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读者来信     
最近在新闻中看到,被炒得沸沸扬扬山西省霍宝干河煤矿的记者"封口费"事件,有《科学导报》记者涉入,我们比较好奇的是,《科学导报》与贵刊《科技导报》只一字之差,二者到底有无关系呢?——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赵芳《科学导报》是山西省的一份地方性新闻报纸;而《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的学术会刊,是一本学术期刊,主要以刊登学  相似文献   

2.
 我与中国科协《科技导报》接触源于2004年参加“中国科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评选”,之后成为《科技导报》审稿专家和编委,并先后参加过《科技导报》5~6次主编工作会。此外,我还多次参加了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与科技导报社承办的每月一次的“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推荐论文评选活动,我自己也在一直努力为《科技导报》撰稿、组稿。从这些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科协的温馨和《科技导报》的发展,不自觉将自己融入了科协、融入了《科技导报》。  相似文献   

3.
鸣谢     
正感谢74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8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审读每期《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办公厅向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赠阅《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向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赠阅《科技导报》995册。感谢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向在国际组织任职的科技工作者赠阅《科技导报》100册。感谢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向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秘书长赠阅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一份我比较喜欢的杂志,喜欢它的原因在于从中可以广泛了解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最新的科技动态。我很支持把《科技导报》办成中国的Nature和Science的办刊宗旨。在我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时,有一位老师就曾经讲过一句让我至今都铭记在心的话,那就是“科学有国界”。  相似文献   

5.
我与中国科协《科技导报》接触源于2004年参加中国科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评选,之后成为《科技导报》审稿专家和编委,并先后参加过《科技导报》5~6次主编工作会。此外,我还多次参加了中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我参加工作后比较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从《科技导报》中获取了很多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也看到了《科技导报》的一份社会责任。但后来由于工作辗转,我没有连续订阅《科技导报》。今年,我抽空订了几期,一则是想从杂志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二是想看看我的"老朋友"在这几年的变化。但当拿到手时,我发现贵刊  相似文献   

7.
鸣谢     
正感谢74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8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审读每期《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办公厅向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赠阅《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向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赠阅《科技导报》995册。感谢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向在国际组织任职的科技工作者赠阅《科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中国科协定于2008年4月1日至11月中旬举办主题为"发展与责任——见证科协50年发展历程"的"我与科协"征文活动。作为征文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此期间,我刊将开设"我与《科技导报》"专栏,面向《科技导报》  相似文献   

9.
鸣谢     
正感谢74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8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审读每期《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办公厅向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赠阅《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向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赠阅《科技导报》995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9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在北京国宏宾馆主持召开了首次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并将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最新发表的8篇具有新闻价值的研究论文成果向大众媒体进行了发布。参与这次发布的期刊包括《科技导报》、《中华医学杂志》、《遗传》、《植物学报》(英文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和《地质学报》,其中《科技导报》发布的两条新闻是“《科技导报》评出2006年24项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和“《科技导报》评出2006年世界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重要进展”。包括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晚报在内的14家媒体记者参加了见面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科技导报社承办。旨在促进学术论文成果的社会传播和公众了解。以及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的互动,今后将每月举行1次。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出席了见面会并做了重要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主办的学术会刊,兼具学术性与新闻性,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科技导报》不仅是我国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而且是美国CA、CSA、Ulrich,英国SA/INSPEC、CABI,俄罗斯AJ/VINITI和波兰IC等检索系统收录期刊。《科技导报》为旬刊,每月8、18、28日出版,铜版纸彩色印刷,大16开。《科技导报》的读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的名字与中国科协紧密相连:他1980年3月至1986年6月任中国科协二届全委会副主席,1986年6月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后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在担任中国科协领导期间,钱学森对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十分重视,曾多次给时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国科技导报社(后改为科技导报社)社长刘恕同志去函,探讨《科技导报》有关办刊问题。2011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生100周年,重温钱学森同志的这些信函,对于办好《科技导报》、推动学术期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5 年已经过去,2016 年阔步前进。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科技导报》全体同事向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2015 年,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导报》编委会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导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6 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科技导报》的同志约我写一篇关于中国科协的历史与辉煌的文章,以为庆祝之意。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主办的学术会刊,兼具学术性与新闻性,正在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科技导报》不仅是我国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而且是美国CA、CSA、Ulrich,英国SA/INSPEC、CABI,俄罗斯AJ/VINITI和波兰IC等检索系统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16.
鸣谢     
感谢渤海新区作为科技导报社战略合作伙伴向70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3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赠阅《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办公厅向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赠阅《科技导报》。感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向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中国青  相似文献   

17.
《科技导报(北京)》2006,24(1):40-40
●《科技导报》一直以“探讨现代化的道路与方法”作为刊物的品牌标志,如今已经成为一份发行量很大的大型高档核心学术期刊,我认为可以指望它未来成为中国的Nature和Science。作为贵刊的读者和作者,我深感《科技导报》充满了学术民主和勇于探索的浓厚氛围。例如,就水科学和水利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科技导报》在创刊、复刊十年之后,于1991年正式定为中国科协的学术会刊。这是我国科技界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科协领导对《科技导报》多年工作成效的一次认可和鼓励。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年中,我们调整了栏目、增加了内容、改革了版式,缩短了刊期,改为月刊。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有成绩,有喜悦,但也有不少缺憾。在此,我们谨就读者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作一简要的交流。一、首先,读者们关心的是,成为中国科协学术会刊后,《科技导报》的宗旨、特色和风格会不会有大的变化? 探讨现代化的道路和方法是《科技导报》创刊以来的一贯宗旨,长期来为读者所熟悉和首肯。定为中国科协学术会刊后,这个宗旨不仅不变,而且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扬。中国科协是由160多个全国性学会、数百万名会员组成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科汇集、人才荟萃是科协的一大优势。这些专家学者地位超脱,探讨问题独立客观,科学求实,无部门之见、条块之争,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科技导报》能有这样一个高智力群体为依托,汇聚各方热忱,奉献科学智慧,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大业论证、咨询、参与决策,应该说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同时,实现既定宗旨的条件和机会也变得更好、更充分了。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学术会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技术工程领域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并及时报道国内外重要科技新闻和科技进展,深度评论重大科技新闻、科技事件、科技热点、科技人物、科技现象,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导向性、新闻性、可读性,正努力办成适合科技工作者个人阅读、"好看"的学术期刊。2014年,科技导报社继续向140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赠阅《科技导报》;中国科协办公厅继续向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赠阅《科技导报》;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我收到了一本《科技导报》,惊鸿一瞥,发现贵刊的确体现了"科技"和"先导"这两个特色。我本人是从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希望能借贵刊"读者来信"一角,把我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点想法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不足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