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也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日益发展起来,蒂姆·帕克斯是后现代主义时代中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爱上罗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它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点。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这一时期的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点及分析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 ,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打破了美与丑 ,文学与非文学 ,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 ,而是既异中有同 ,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仍然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均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小说的这些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郭世超 《科技信息》2013,(6):222-222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的一部作品。该书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该作品进行解读,总结出小说中的荒诞意味,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及小说所具有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桂艳平 《科技信息》2012,(22):145-145
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文坛的后现代小说潮流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编元史小说"的概念。《天秤星座》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具体代表性的作品。它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为题材,通过重访历史,对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质疑,并同时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做了问题化处理。它指出了叙述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体现了编元史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多视觉及视觉转换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的叙述技巧,这些叙述视角及其转换与小说本身又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然而海明威小说译本中出现一些错译,这就需要引起译者注意文学翻释与一般的翻译不同,译者对作品的叙述技巧关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破坏、消解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否定和超越。本文论述了后现代文学的产生根源,后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作品从作者,叙述和语言的审美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对作者,传统叙事及文本中心意义的消解与颠覆。  相似文献   

9.
香港小说家西西的作品已在香港文学中日益被经典化,其小说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建构与丰富渊博的知识性叙述,既是西西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又是西西在众多香港小说家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西小说是香港的一个新的文学时代最明显的标志,体现了香港文学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尽管后现代主义文学难以梳理,但概括而论,仍能分辨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若干特征,如碎片化、互文性、反体裁、迷宫小说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求解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唯有经过时间岁月的冲刷,才能对此作出完整的定位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斯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作品的叙述角度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环节。唯有把握了叙述角度,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推断。通过小说《丰乳肥臀》的叙述角度,论证其在建构小说的隐含作者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评论家对公认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的解读大多从美学和小说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文本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代表作,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一般不太关注作品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批判。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该文本在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3.
赵松 《科技资讯》2014,12(25):206-206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一种新型文学类型,其对欧美文学创作研究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具备后现代主义的固有特征,这就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传统修辞手法不同。对此本文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后现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说明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尽管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其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含混、不确定显然来自后现代语境。《荒野小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篇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出现的文类混杂、碎片化和多重不可靠叙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女人的疯狂所做的思考,都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唐菁 《科技信息》2007,(12):122-123
后现代主义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游戏。本文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范本,通过分析其形式与内容上的特点,即文本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戏仿”、“零碎化”、“真实与虚构的混淆”等后现代特征,揭示了后现代文学的颠覆性与游戏原则。  相似文献   

17.
“平面化”主要指:人物平面化,情节、结构平面化,背景平面化,主题平面化。“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18.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0,(16):I0143-I0143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本人的真实生活,和他的虚构作品一样,扑朔迷离而又引人入胜。本文旨在通过对品钦创作生涯及其主要作品的回顾和述评,揭示这位后现代主义文坛巨匠独特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小说叙述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进而实践叙事学与性别理论在文学研究中交会使用的方法论,选用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近期创作的同题材作品加以比照,分别从写作者性别意识在叙述中的显现程度,面对性描写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结局设计上表现出的风格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两部情节类似小说文本的细读,可见写作者的性别差异对于文本内叙述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