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杨梅园等果园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其蛹期寄生蜂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为对象,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以及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构建了蝇蛹俑小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雌蜂和雄蜂的成蜂寿命分别为17.28±5.29d和17.97±6.76d,平均每头雌蜂有60.31±35.08个后代,后代中雄性百分比为(28.08±13.29)%.雌雄蜂羽化后的生命期望分别为16.78d和17.47d.在实验条件下,蝇蛹俑小蜂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0.14±0.0009和1.16±0.001;净生殖率(R0)为45.17±1.05;世代时间(T)和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26.31±0.07d和4.79±0.03d.研究表明,蝇蛹俑小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利用黑腹果蝇完成生活史,对果蝇存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稻敏感品系TN1和抗性品系中浙优、IR56饲养褐飞虱,研究褐飞虱产卵量等繁殖情况,测定解毒酶系中酯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卵黄原蛋白(Vg)等基因在mRNA上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抗性水稻上产卵量减少,Vg2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表明水稻抗性对褐飞虱的产卵量有抑制作用且Vg2调控产卵.酯酶和P450中的部分基因均在取食抗性水稻的褐飞虱体内表达量较高,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对花翅摇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花翅摇蚊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花翅摇蚊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68℃和742.97 d·℃.在5个温度条件下,内禀增长力(rm)和周限增长速率(λ)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至34℃时最大,分别为0.175和1.191.净增殖率(R0)在26℃时最大,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数量加倍时间(t)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至34℃最短,分别为24.53 d和3.96d.花翅摇蚊对温度较敏感,30~34℃为其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雌螨延迟交配对整个种群的负面效应,采用叶碟饲养法,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延迟交配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螨延迟交配主要影响寿命、产卵量,进而影响种群增长率;随着雌螨交配时间的延迟,影响的程度逐渐加剧。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d,雌螨的寿命比对照延长20.17%,产卵量比对照下降26.74%,但对后代的孵化率、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对生命表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雌螨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d,会导致净生殖率显著下降、平均世代周期历期显著延长,而内禀增长率则在交配延迟3d时显著降低。未经交配的雌螨只能营孤雌生殖,寿命延长了31.14%,产卵量减少了30.08%。营孤雌生殖的雌螨可以通过与其后代回交而实现两性生殖。结果提示延迟交配会导致山楂叶螨的繁殖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型蚤21天暴露和子代21天恢复实验法,研究了PFOS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及其子代F1(1st)和F1(3rd)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FOS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F0代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都受到显著抑制。3个指标在最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依次降低了62.2%,40.6%,34.0%(p<0.01)。随PFOS暴露浓度增加,其对大型蚤毒性逐渐加重,PFOS暴露浓度与对大型蚤毒性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质量浓度高于30mg/L时,F1(lst)代总产卵量和终点体长受到显著抑制。F1(3rd)代比F1(1st)代大型蚤恢复程度更好,除暴露于50mg/L的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仍受显著抑制,其他指标都恢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大型蚤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最敏感的指标,建议将其用于评价PFOS的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瓢虫柄腹姬小蜂适宜的寄生和繁殖温度范围,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9~34℃)对瓢虫柄腹姬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卵-成蜂羽化历期、雌蜂寿命、产卵历期和世代平均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从19℃升至为34℃时,卵-成蜂羽化历期从19.31d缩短为9.86d,雌蜂寿命从20.8d缩短为3.3d,产卵历期从5.33d缩短为2.13d,世代平均历期从22.43d缩短为11.37d.在25℃下,每雌蜂寄生数、产子蜂数和产雌蜂数最多,分别为6.17,51.2,38.5头.在25℃下,每雌蜂每d产出雌性后代数最多.在25℃下,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亦最大,分别为38.47,0.24,1.27.这些结果显示了适宜该蜂的寄生、繁殖温度在25~28℃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环境对方形网纹溞(Ceriodaphnia.quadrangula)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酸碱度(p H值分别为6、7、8、9、10)培养方形网纹溞,测定其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平均生殖间隔期和总生殖量等生长和生殖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方形网纹溞的生命参数有显著影响,30℃处理组中,群体的rm和λ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的平均寿命、第1怀卵日和平均生殖间隔期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处理组中,个体的平均寿命和总生殖量、群体的R0均高于其他处理组.方形网纹溞的pH生存范围较宽,pH 6~pH 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组个体的总生殖量、群体的rm、λ和R0都显著高于其他组,但网纹溞在弱碱性环境下(pH 8)寿命最长.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其对轮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尚无从知晓.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应用种群增长、休眠卵产量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吡虫啉(0、1.56、3.12、6.25、12.5、25、50和100 mg/L)对其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统计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对轮虫存活(以生命期望为指标)、发育(世代时间)、生殖(净生殖率)和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等参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有性生殖(后代混交率、种群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等参数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50和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3.12~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延长(P<0.05),而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则显著缩短(P<0.01).1.56~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净生殖率显著升高(P<0.01),而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P<0.01),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P<0.01).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吡虫啉浓度与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种群增长等参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监测吡虫啉的慢性毒性时,净生殖率是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萼花臂尾轮虫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温度,4个集胞藻浓度梯度,利用动态生命表法探讨了温度和集胞藻浓度对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集胞藻浓度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的净生殖率(R_0)、世代时间(T)和内禀增长率(r_m)有极显著影响.温度为15℃时,轮虫的净生殖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温度为25℃和35℃时,轮虫的净生殖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出现下降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轮虫世代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温度下,不同实验组轮虫的世代时间也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趋于缩短.当温度为15℃时,轮虫的内禀增长率随集胞藻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集胞藻对于轮虫内禀增长率的促进作用减弱.结果显示,集胞藻可以为轮虫种群提供一定的营养,温度的升高降低了集胞藻对轮虫种群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温度变化下浮游动物种群对不同蓝藻种类的响应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向cDNA RDA,即分别以敏感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抗溴氰菊酯品系为驱赶子(driver)和以抗溴氰菊酯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敏感品系为驱赶子(driver)筛选2种品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分析小菜蛾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经过3轮消减杂交后,将所得的差异片段克隆于PMD 18-T载体,氨苄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鉴定后送样测序.得到2条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部分已知序列有一定同源性,其中1条序列与编码S3a蛋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妇科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出状况、菌群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取有自觉阴道症状到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92份标本中念珠菌阳性标本55例,检出率28.6%,汉族和少数民族妇科门诊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5.7%,差异无显著性(P=0.324);56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2株、光滑念珠菌12株、克柔念珠菌5株、热带念珠菌4株、其它2株。56株念珠菌对KETO、FCZ、5-FC和Amb的耐药率最高的是KETO,达73.2%;最低的是Amb,无耐药株。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白色念珠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光滑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本地区妇科患者阴道异常分泌物检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存在普遍耐药现象,对两性霉素B基本无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12.
前齿肖蛸世代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 L,koch 1898)生活史试验中的幼蛛存活率,雌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前齿肖蛸的世代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前齿肖蛸第二代的种群增长指数最大,达66.52;第四代种群增长指数最小,为14.6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报道浙江衢州中国石龙子成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输出,测定了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体重、头长和头宽、附肢长和腹长,除腹长无显著两性差异外,其他形态特征均表现为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衢州种群雌体年产单窝卵,平均窝卵数,窝卵重和平均卵重分别为16.8,8.767g和0.589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云斑天牛成虫和子代卵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灭幼脲1号、卡死克、灭幼脲3号、抑太保对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灭幼脲1号和卡死克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87.0%和81.7%;灭幼脲3号和抑太保活性也较高,综合抑制率分别为75.7%和65.3%;虫死净和优乐得活性较低,综合抑制率为31.5%和22.5%。  相似文献   

15.
16.
福州地区田间小莱蛾Plutella xylostessa L.已对水胺硫磷、克百威、敌敌畏和三唑磷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分别为23.52、28.41、16.06和23.43倍.抗性小菜蛾幼虫体内AchE的Km和Vmax值分别为敏感185和0.63倍.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敌敌畏对敏感小菜蛾AchE的Ki值分别为抗性的58.75、30.33、198. 87和36.32倍.作者认为AchE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敏感性的降低应是小菜蛾对该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半人工饲料对细纹豆芫菁成虫的正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改良的玉米螟半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分别饲养同一批采自野外的细纹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成虫。10业后从两组各取20半雌虫和20头雄虫,经解剖、称重和测定各器官芫菁素含量,结果显示:相对于天然饲料,半人工饲料对虫体增重和生殖腺发育有较大促进作用,并提高了雄虫虫体和附腺中芫菁素含量。全程饲养的成虫其处理组的寿命和雌虫产卵量也高于对照组,产下的卵有88%的孵化率,并孵出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JSZ-13菌株对于马尾松具有促生作用,且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为了进一步解析和评价该菌对松材线虫的生防机理,在虫液和卵液中加入NJSZ-13菌株,研究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效果以及对其产卵、卵孵化和繁殖量的影响。【方法】 首先通过离心将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分成菌悬液、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并调配成原液、5、10、100和1 000倍的稀释液,其中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原液浓度为3×108 cfu/mL,以无菌水和NB培养基为对照。①用浸渍法测定NJSZ-13菌株在24 h和48 h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效果。②挑取10对生长良好的雌雄4龄幼虫于1.5 mL离心管,用NJSZ-13菌株处理24 h后将虫卵从离心管冲洗到35 mm培养皿中,统计各处理的产卵量。③在35 mm小皿中加入1 mL无菌卵液(约含400个卵)和NJSZ-13菌株,统计12、24和36 h的孵化虫数。④将100 μL线虫液(含500条松材线虫)与100 μL NJSZ-13菌株混合接入60 mm培养皿的灰葡萄孢中,在25 ℃培养箱培养5 d,用贝尔曼法分离线虫并计数。【结果】 ①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原液处理24 h后的杀线率即高达100%,而其菌悬液原液处理48 h后的杀线率仅为81.47%。②NJSZ-13菌株原液能极显著地抑制松材线虫产卵,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小。③NJSZ-13菌株的10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卵,在12 h时极显著地抑制卵的孵化,在24 h时仍达到显著水平,在36 h时仅发酵液和发酵滤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处理12 h时,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相对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④NJSZ-13菌株原液和5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其繁殖力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10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时,菌悬液对线虫繁殖力无明显的影响,而发酵液和发酵滤液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菌悬液、发酵液、发酵滤液均对松材线虫有杀线作用。其中,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的杀线效果更显著;NJSZ-13菌株能抑制松材线虫的产卵、卵孵化和繁殖,同样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的抑制效果较菌悬液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