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 年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提到,“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材料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聚集,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在发展新材料的过程中应该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2.
<正>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2014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致辞中表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去年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前,宁波正在实施《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三大优势领域,及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三大先导领域,打造稀土永磁材料、聚氨酯材料、碳四碳五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海洋新材料等六条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材料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技术和商业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其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发展新材料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美国政府在90年代的《国家关键技术计划》中,一直将新材料技术列为重要研究领域;日本把开发新材料列为国家的第二大目标,认为新材料技术是推动21世纪创新和社会繁荣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其21世纪9大重点发展领域中将新材料列在首位。进入21世纪,以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极…  相似文献   

4.
江苏是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基地,在过去的十余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到了产业变革的节点。分析了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和江苏碳纤维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解读了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需求牵引、战略导向""创新驱动、重点突破""产用结合、军民融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对江苏碳纤维发展之路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2014中国航天(宁波)新材料产业化论坛致辞中表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去年启动建设新材料科技城,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前,宁波正在实施《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及合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三大优势领域,及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三大先导领域,打造稀土永磁材料、聚氨酯材料、碳四碳五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海洋新材料等六条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较传统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等)具有更高效的性能。随着该类材料及产品在材料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的日益进步与成熟,必将引领土木工程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领域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围绕土木工程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在材料设计与制备、工程应用设计与施工、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等进行概要分析,以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上下游综合全面了解,期待未来中国碳纤维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建筑结构水平的飞跃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也是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新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等新材料成了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投资者最为看好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2010年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指南中提出了新材料产业是安徽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一般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9.
广东聚航新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清远首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联合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在新材料研究领域领先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汇聚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新材料产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开展"不忘初心走基层"蹲点调研活动相关要求,成果转化科先后赴我市各区(县)、临港经开区调研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反思我市新材料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参考。一、宜宾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宜宾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纺织新材料,磁性材料、石墨烯材料、包装新材料、生物医学新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特种陶瓷、锂材料、玄武岩纤维等方面有一定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1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各国科技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一些关键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部分国家之间较量的利器。五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产业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国内重要的创新中心,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全市乃至全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因为其潜在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增强相体积分数为50%的Cf/Al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比强度和比模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增强体分布均匀;Cf/Al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达到302MPa·cm~3/g和104GPa·cm~3/g,高于传统铝合金、镁合金等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3.
⒈现状及发展趋势经过近几年的开拓创新,杭州市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涵盖了无机非金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摩擦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新材料企业已有21家,累计投入到新材料产业的开发资金超过6亿元,1997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的销售额达463亿元,预计2000年将达到8亿元,成为杭州市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新材料产品见表1。11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品近年来我市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优化了产品结构,产业升级换代,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有了很大的发展。无机非金属材…  相似文献   

14.
迅速崛起的北京新材料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科技潮》2005,(4):4-7
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主要高新技术,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生产与制造技术的重大变革。新材料是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材料产业的创新往往带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而下游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能极大地刺激和推动材料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北京目前有800多家新材料企业,每年有近300亿元的销售收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已达9%,新材料已成为北京继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之后的第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迅速崛起的新材料产业也为化工等传统产业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赵宗桂 《甘肃科技》2002,18(5):12-12
1 概述碳纤维是先进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增强材料 ,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比模量、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阻尼减震降噪性等优良性能。世界各国对发展碳纤维都给予高度重视。在过去 40年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体育休闲和工业领域。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目前世界上三种主要高性能纤维之一 ,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纺织纤维的高性能材料。具有类石墨的化学结构 ,它的使用温度范围在 170℃ 2 0 0 0℃ ;碳纤维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 ,是钢的 2倍、铝的 6倍 ;碳纤维模量是钢的 7倍、铝的 8倍。它与树脂、橡胶、陶瓷、玻璃、金…  相似文献   

16.
由碳纤维看新材料对新技术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春祥 《太原科技》2010,194(3):26-28
1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碳纤维是指碳质量分数在90%~95%之间的无机高分子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强度高、纤维密度低等特点。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基体复合,构成复合材料,用作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械、纺织、化丁机械及医学等领域的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以及在要求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建模计算平台,应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中纤维体积分数含量的控制和各向异性材料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下输出变量的转换,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预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新方法.可对不同性能的纤维、基体材料、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含量、不同纤维铺设铺层角度、不同加载方向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类型的碳纤维(CF)增强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制备了高性能复合材料;探讨了纤维含量、纤维类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F(连续纤维)/TLC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可达385 MPa,比纯液晶材料提高60%;弯曲强度最大为242 MPa,冲击强度达到29 912 J@m-2,布氏硬度为20,热变形温度高达203℃.CF/TLC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纤维类型的影响,连续碳纤维布增强的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指标高于短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证实了液晶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沿纤维方向发生自取向,形成了微纤结构,具有自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的不断完善,杭州新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日益丰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总体实现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迈向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的结构转变,形成以材料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杭州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发展现状新材料作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处于其他高技术产业链的上游。新材料的创新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极大地带动了其他高技术产业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两类具有压电和压磁效应的典型陶瓷基材料的硬涂层,考虑硬涂层材料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硬涂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动力学模型,基于模态分析的方法得出硬涂层材料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影响,采用谐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叶片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对叶片不同转速下的固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硬涂层材料涂覆的厚度及位置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压电效应的硬涂层材料涂敷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上可以减小振幅,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且涂敷在叶盆上的减振效果优于涂敷在叶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