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阿曼  王远利  王静  周虎 《科技信息》2011,(14):I0007-I0007
近几年来,随着徐州地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徐州的理财市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理财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徐州地区居民理财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居民关注理财、投入理财。在理财过程中,居民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提高风险的意识,加强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商业银行的设立,人们已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保险等为人们家居理财提供了多重的选择。为了了解居民理财状况,设计问卷,针对大柳塔镇某小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理财的居民都有着各自的目的,其中资产实现增值、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这三个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影响因素、投资偏好及原因,当地金融理财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本文通过对成都居民理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介绍了成都居民的理财状况,比较了不同收入群体对理财产品的偏好,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个人资产增长刺激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各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开设个人理财业务,该业务已成为银行越来越可靠、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各家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步伐加速,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入世后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如何进一步拓展个人理财业务,本文分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模型实证分析,对南京市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学历、对投资产品的了解和风险偏好是影响居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学历、家庭月收入和对投资产品的了解是影响居民是否选择储蓄外理财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南京市居民对投资理财的认知程度偏低,投资较为保守,投资收益率不高。树立居民理财观念、提高理财产品认知度、加强理财培训有助于投资理财产品的发展和居民投资收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靳欣 《科技智囊》2008,(1):80-81
现代社会,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多种角色,而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理财大军中来。聪明知性的现代都市女性,又将如何用理财武器武装自己,使自己在多种角色中游刃有余呢?让我们不妨共同探讨一下女性理财之道。  相似文献   

7.
俞锦悦 《科技信息》2008,(35):367-367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有了财富,当人们变化的社会,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变产生了。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就个人理财的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对个人理财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方式日益受到重视。以翔实的数据资料,具体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主要因素:个人财富的持续增长,居民个人理财观念增强,金融市场化不断加深,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刻变化和个人理财机构服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向泉 《科技资讯》2008,(29):200-200
调查显示:商业银行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必然要不断扩大自身的业务领域而最终达到扮演客户家庭理财顾问的角色;证券业也已从单纯的证券经纪与承销开始转向金融交叉销售和资产服务收费;保险业从单一险种销售转向组合产品、投资连接产品的营销,并参与家庭收支理财服务。金融市场赢利模式的改变,需要财务策划师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税收方面,越来越多的新税种将出现,合理有效的避税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以上各种理财活动,特别是各种新兴业务的交叉销售,需要大量的投资理财人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财富性收入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金融理财的需求已经成为人们在新时期新的需求,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基础性的业务并不扎实,但我国理财业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十分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来提高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质量。本文对国内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对可以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吴友兴 《科技信息》2008,(35):354-356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金融产品的日渐丰富是引起国内近年来理财热的原因;理财活动与其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以年龄为依据对个人的生命规划进行扩展,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求学成长期(15-24岁)、成家立业期(25—34岁)、子女成长、中年期(35—44岁)、维持期(45—54岁)、空巢老年期(55—64岁),在生命不同阶段,理财活动重点有所不同;理财的内涵比投资更广泛.投资只属于理财的一个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包括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税务筹划、遗产规划等等。理财的五大定律、八大原则;理财的核心:开源节流;保险具有转移风险、减少损失、投资、避税等功能,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的年龄、职业、收入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不同的收入来源、特征,理财活动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理财需求逐步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赢利增长点。面对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理财服务经验等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理财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不断发展。本文围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了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个人理财服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时如何理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家庭可以不进行投资,但是绝对不可能没有理财。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人们收入的提高,有关个人理财的概念也被引入国内。截至2006年末,我国境内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6.6万亿,增长13.3%。境内居民个人和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其实,就是在发达国家,个人理财行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而就在国内突然开始关注理财问题的时候,一直稳定的人民币开始了缓慢而稳定的升值趋势,对刚刚开始的个人理财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增长,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状,追逐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经过了一波又一波的利益和风险的角逐后,个人投资者们逐步有所认识,迫切需要专门的金融机构来经营个人理财业务,这个重任首先就落到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开拓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拓展盈利,提高竞争实力的新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研究课题。所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这一新事物应给予正确清晰的认识和重视,让它服务于实际生活并发挥其特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热衷于理财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专家建议在理财时,宜选择收益较稳定、风险较小的产品,方能稳中求胜,获得收益近年来,老年人理财被骗的案例屡见不鲜,老年群体的理财需求也越来越受关注。但是,针对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并不多,只有一些收益较稳定,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较适合老年人。专业理财师建议,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应以求稳为主,切勿盲目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理财意识、理财意愿日益增长,中国已进入全民理财的时代。理财业务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理财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理财却还比较冷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析在个人理财中黄金的优势及投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国内黄金投资的现状,指出黄金在个人理财中的优势,介绍了我国普通居民投资黄金的4种途径——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延迟交收和黄金期货。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金融自由化以及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经营中间业务,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获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其中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个人理财越来越多地跨出家庭的范围,变成一个社会化的工作,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形成巨大的优势及市场潜力,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的重要业务经营。但包括理财业务在内的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整体业务中份额尚不足20%,这与国际上超过40名的份额,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肖琳 《科技资讯》2015,13(3):216
我国国内的理财市场发展得益于快速增长的经济规模,使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人们手中占有了一定的资金量。2013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4.76万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2124倍。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模式、渠道、创新、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先进同行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面临着许多外部制约,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现象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客户认知度有待提高等。需要进一步增进社会的认知度,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