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区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在宁南山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2006年面积达213.4万亩,马铃薯晚疫病害时有发生,铃薯危害严重,一般年份造成马铃损害失8-13%,严重年份达45.8%左右。宁南山区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总降水量较少且较集中,适合马铃薯生长,同时也适合于马铃薯晚疫病害的发生流行,不仅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甚至对他们的粮食安全供应都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使马铃薯产业能够长足发展,摸清病害流行原因,主要从使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以及改进栽培措施方面着手,进行试验调查、收集、分离和保存宁南山区马铃薯病害的生理小种,为药剂防治和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属藻菌纲、霜霉目、疫霉属,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有发生,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薯块,不但造成当年生产减产,同时也是次年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来源。镇巴县常年种植马铃薯18万亩以上。高半山区更是其主产区。近年来该病扩散、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如遇适宜气候条件,有大流行趋势。因此,对马铃薯晚疫病及防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4.
一、播前准备工作 1.正确选用良种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良种较一般品种可增产30%-50%,尤其是晚疫病流行年份或马铃薯退化严重的地区,推广抗病品种可以成倍增产,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作为一种重要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减产可达20% ̄40%,所以疫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凉山州冕宁县马铃薯主产区开展了687.5g/L银法利SE、70%安泰生WP、58%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四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四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687.5g/L银法利SE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份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年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的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抗源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定西科技》2005,(3):52-54
(一)晚疫病 晚疫病是目前马铃薯主产区最严重,造成减产最大的真菌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特征方面,分析了2012年凉山州春马铃薯晚疫病生态环境存在背景下,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为初夏阴雨连绵,天气温凉,多雨高湿。初步分析出晚疫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在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流行期的5月中旬~7月上旬,若出现连阴雨天气4d或持续降雨日在3d以上、日均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连续4~5d后,晚疫病将发生流行。该结论可作为凉山州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为晚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平 《科技资讯》2009,(21):223-223,225
有效控制住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是推动马铃薯种植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关键。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特征及其规律性,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外在原因等四方面探讨其发病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内蒙古河套灌区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大面积发生晚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面积143km2,造成产量损失638900t。本文介绍了晚疫病发生概况,对其大流行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条件是该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6~7月连续的阴雨天是诱发晚疫病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性基因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目前推广应用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马铃薯薯块形成期开始施药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原种的繁育产量;在收获后正常的贮藏条件下,经药剂处理后的薯块上马铃薯晚疫病自然感病率大大低于未施药防治的清水对照薯块,保证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马铃薯环腐病是1964年由黑龙江省克山县引种传入我区的,是我区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发展为我区主要病害,全区马铃薯栽培地区均有轻重不同的发病。该病致使马铃薯从幼苗枯死、植株茎叶萎凋干枯、薯块腐烂、甚至在马铃薯贮藏期间造成大量薯块腐烂。据1972年调查,全区因环腐病造成损失达5—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1971年调查马铃薯因各种病害导致腐烂,损失折粮一千八百七十八万八千斤。致使部分社队种薯缺乏,给国民经济及群众生活带来很大损失。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流行学与降水量和温度关系密切.云南晚疫病可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包括昭通以及海拔22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常发生区,包括滇中曲靖、昆明等海拔2000m左右的山区.轻发生区,包括迪庆等海拔3300 m左右的高原地区.应用CASTOR马铃薯晚疫病预测软件,筛选出Ullrich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预报云南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配套采用Hobo H8 RH/T自动气象测量仪,建立了田间直接或远程的晚疫病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晚疫病严重年份,田间抗病性最强的马铃薯品种为同薯8号、克新1号和克新4号,其次为宁薯6号.抗病机理制是茎叶和块室组织抗Phytophthorainfestans传播.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25%甲霜灵·烯酰吗啉叶面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25%甲霜灵·烯酰吗啉有效剂量为281.25 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达81.85%,与对照药荆25%甲霜灵和50%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生产中可以选用该药剂与对照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市玉米主要病害以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纹枯病等为主,因病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在常年发生条件下达10%-20%,大发生时达30%-50%,局部严重时达80%。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一些感病品种或材料传入我市传播蔓延,如灰斑病等,发生面积、种类、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任务艰巨,对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影响。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症状、发生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途径是促进玉米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倍受青睐,由于连年轮作、重茬,马铃薯早、晚疫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晚疫病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引起叶片严重卷缩,严重的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从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护地、露地、春秋栽培马铃薯均可发病,常年损失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