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ESR测年时,为了求取样品的累积剂量,通常采用附加剂量法.当用γ源以不同的剂量人工辐照样品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中一些E’心的ESR信号也随之增大直至饱和.前人对此已做过了许多研究,而且建立了一些模型并在理论上做了阐述.这些理论认为在通常的条件下晶体中的电子大部分处于价带,在电离辐射作用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短时期内在晶体中扩散开,直到它们在缺陷中心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能重离子(Kr,Xe,Sn和Pb)辐照处于16或100K的低熔点纯金属Bi,通过测量分析辐照引起的样品电阻率增量及其变化速率随辐照剂量的变化,研究了入射离子在Bi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如辐照损伤效率及复杂缺陷的产生等。结果表明,强的电子能损可在纯金属Bi中引起附加缺陷的产生,从而使得辐照损伤效率>1。电子能损值大时,入射离子在Bi中引起的辐照效应主要是电子能损效应。辐照温度和入射离子速度对辐照效应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嗣炤 《科学通报》1991,36(10):741-741
在黄土石英的ESR断代方法中,原始积存剂量的确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过去认为黄土石英经过风尘搬运并暴露在地表时,其缺陷中心的储能电子能够被阳光晒退,使沉积前所吸收的自然辐射剂量下降为零或至一个有限值。断代的时钟,即从这里拨动。测龄时,使石英样品经过阳光的充分“晒退”后,测得剩余ESR信号强度就为样品的原始积存剂量。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定风成黄土自沉积至今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刘本仙 《科学通报》1987,32(11):859-859
在放射生物学中,关于DNA辐射损伤以及化学物质对这种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的研究,历来是引人注目的课题。自从1959年有三位作者首次用ESR方法观察到γ射线或电子脉冲辐照的固态DNA中的自由基以来,至今绝大多数关于DNA辐射损伤及其化学防护作用的ESR研究,都是用固态或冷冻水溶液状态的样品进行的。这是因为所产生的自由基在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在 0.5Tm(Tm为材料熔点)温度附近一种氧化物粒子弥散强化的铁基合金中惰性气体离子辐照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 实验利用高能20Ne离子辐照材料样品至3个剂量水平. 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 即使在最高辐照剂量, 材料的晶界处也没有发生空洞的加速生长, 显著区别于相同辐照条件下传统铁基合金的组织结构变化. 这个特点反映出氧化物粒子弥散强化合金具有在高温和高氦产生率的苛刻环境中(诸如在聚变堆内部)使用的潜力. 晶界处空洞生长的抑制效应可归因于材料晶粒内部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界面对惰性气体原子的有效俘获和对辐照缺陷的回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香琴 《科学通报》1986,31(19):1500-1500
辐射加工是辐射研究和辐射工艺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个领域涉及面广而且相当活跃。为保证辐射加工的产品质量,需要在辐照时进行有效的剂量控制。这就要求有比较好的剂量测量手段。从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剂量测量方法来看,丙氨酸/ESR自由基剂量测量法明显比其他方法精度高、量程宽。这种剂量测量法依据的是电离辐射在晶态丙氨酸中诱发自由基  相似文献   

7.
γ-射线辐照对MSO_4:Sm~(3+)发光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雄 《科学通报》1995,40(24):2223-2223
稀土掺杂的碱土金属硫酸盐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钐掺杂的发光材料可望用作光谱烧孔材料和光存储材料.实验证明,含掺杂离子的晶体被辐照后,容易产生缺陷,形成色心;同时,晶体内掺杂离子又可作为陷阱,俘获由辐照产生的电子或空穴,使掺杂离子的价态发生改变.国内外对铈掺杂的CaF_2晶体发光机理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未见对钐掺杂的碱土金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金矿带ES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毕献武  胡瑞忠  何明友 《科学通报》1996,41(14):1301-1303
近年来,电子顺磁共振定年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内外已有学者采用顺磁共振计时技术确定了成矿时代较新(<100 Ma)的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取得了与U-Pb法相似的年龄结果.本项研究中,作者选用金成矿期的石英作为测定对象,对哀牢山金矿带的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和大坪金矿进行了ESR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金矿床成因的时代制约关系.1 方法原理及测试结果用ESR测定地质年龄的方法,是基于对样品天然辐射损伤的检测.地质样品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因遭受天然α,β和γ以及其他射线的辐射产生晶格缺陷和俘获层被填充,从而形成可被ESR所探测的顺磁中心(E').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石英中由辐射作用形成和积累的E'中心的浓度与天然辐射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确定α石英中E'中心的浓度,便可达到测定年龄的目的本项研究用于ESR测试的样品,均为采自各矿床主成矿期石英脉中与金共生的石英,测定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9.
李继亮 《科学通报》1977,22(11):498-498
热发光是晶体被加热到红热温度之前发射的光.它主要是由品格缺陷以捕获电子的一形式贮存起来的电离辐射能,在加热过程中又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热发光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大量实验证明,若不受其他因素干扰,晶体的热发光强度与晶体中所积累的辐射剂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这就为热发光技术用于考古、地质样品的年龄测定提供了可能性.近十年来,热发光技术已成功地  相似文献   

10.
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过高剂量氦注入及高能铁离子辐照后,产生高密度空洞.本文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从辐照后的316L不锈钢试样上制备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样品,通过TEM定量分析样品薄区的空洞密度及分布状态,进而计算出样品的辐照肿胀率.该定量表征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样品薄区厚度的精确测量.然而,Kelly和Allen早期提出的基于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的膜厚测量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TEM样品较薄微区的厚度测量(厚度0.6ζ_g,ζ_g为衍射束g对应的消光距离).本文提出对同一样品较厚区域CBED花样进行测量拟合出特定衍射束的消光距离,再将该参数应用于待测薄区同一取向CBED花样的测量结果,从而估算样品薄区的厚度.讨论了CBED方法相对于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方法在透射样品厚度测量上的优势.以离子辐照后的316L不锈钢样品薄区厚度测量及空洞密度定量分析为实例,探讨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CBED技术的薄区厚度测量方案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朱镛 《科学通报》1992,37(21):1938-1938
为了提高光折变性能,研究和使用了45°切割的BaTiO_3晶体。理论上,当光栅的波矢K_g和晶体的C轴成45°角时,BaTiO_3晶体的两波混频增益具有极大值。然而,对厚样品而言,由于扇形散射的缘故,其有效增益通常是被降低了。在稳态情况下,45°切割样品的有效两波混频增益往往低于具有相同尺寸的0°切割的样品。利用其扇形散射的特性,45°  相似文献   

12.
侯碧辉 《科学通报》1994,39(13):1174-1174
电子自旋共振(ESR)是研究晶体中点缺陷和化合物中离子价态的实验方法之一.ESR实验研究发现ZrO_2纳米晶中的点缺陷与材料制备的方法和工艺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ZrO_2多晶和微晶是白色的,Zr~(4+)和O~(2-)都是非磁性离子,自旋量子数s均为零,因而没有ESR信号.但用柠檬酸盐爆炸分解方法制备的纳米晶(粒径为9.2nm)是深灰色的,并测到了色心的ESR信号,这是由于爆炸分解法制备的纳米晶是在极短促的瞬间生成的,晶粒中有许多色心点缺  相似文献   

13.
BaLiF_3微晶辐照损伤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长泰 《科学通报》1994,39(9):859-859
钙钛矿型复合氟化物ABF_3(A=Li,Na,K,Rb;B=Mg,Ba,Zn等)是固体可调谐激光的优良基质材料,人们对其辐照损伤已有较多研究,但其中关于BaLiF_3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用ESR方法研究BaLiF_3的辐照损伤尚未见报道.近年来,人们在适应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需求的新型无机闪烁材料的过程中发现BaLiF_3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这一应用中对材料的抗辐照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报道了用ESR方法研究BaLiF_3微晶受X射线和γ射线  相似文献   

14.
<正>光的二向色性是指自然或人造晶体中沿着不同晶向对线偏光吸收的差异.通过设计优化人造晶体中的微/纳米结构可以获得很强的二向色性,可用在起偏器和半波片等光学组件中.在自然晶体中,二向色性通常来源于晶体中的低对称性,而这与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有很大关系.这些各向异性晶体同样可以用于改善传统光学元件的性  相似文献   

15.
MeV B离子注入铌酸钾晶体形成光波导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V离子注入已被用于研制光波导,特别是对低温相变材料尚属目前唯一的手段,铌酸钾晶体(KNbO3,简称KN)即为具有低温相变性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波导材料之一.近年来,文献[1,2]报道了利用MeV轻离子H或He注入法研究KN晶体的光波导特性.我们依据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能够在降低注入剂量,形成稳定的波导边界和减少光损耗方面较之轻离子注入更为有利.在文献[3]中报道了用60MeVB离子,1×1015cm-2剂量注入KN晶体形成非渗漏型光波导的新结果.本文用高分辨TEM进一步对样品做了光波导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有机超导体     
超导状态是由于电子的相互有效吸引作用所造成。现在从头来说明这一吸引作用是如何产生的。电子均具有同号电荷,似乎应该互相排斥。但在晶体中,由于每一个电子与正离子均有相互作用,故在电子间除了一般的库仑斥力外,还有吸引力作用着。某电子在晶体中运动时,它吸引着离子,即在其运动途径上形成剩余正电荷的区域。第二个电子就会被该区域所吸引,从而也就被第一个电子所吸引。我们通常就说,第  相似文献   

17.
纳米结构的高精度可控加工是制约器件小型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而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辐照有望在加工精度上推动纳米加工的进程.透射电子显微镜中高能电子束不仅能用于原子结构成像,还可用于原位辐照加工.因此,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辐照效应研究既有利于从原子尺度上探索材料在电子辐照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及结构演变规律,又有利于加深对电子辐照过程的理解,为纳米结构的高精度可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子辐照效应,并综述近年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石墨烯、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二维层状材料原位辐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二维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精准、可控加工低维纳米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杜进隆  徐川  付恩刚 《科学通报》2023,(9):1125-1140
核能是重要的清洁、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核能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的核反应堆结构材料,这些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剂量辐照的环境下长时间服役,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反应堆的使用寿命.载能粒子轰击会在材料中引入大量缺陷,这些缺陷随时间的演变往往造成材料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材料性能的下降,甚至失效.具有更苛刻服役条件的先进反应堆急需具有更优异抗辐照损伤性能的结构材料.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的本质就是通过成分和微观结构等设计来提高材料中载能粒子辐照所引入缺陷的湮灭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基于界面的抗辐照损伤设计是近几十年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的主要思路.本文从抗辐照损伤机理研究存在的挑战出发,主要综述了基于界面的抗辐照材料结构、成分设计及特点,已经提出的抗辐照损伤设计方案及相关机理,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技术应用团队基于界面以及提出的循环溶解再析出的纳米析出相的抗辐照损伤材料设计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界面和纳米析出相抗辐照损伤设计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关于肼N_2H_4的电子能谱,尚无人系统研究过,作者测定了肼的Nls结合能,俄歇能谱和价带电子能谱. 实验在McPherson ESCA-36能谱仪上进行,以MgK_αX射线为激发源,获得Nls结合能406.24eV,俄歇能谱四个峰为351.65、362.63、369.55和374.38eV.价带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20.
辐射加工技术及其特点由于辐射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原子能工业的进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辐射源,这样使得一门新的辐射加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辐射加工是利用γ射线(通常来自同位素钴~60和铯~137)电子束(低能电子加速器)作为一种手段对材料进行辐射加工处理(特别是高分子材料),辐照储存,保鲜食品和医疗用品辐照灭菌消毒等.辐射加工在一些国家已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