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受众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报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这就给报纸优化其新闻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写作新闻作品时采用恰当的文学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形式上的美感,提升新闻作品的内在价值,彰显新闻作品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采访中的观察是决定采访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采访中的观察,首先要强调深入新闻发生现场,还要强调观察得深入细致,要能观察到一般人不注意,看不到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新闻的本质,写出独到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龚隆勤 《科技资讯》2007,(28):134-136
新闻作品的翻译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里正变得日益重要,而新闻翻译实践需要科学而有效的理论来指导.由于新闻领域所固有的特性,德国的功能派翻译原则及观点应用于新闻作品的翻译中有其独到的解释力.从而,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指导新闻翻译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隆勤 《科技资讯》2007,(24):136-137
新闻作品的翻译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里正变得日益重要,而新闻翻译实践需要科学而有效的理论来指导.由于新闻领域所固有的特性,德国的功能派翻译原则及观点应用于新闻作品的翻译中有其独到的解释力.从而,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指导新闻翻译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构成新闻的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新闻既然是对事实进行报道,记者在“报道”中必然包含有自己的主观思考和情感倾向,新闻作品中也必然存在着写作主体的情感因素。本文试就新闻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及特点作一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新闻写作与其他丈章的写作一样,是人与人精神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交往中产生作用的,除了认知、意向之外。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新闻写作中,一些人由于只注重了新闻“以事晓入”的文体特征,而忽视了情感所起的作用,往往使写出的新…  相似文献   

6.
张冰 《科技资讯》2011,(34):223-223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是每一名记者的理想,在写作中要从细节入手,从关切点上,共鸣点上等方面找准新闻视角,摆脱人云亦云的报道,这样才能写出不落俗套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冰 《科技资讯》2011,(18):242-242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是每一名记者的理想,在写作中要从细节入手,从关切点上,共鸣点上等方面找准新闻视角,摆脱人云亦云的报道,这样才能写出不落俗套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要探究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如何,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以及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各自内在性质。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稿件的两个重要组成环节,采访决定写作。采访第一性,写作第二性,只有二者辩证统一,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时下,少数记者对于采访与写作厚此薄彼,把采访看得过于简单,没有来得及弄清楚事物的真相,就匆忙动笔,在写作中搜肠刮肚,搞"米不够,水来凑",导致了新闻作品写作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张冰 《科技咨询导报》2011,(30):171-171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在写作时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写出好的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杨潇 《科技信息》2012,(18):175-175
把新闻内容当作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但新闻故事化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升新闻作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具体新闻作品的分析,对如何提升"新闻故事化"的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真"是新闻美的内容,"善"是新闻美的原则和内涵,"美"则是新闻美的外在表现.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如何强化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现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但是这种写作的方式事实上早就存在于文学或新闻实践之中。作为作家和记者的斯坦贝克在这方面早就有不自觉的尝试。他的作品《从前打过一场战争》就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文学新闻的特点。《从前打过一场战争》所体现出的写作特征与当代美国文学新闻写作理念不谋而合的这个事实表明:该部作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纪实而完成了向文学新闻的转变,而斯坦贝克亦可称为美国文学新闻的先驱之一。如果文学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一门写实的艺术,那么斯坦贝克就是这种写实艺术的大师。  相似文献   

13.
张冰 《科技资讯》2011,(17):240-240
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要求记者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选准主题,提炼好主题,表现好主题,这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同时,新闻写作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两方面是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兼具的要素。但文学性必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两者之间必须要把握尺度。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5.
博客是一种网络传播的新样式,它的流行使转载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网民所默认。在充实博客内容以及提升点击率上,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的确是一条捷径,但同时它也引出了著作权的相关问题。本文对博客的著作权及其它在转载新闻作品时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侵权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颇深,早期的毛泽东主要通过办报刊,写章等形式来宣传革命。后期毛泽东的新闻实践主要以新闻作品、新闻论述以及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开展等形式出现。毛泽东的新闻实践充满了革命性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实事求是等原则。毛泽东的新闻作品以实事求是的新闻精神为基础,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分析深刻、语言生动。回眸上个世纪,毛泽东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很值得我们追寻,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关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两千年来,有关它的文学、史学、礼学乃至地理学研究层出不穷,但鲜有人由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对《诗经》进行研究。如果从新闻学视角来观照《诗经》作品的采集与传播过程,就会发现先秦采诗活动和现代新闻活动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如采诗人和乐官充当着类似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诗经》作品承担着反映公众舆论和传播新闻信息的社会功能等。因此,可以说,《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14-118
版权制度的确立是伴随着市场而兴起的。移动网络中聚合服务新闻软件的兴盛也随着人们消费习惯、信息阅读与获取习惯而改变,这一切的背后却是技术的发展和更多贴合个人习惯的发明诞生。市场随着技术的迁移而变迁,新闻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有时就连技术创造者和新闻发布者本身也无法预估市场中大众消费注意力的变化。"今日头条"等移动网络中聚合服务新闻软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著作权法》中对于新闻类作品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而从新闻创作者和新闻编辑发布者两个角度重新审视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本文将通过事例和概念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既是一位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杰出记者.他作为记者而进行的新闻写作实践活动,几乎伴随他一生的写作.他长期的新闻实践经历产生了大量风采独具的作品,而且对后代新闻记者也有较大影响.他写出“永存的记录”的理念,以及他在新闻写作上的建树,见证了他一生对真实而又生动地写新闻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