统本身偷跑或应用程序偷跑流量的特殊情况,实际上是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流量依赖症爆发。以下,小编总结了多种不知情流量偷跑的可能,用智能手机的每个人都一定会遇到,为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流量损失,请仔细看看自己是否在坑里。  相似文献   

7.
邓峰 《科学》2011,63(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在规模上为历届之最,而且在信息化程度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园区内实现了高速光纤的全覆盖,其光纤总长度几乎可以绕地球半圈,具有光纤到楼层、到场馆的百兆/千兆的上联能力.高速上网、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网络电话(VoIP)、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遍及园区的每一处角落,世博园已经成为了一座被"光网"覆盖的小型"城市",徜徉其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情、而且更能随时随处体验到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奇迹.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用户对于自身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通信需求,对目前常用的4种通信组网技术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刚 《科学通报》2015,(Z1):439-444
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大科学项目,其特点是大科学装置和合作,并产生海量的科研数据.数据密集型的大科学项目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发和处理有着巨大的需求.本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讨论了科研大数据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以及网络等方面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其中,国际上的高能物理实验每年产生数十拍字节(PB)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妥善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并高效地分发到世界各地进行分析处理.高能物理学家基于网格技术合作建立了大数据处理的WLCG网格平台,该平台成功地支持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同时也支持了其他大科学项目,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为了解决对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新的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如软件定义网络和云存储等,被开发应用到科学大数据中.最后还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在科研大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11.
光纤作为传输系统,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纤到户接入技术作为未来最终的、一劳永逸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在我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重点对NGN软交换接入FTTH(光纤入户)的组网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XPON技术是一项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接入网技术,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高速接入。由于其初期投入成本低,扩容方便,可快速接入覆盖,为四平市铁通市场拓展快速接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逄洪岩 《科学之友》2009,(7):152-153
目前对于立体传媒的现代化要求,视频服务器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家电视台的第一要求。而在视频网络播出系统中,播出服务器是重要的核心设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视频服务器概况作了探讨,针对几款视频服务器在这个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各电视台对播出系统改造提供的一些经验,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共享存储,无限扩充的存储空间与带宽。同时也提出了高性能的媒体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唐艳 《科学之友》2010,(7):28-29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今的公路路面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早期破坏的现象,如泛油、滑溜、裂缝、松散、车辙等等。正因如此,文章旨在分析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提高公路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PC面世20年来,获得了空前普及。现在PC的发展已达到极盛时期,因此人们已开始谈论继PC之后将会是怎么样。信息家电是后PC时代的主角 人们普遍认为后PC时代的主角将是信息家电。 所谓信息家电是指拥有双向网络功能的新一代家电产品,利用其双向网络功能可以把全世界网络上的信息发布者同信息接收者紧密地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着。高铁,与飞机相比价格要便宜很多,而且速度也比客车和火车快,自然成了不少人首选的交通工具。但大家都知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在出行时也往往需要依靠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系,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离不开WiFi了,走到哪都要先问问有没有WiFi。与此同时,国外的飞机航班也开始普及空中WiFi,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铁WiFi就更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今的公路路面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早期破坏的现象,如泛油、滑溜、裂缝、松散、车辙等等.正因如此,文章旨在分析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提高公路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錢学森 《科学通报》1959,4(3):86-86
从现在火箭技术的发展进度来看,解决太阳系行星间的星际航行將不是太远的事。有些苏联的科学家認为10年內人就可以到其他行星上去了。但是宇宙太大了,光是能到其他行星上去,并不等于說我們就解决了宇宙航行的問題。从地球到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近的一顆恆星——“半人馬”座的α星,就有約40万亿公里。如果我们用原子反应堆的原子火箭,每秒噴气速度可以达到8公里,再加上多級火箭設計原理,最大速度就有可能达到每秒40公里。但即使这样,用每秒40公里的速度到离我們最近的一颗恆星去也得一万亿秒,也就是31,700年!自然,一旦到了那颗恆星上去,我們就可以真地看一看宇宙的奇观:半人馬座α星实际上是紧密靠近的三顆恆星,其中一顆比我們的太阳还要大些,其他兩顆是光度較小的黄色以及发紅的星。在天空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岂非奇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4月25日至今,“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了15年,拍下了750000幅图像,每周向地球送回了120吉字节(GB)的数据,被一些时事评论员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天文任务。但现在这个“带病工作”的望远镜也许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为此,《自然》杂志网站回顾了“哈勃”太空望远镜15年的工作生涯并展望了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项有效技术用于提高生物制品和细胞培养物贮藏时的稳定性。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这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对于那些对冷冻特别敏感的不稳定产品,高度纯化的化合物和工程细胞系。到目前为止,常规使用的技术包括冷冻(-80℃)和冷冻干燥。而对于蛋白质,常采用盐析制成稳定的晶体后再低温贮藏。尽管这些技术在特定的运用中确有其优点,但明显存在缺陷: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